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兒童畫家蘇漢臣

兒童畫家蘇漢臣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蘇漢臣(1094 年--1172 年),

汴梁(今河南開封)人,

宋代畫家,早年曾是民間畫師,

宣和年間選入徽宗畫院。

北宋末年任宣和畫院待詔,

他擅畫佛道,尤其擅畫孩童

我們先來看看下邊這幅圖……

(宋朝社會流行木偶戲,宋人稱之為「傀儡戲」。本來用於表演的傀儡,也被製成了兒童玩具。此圖畫了三名表演「杖頭傀儡」的兒童。一人操持傀儡為戲,一人擊鼓,一人觀看。庭院周邊,裝綴花木假山諸景。)

蘇漢臣《侲童傀儡圖》絹本設色,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蘇漢臣的兒童風俗畫融傳統與創新於一體,

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藝術風貌。

清代文學家梁廷楠,

在他的曲論著作《曲話》中寫道:

「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含蓄不盡,斯為妙諦。」

兩宋時期朝代變遷,

和蘇漢臣本人的雪學師從畫經歷,

決定了他崇尚自然寫實、

用線細膩真實、

色彩明艷厚重的繪畫風格

蘇漢臣的兒童風俗畫的題材獨特,

意韻無窮,通過嚴謹的造型、

細緻的工筆設色和層層精妙的渲染,

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別具一格,

又高貴典雅的孩童藝術繪畫作品。

那個扎著炫酷臟辮的小男孩是在玩陀螺吧!

蘇漢臣 (傳)《嬰戲圖》

蘇漢臣筆下兒童形象生動活潑,

相貌服飾洋溢著一股高貴典雅之氣。

孩童形象自然逼真,

給人以清新舒適的享受。

他主要有《秋庭戲嬰圖》、《嬰戲圖》、

《百子嬉春圖》、《五瑞圖》、

《貨郎圖》等作品傳世。

移動的小賣部!

蘇漢臣《貨郎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漢臣的代表作品《秋庭戲嬰圖》最引人注目。

《秋庭戲嬰圖》是為近兩米高的立軸,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

縱 197.5 厘米,橫108.7 厘米。

沒錯!就是下邊這幅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描述的是,

一高一低的姐弟二人低頭圍著小鼓凳

鼓凳材質黑漆嵌螺鈿

嵌螺鈿指取材於各種貝殼色澤光華最佳的部位,

分層剝離和裁製後鑲嵌於木、漆器之上作為裝飾。)

正在聚精會神地玩磨的遊戲。

畫面右下邊與左邊兩姐弟相對的位置,

左邊這個小男孩髮型不錯!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局部

另有一製作精美的鼓凳,

凳子上面放置著轉盤、佛塔等精細玩具,

凳子周圍的草地上也散落著圓盤、

鐃鈸等孩童玩物。

宋代小孩的玩具很是豐富嘛!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局部

蘇漢臣在兒童風俗畫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以及他對後世的影響都是極為深遠的,

明人顧炳在《歷代名公畫譜》中,

曾對蘇漢臣描繪嬰孩的藝術造詣,

做這樣的評價:

"漢臣製作極工,其寫嬰兒,

著色鮮潤,體度如生......"

光屁股,胖嘟嘟,真可愛!

蘇漢臣《長春百子圖》

蘇漢臣《嬰戲圖》中,

描繪的是兩個孩童一立一伏相對而視,

正在撲蝴蝶的情景:

炎炎盛夏時節,兩個薄紗衣褲的男孩,

左邊一個上身著草綠透明紗衣,

下穿白色長褲,足蹬一雙水紅色童鞋,

正伸手躡足向前挪步,

正準備張開小手撲向飛舞在野花間的粉色蝴蝶;

小蝴蝶,哪裡飛!

《嬰戲圖》局部

右邊一男孩上身著短袖紗衣,

下身粉紅色紗褲,白色小童鞋,

雙手執粉綠色團扇伏坐在地上注視著飛舞得蝴蝶,

我就靜靜的看你能不能抓住蝴蝶!

《嬰戲圖》局部

兩個兒童均是額前一撮的童子頭,

一靜一動、一立一伏,

首尾呼應相映成趣。

蘇漢臣用遒勁簡練的線描,

勾勒出孩童身上富於透明質感的衣紗面料,

筆墨簡潔卻刻畫精妙,

布景僅有一株野花,更突出了人物特徵,

含蓄生動而耐人尋味。

蘇漢臣《嬰戲圖》

且不說古代人深受傳統思想束縛,

「兒孫滿堂」、「早生貴子」的追求思想根深蒂固,

即使現代民眾也大多有此共同願望。

蘇漢臣的另一幅《百子嬉春圖》就生動描畫出,

人們對子孫後代平安富貴的美好祝願:

新春佳節之時,

孩童們一群群的正在進行舞麒麟、

放風箏等傳統風俗活動。

《百子嬉春圖》 蘇漢臣 絹本 設色 縱26.6cm 橫27.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幅畫全方位的展現出人們內心深處所嚮往的

「多子多孫」的傳統觀念。

「百」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有無窮之意,

「百子」自然寓意子子孫孫無窮盡之意,

體現生命繁衍的美好願望。

其中放風箏有釋放晦氣迎來希望之意

孩童與麒麟意為「麒麟送子」、

「大富大貴」之意等等。

這些都蘊涵了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心理嚮往,

和追求幸福平安,兒孫滿堂的共同願望。

蘇漢臣《百子嬉春圖》

《百子嬉春圖》在不大的篇幅中,

畫出一百位嬰孩嬉戲之狀

姿態不一,惟妙惟肖。

如舞獅場面中的馴獅者、

獅頭中露出面孔的孩童,

以及歡呼雀躍的圍觀者,

皆一一浮現於絹面之上,

有沒有考慮過獅子的感受!

《百子嬉春圖》局部 舞獅子

在這幅扇面畫中居然容納了一百位孩童,

並且其畫工細緻,惟妙惟肖,

畫面疏密節奏把握的恰到好處,

表現出慶賀新春的一片歡樂和喧鬧。

《百子嬉春圖》局部 皮影戲圖

《百子嬉春圖》局部 玩觀音與玩滑梯

《百子嬉春圖》局部 雜技表演

宋代兒童風俗畫,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這類題材的繪畫也融合著中國傳統的思想和理念,

畫面多包涵著一定的隱含寓意,

或期盼平安多子多福,或表達驅災辟邪。

蘇漢臣《灌佛嬰戲圖》

通過兒童風俗畫家們的藝術創作,

我們後人也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

熱愛生活、用心感悟生活,

恪守繪畫之本,

宋代之後,

歷代也有諸多畫家進行兒童風俗畫的創作,

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兒童風俗畫和嬰戲圖之類,

最終沒有能夠成為獨立的畫種,

但是宋人的生活品味,

和美學造詣至今依舊令人望其項背。

宋代兒童風俗畫從畫面兒童形象的塑造、

用線用墨、色彩搭配到畫面構圖等,

直到現在還是我們研究學習的典範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拴馬樁」系列文創

「拴馬樁」杯墊

以關中拴馬樁為原型進行的再創作

搭配大雁塔、小雁塔、城牆、鐘樓等

西安特色地標建築

共同構成整體圖案

陶瓷材質,軟木底座

色彩鮮艷濃烈

代表了關中地區熱情如火

自信樂達的文化色彩。

拴住好運、拴住財運、

拴住一切幸運

亮寶長安,精彩不斷,

敬請期待更多有意思的文創產品!

亮寶樓·文創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亮寶樓文博 古樓觀
為什麼是「拴馬樁」!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