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清修撰《明史》,一座墓地的發現,證明滿清刻意抹黑鄭成功

滿清修撰《明史》,一座墓地的發現,證明滿清刻意抹黑鄭成功

歷朝歷代中,每一個王朝被滅亡之後,它後面的王朝在史書上,都會對前一個王朝大肆抹黑,這種現象在歷史上很常見。一般來說,一個王朝的正史,都是由下一個王朝修著的,這就可能造成很多錯誤。

這種錯誤並不是史官不知道的,而是當時的皇帝讓這樣修著的。通常情況下,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就大大造成了很多方面的不客觀。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入關之後,在順治二年,開始修《明史》。

順治二年,清廷設立史館,準備編修《明史》。這裡的《明史》是重修的,對於這個行為,清朝的士官可能會篡改裡面的內容。比如說,當時明朝的鄭成功,在《明史》中,他被說成是弒殺君王,占島自立,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明史》中的原話是「成功使人將監國魯王沉于海中」,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絕對不是,墓志銘的發現,改變了人們對正史的看法。按照清朝的說法,鄭成功殺害了監國魯王,然後自己占島獨立。

可是,當時的台灣島發現了一座墓地,這個墓地就是監國魯王朱以海的。1959年8月22日,有人在中國金門島舊金城城東炸山取石頭時,意外發現了一塊墓地。正是這個墓地,還了鄭成功清白。

要知道,朱以海是根紅苗正的明朝宗室,害死他可就等於是害死了皇族。這可是要殺頭的。朱以海是第一任魯王朱檀的第十一世孫,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也就是說朱以海是朱元璋的十二世孫。

《清史稿》中記載,鄭成功到達島上之後,對朱以海是非常友好的,可是隨著時間的增長,一切都變了。此時的朱以海是監國,監國就是代理皇帝,鄭成功與朱以海此時正在抗擊清軍。

時間久了之後,清軍沒有退兵,兩人起了矛盾,在爭執中,鄭成功將朱以海推向了大海。這是《清史稿》中的記載。可是朱以海的墓地發現之後,考古人員發現了墓志銘,這一切謎題就揭開了。

「魯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墓志銘清楚的記載了魯王朱以海的死因及去世時間。那麼清朝為何刻意抹黑鄭成功呢?原因就在鄭成功身上,當時滿清入關後雖然各地反叛勢力不斷出現,只有鄭成功的勢力為最。

恰巧朱以海去世,此時正好把屎盆子扣到鄭成功身上,這對清朝入關可是大有好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今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一生追求的五個人,三人歸劉備,兩人被曹操殺死

TAG:談古論今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