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古代戰爭會出現「北強南弱」,東晉與南宋就是最好的例子

為何古代戰爭會出現「北強南弱」,東晉與南宋就是最好的例子

自古以來,從秦朝到清朝,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中國曾出現過數次南北割據:三國、東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兩宋等時期,每一次割據都對統一的國家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長期以來,有關歷史上我國古代北強南弱的原因眾說紛紜,本文從這些割據時期內挑選出兩對較為典型的時期,嘗試著從歷史的角度進行一種解讀,通過認識歷史來梳理其背後的發展規律和內在原因,以供參考。

圖1 東晉時期形勢圖

一、東晉與南宋——偏安江東望還都

1、東晉與南宋簡介

公元311年,西晉爆發「永嘉之亂」,南匈奴建立的前趙攻陷洛陽,擄走晉懷帝司馬熾,繼位的晉愍帝司馬鄴也於316年12月11日因前趙圍攻長安食盡糧絕而被迫投降,西晉滅亡。逃往江南的晉朝皇室、琅邪王司馬睿遂於次年即位為晉元帝,建立東晉,直至公元420年晉安帝司馬德宗被劉裕廢除而滅亡,享國祚103年。

公元1127年,北宋遭遇「靖康之變」,都城開封被女真建立的金朝攻破,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王公貴族等三千餘人被俘押解北上,北宋滅亡。倖免遇難的康王趙構在應天府即位為宋高宗,建立南宋,公元1138年遷行至臨安府,直至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戰敗宰相陸秀夫身背宋末帝趙昺跳海而亡,南宋就此覆滅,享國祚152年。

圖2 南宋版圖

2、兩者對比

從時間長短來看,南宋與東晉均屬於時間較短的朝代,除此之外,二者還有諸多相似之處。建國之初,二者都希望通過北伐收復失地,東晉的祖逖曾在司馬睿調撥千人糧餉與三千匹布帛後率部從京口一路北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土地,最終因戴淵的牽制而病逝於雍丘致使北伐成果喪失。南宋的岳飛也曾擊敗金朝完顏宗弼進犯取得郾城、潁昌大捷,後因兵至開封西南朱仙鎮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而作罷。不久後二者又都擊敗了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滅的來犯,東晉將領謝玄帶領八萬北府兵在淝水之戰中擊敗前秦王(氐族政權)苻堅百萬大軍,乘勝收復梁、司、青、兗、徐、豫六州。

圖3 采石之戰戰略圖,虞允文指揮宋軍打敗金軍

南宋文臣虞允文帶領二十萬宋軍在采石之戰中擊敗了金朝(女真族政權)海陵王完顏亮的六十萬大軍,乘勝收復兩淮地區。在朝代中期時二者又都發起過數次北伐希望能收復中原,但卻事以願違。東晉曾進行過庾亮北伐和桓溫北伐,前者因梁州刺史桓宣在丹水被後趙擊敗加之晉康帝司馬岳去世而作罷,後者因決策失誤雖曾一度收復洛陽卻在枋頭被前燕擊敗從而功敗垂成。

南宋也曾進行過隆興北伐和開禧北伐。前者因將帥不和在攻克宿州後被金軍擊敗,後者因準備不足跟決策失誤在克複泗州、新息縣、褒信縣、虹縣等地後在宿州、壽州、唐州、蔡州等地被金軍擊敗而功敗垂成。

到了末期則一度因為政權內外環境變化而短暫部分北方失地。東晉權臣劉裕為增加自身在朝中地位而率軍北伐後秦一舉收復洛陽、長安,山東、河南、關中等地重回東晉治下。南宋則趁蒙宋聯合消滅金朝後蒙古軍主力北歸之際,派淮西軍「端平入洛」,一舉拿下開封、洛陽和應天府三京,短暫的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

圖4 劉裕 (南朝劉宋開國皇帝)

二、北魏與金朝——鐵馬金戈入夢來

1、北魏與金朝簡介

公元338年,拓跋鮮卑首領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國,公元376年被前秦攻破。公元386年拓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重建代國,公元398年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直至公元534年分裂為止,享國祚148年。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次年在上京會寧府建都立國,國號大金,直至公元1234年金末帝在蔡州被蒙宋聯軍所殺,享國祚119年。

