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大行理財子公司獲批,26家銀行備戰資管轉型

兩大行理財子公司獲批,26家銀行備戰資管轉型

年底前,銀保監會一口氣發放了兩家大行理財子公司牌照,這比市場預期的進度節奏來得更快。

12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正式批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兩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合計擬註冊資本達250億元,註冊地分別在深圳和北京。

與此同時,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也在擴容。根據第一財經梳理,截至12月27日,包括上述建行、中行在內,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已有26家。其中包括五大行和郵儲銀行、9家股份制銀行、9家城商行和2家農商行。最近的是12月20日,長沙銀行發布公告稱擬全資發起設立理財子公司長銀理財,註冊資本10億元。

此外,還有多家銀行正在抓緊申報。「其他多家商業銀行也正在抓緊開展申報理財子公司工作。」銀保監會指出。

(資料來源:普益標準)

凈值化轉型,客戶教育需要時間

理財子公司的批複順序是:先提交籌建申請,銀保監會4個月內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書面決定。批准通過後,6個月內進行籌建,可以延長。籌建完畢後提交開業申請,銀保監2個月內作出核准或不核准的書面決定。收到開業核准文件並領取金融許可證後,辦理工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6個月內開業。

建行和中行在年底前獲得申請批複,預計後續其他銀行的批複節奏也將加快。第一財經了解到,目前多家公告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內部已經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籌辦工作——報送材料、產品創新(加大凈值型產品設計研發)、升級系統、加強對委外機構的篩選評估機制等都是當務之急。而一些中小銀行也準備提交申請。

隨著大行率先開啟理財子公司時代,這也標誌著銀行資管的「老玩法」行不通了。儘管理財子公司擁有銀行客戶和渠道傳統優勢,但銀行資管向理財子公司轉型面臨的問題首先是,在穩定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向凈值型產品轉型過程中,老客戶能否接受?

「產品的轉型要花功夫,老百姓原來是銀行的理財客戶,大部分購買的是收益比較穩定和確定的預期收益型產品,今後理財子公司新發的產品以凈值型為主,即便是貨基類的產品也會跟隨市場小幅波動。所以客戶教育問題至關重要。這需要時間。」郵儲銀行資管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轉型成為理財子公司後,投資者教育是最難的一部分,沒有一家資管機構的存量有這麼大,存量轉型會像銀行資管轉型理財子公司這麼難。」一位大行資管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他看來,作為大行,需要直面的難題首先是投資者教育,其次是IT系統對接改造,第三是投研人員的培養。

此前由於資管新規以及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中對於銀行非標的限制,市場比較擔心的非標業務轉型和額度壓力,則並不如預期明顯。「今年以來,隨著資管新規落地,很多銀行都已不再新增非標業務。隨著部分非標到期,超額的壓力就減少了。」 某股份行資管部負責人說。多位大行、股份行人士也對第一財經稱,非標額度目前反倒比較充裕,仍是「資產荒」的格局。

第一財經記者同時獲悉,9月末,非保本銀行理財規模21.77萬億元,10月末為22.43萬億元,可以看出,近階段銀行理財規模略有波動,但總體平穩,新規出台前後,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

此外,上述郵儲銀行資管部人士認為,產品轉型後,產品管理、IT支撐、專業人員等需要補充。

例如,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未來客戶通過銀行手機APP購買銀行理財的模式也要改變了。第一財經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獲悉,未來理財子公司可以有自己的網站、APP,銀行網站、APP也可以購買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不過,二者關係已經發生實質變化。以前是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是直銷。未來消費者在銀行購買理財子公司的產品,相當於銀行代銷別人的產品,和基金、保險類似。

投研從買方轉向賣方,行業急招人

相比於IT系統對接,理財子公司投研團隊的建設也不可小覷。目前市場上已經上演了「搶人大戰」。

例如,近期浦發銀行、郵儲銀行資管部門相繼拋出大規模招聘信息,涉及研究投資、投資經理、估值核算及運營、信用評估等不同崗位,崗位需求多達30個以上。

興業研究總裁黃煜琛對第一財經說,資管新規後,由於剛性兌付的打破,未來非標資產要逐步讓位於標準化的金融資產,這些因素顯著增加了以信用債為主的固收資產研究需求。

郵儲銀行資管部總經理步艷紅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盤子大的銀行資管基本上以投資為主,特別是債券部分投資,需要以銀行對宏觀進行較為深入透徹的分析作為支撐,所以貨幣政策、金融市場是銀行拿手的傳統領域。

每一家大行都有其研究團隊。只不過未來銀行研究團隊和理財子公司之間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原來銀行研究團隊不做賣方,不像券商分析師,銀行往往是將研究成果自用。但是,隨著理財子公司成立,研究團隊將發生角色上的轉變。

此外,一些銀行對債券市場研究較多,但對資本市場、股票研究能力較弱。未來理財子公司如果要參與二級市場的話,就需要加強對行業、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研究。

而隨著原先那套「委外」投資優先順序「保底保收益」的玩法不再行得通,「未來MOM(管理人之管理人)和FOF(基金中的基金)形式在理財子公司時代也會得到發展,給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各類資管機構在細分領域具有研究專長,理財子公司可能會藉助專業機構力量,通過公募基金FOF、MOM等進行。」步艷紅說。

對於「搶人」一說,多位大行資管部負責人則不以為然,他們認為,銀行內部能夠解決一部分理財子公司的崗位空缺,解決不了的缺失的能力,則需要到市場上找。資管統一監管後,人才流動也很正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海外市場一周:科技股泡沫破裂、油價暴跌、下周聚焦G20
平安夜熊出沒!標普500創18個月新低,道指暴跌650點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