2、兩者對比

與東晉、南宋偏安江東相比,佔據華北的北魏、金朝存在時間同樣不長,且同樣有許多相似之處。二者都是由脫離控制其的少數民族政權控制後崛起,北魏前身拓跋鮮卑部趁前秦淝水之戰分裂後建國,金朝前身完顏女真部趁遼國統治衰落後建國。建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二者都保持了部落制度以確保戰鬥力,北魏實行八部大人制,女真實行猛安謀克制。佔領華北後都曾對南方政權造成過實質性的威脅,北魏曾南侵至瓜步進逼長江,威脅劉宋都城建康。金朝也曾一路南侵至臨安「搜山檢海捉趙構」地追襲宋高宗,終因宋海上水軍保護其逃往福州而作罷。

二者也都曾進行過全盤漢化改革以推動民族融合和加強封建統治(北魏孝文帝改革和金世宗推行漢化)將國力推向鼎盛,卻也因此使原本淳樸尚武的風氣逐漸消失殆盡,為衰亡埋下隱患。

圖5 北魏、劉宋

三、為什麼古代總是北強南弱?

1、地理原因

由此可見,從歷史上來說,我國古代北強南弱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綜合國力中的軍事實力。地理位置越靠北的游牧民族越容易形成強悍的戰鬥力,遼治下的女真曾有「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說,更北面的俄羅斯更是因為極度高寒,讓這個民族學會了承受苦難和孕育出了集體主義意識,甚至個人在共同利益面前也願意犧牲以對抗嚴酷的自然環境。

也正因為如此,當游牧民族主動出擊或者由於自身生產力低下遭遇天災人禍需南下掠奪以維持自身生存時,戰鬥力往往呈摧枯拉朽之勢難以抵擋。佔領華北平原後得益於當地龐大的良馬產出、密集的人口和豐富的鹽鐵資源而能繼續維持軍事優勢。

圖6 華北平原地圖

2、歷史原因:北魏與金朝的改革和火器

但同為佔據華北平原的北魏與金朝略有不同,北魏時經濟重心南移剛剛開始,北方依舊在經濟上佔有優勢,而且北魏孝文帝改革漢化大多位於黃河流域而北方六鎮依舊保持了相當部分的傳統習俗,因此在面對北方強敵柔然的侵擾時依舊能做出反擊保持國家穩定,不像金朝在面對新崛起的強敵蒙古時手足無措,雖後期出現忠孝軍這樣的部隊卻依舊回天乏術。此外相比於金朝漢化後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北魏孝文帝改革頒布均田令對土地兼并的抑制也是北魏延續更久的一個原因。

相對於北魏,金朝則在社會生產力上更先進,灌鋼法的出現及更新換代,四大發明尤其是火藥的廣泛使用,「震天雷」﹑鐵火炮﹑飛火槍等的使用提升了金朝的軍事優勢,但由於環境上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獨尊被打破而兩宋時期理學的興起束縛了人們思想、「重文輕武」國策造成積貧積弱使金朝比北魏面臨的外部壓力小從而更容易造成衰退。得益於此北魏與金朝在軍事綜合實力上壓制著偏安一隅的東晉和南宋。

而南宋之所以比東晉存在時間更長,主要在於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給了南宋經濟上的保障,四大發明的普遍運用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給了南宋豐厚的財政支撐。

圖7 南宋蕭照《中興瑞應圖》 局部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國古代南北對抗中,北方政治、軍事優勢更明顯,特別是在經濟重心南移之後,良馬、人口、鹽鐵等資源的地位就更加突出,而南方則更加偏重於經濟、貿易以及秦嶺-淮河和長江天塹等地理要素,而當這兩者結合起來之後,歷史的發展也就登上了一個新台階。

文:Mengqi Ren

參考文獻:《即將到來的地緣戰爭》《晉書》《魏書》《宋史》《金史》《資治通鑒》等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古人不僅有名有字還有號,在生活上要如何區分使用
古代是否真有人打了一百場仗且一百次都勝了?不但有他還是個文官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