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時期靠才能上位的四人,兩千多年來讓人津津樂道吸粉無數

戰國時期靠才能上位的四人,兩千多年來讓人津津樂道吸粉無數

男人靠什麼上位?不是陰謀詭計,也不是顏值娘炮,而是真才實學。信陵君魏無忌、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國家不同,性格不同,環境不同,在禮崩樂壞的時勢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能力,發揮著自已應有的作用,是當時地地道道的「社會人」。

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戰國四公子之首,是魏安釐王魏豹的弟弟。魏國佔據河東之地,東與齊國兵敗馬陵,西有秦國佔據河西,南有楚國虎視眈眈,北有韓趙從中作梗。四戰之地,國勢日衰,兵疲民弱。信陵君的出現,無疑是魏國續命的一劑良藥。

圖1 魏無忌(?—前243年),即信陵君

信陵君在魏國仁愛有為,禮賢下士,聲名在外,自然有很多人歸附,高峰時,食客有三千人之多。信陵君與隱士侯贏的交往,不但解趙國燃眉於倒懸,也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同時,信陵君善於採納食客的意見,為人謹慎,低調謙卑。即便如此,也並不能代表信陵君能全身而退,反而埋下了令人唏噓的禍根。

公元前260年,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元氣大傷,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危急時刻,信陵君竊符救趙,將趙國從亡國的邊緣拉了回來。由於信陵君竊符殺將,得罪了魏安釐王,只得暫居趙國。公元前247年,秦軍大舉進攻魏國,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信陵君毅然回到魏國,合縱五國聯軍,將秦軍趕回函谷關內,一戰封神,威震天下。

此時的信陵君,可以說是魏國的「一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秦國十分忌憚信陵君,暗中煽風點火,引起了魏安釐王的猜忌,剝奪了信陵君的軍權。信陵君因此心灰意冷,沉迷酒色。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逝世。十八年後,魏國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城陷國亡。信陵君強大的個人能力,在權力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信陵君兩度救國,兩敗強秦,堪稱「國士無雙」。李白有詩讚日:「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

圖2 平原君,趙勝的陵墓

平原君趙勝(?-前251年),趙武靈王趙雍的的兒子,輔佐兩代趙君,三度擔任相國,主政趙國二十多年,對內經濟發展,國力強盛,對外合縱燕、魏、齊等國,掃蕩樓煩殘餘勢力,經過苦練內功,趙國的實力迅速增強,成為當時僅次於秦國的第二大諸侯國。對此,平原君功不可沒,然而一件事的發生,改變了趙國的命運,也改變了平原君的人生軌跡。

公元前262年,秦軍大舉進攻韓國,佔領野王(今河南省沁陽),切斷了上黨郡和韓國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不想投降秦國,於是計劃將上黨郡獻給趙國,意圖尋求趙國的庇護。面對天上掉下來的十七座城,趙國分為兩派,一派以平陽君趙豹為首,主張拒絕馮亭,以免得罪秦國。另一派以平原君趙勝為首,主張接受上黨,坐享其成。最終,趙孝成王同意了平原君的建議。

上黨的易主,使秦國的對手由韓國變成了趙國。在隨後爆發的長平之戰中,趙國並未做好與秦國決戰的準備,在軍事、外交、戰略、後勤等方面昏招迭出,導致45萬趙軍被殺。秦國乘勢圍攻趙都邯鄲,趙國存亡在此一役。邯鄲保衛戰中,平原君聯絡了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後者率領大軍,馳援趙國,最終擊敗秦軍,趙國起死回生,苟延殘喘。

上黨是個燙手山芋,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秦國拚死作戰,不可能坐視趙國得到上黨,隨之而來的便是血腥的報復。平陽君給急於求成的趙孝成王,踩了一腳剎車。而平原君利令智昏,鼓動趙王接受上黨,又踩了一腳油門,使趙國馳上不歸路。邯鄲保衛戰後,平原君大受打擊,無心政事。公元前251年,平原君逝世。他身後的趙國與平原君一樣,高開低走,低迷不振。

圖3 黃歇(前314年-前238年),黃國楚國江夏人

春申君黃歇(前314年-前238年),黃國(今河南省潢川縣)人,年輕時拜師遊學,博聞廣記,能言善辯,受到了楚頃襄王的賞識。可以說,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靠才華和實幹上位的公子。他的一生扮演了多重角色,經歷了大起大落,是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春申君步入楚國政壇,第一個角色是說客。公元前272年,春申君受命出使秦國。憑藉自己出色的口才,成功說服秦昭襄王連橫楚國,平息了秦楚之間的敵對關係。十年後,楚頃襄王病危。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熊完急於回國即位,遭到秦國的阻撓。陪同熊完做質秦國的春申君,一邊遊說秦相范雎,另一邊暗使偷梁換柱之計,將熊完送回楚國即位,史稱楚考烈王。由此,春申君以擁立之功,撈取了豐厚的政治資本。

春申君的第二個角色是楚相。在此期間,春申君與信陵君、平原君聯手,擊敗了圍困邯鄲三年之久的秦軍。同時,春申君率軍攻滅了魯國。一時間,春申君的威望扶搖直上。而奢侈貪婪的種子在春申君心中萌芽。公元242年,以楚考烈王為盟約長,春申君為軍事統帥的六國合縱聯軍,在函谷關外與秦軍激軍,聯軍大敗。春申君開始「掉粉」了。

春申君的第三個角色是陰謀家。眼見自己在楚考烈王面前失龐,春申君打算用移花接木,延續自己的榮華富貴。由於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將待從李園妹妹的肚子搞大了,然後將其進獻給楚考烈王。不久,李園的妹妹生下一子,被立為太子。李園擔心事情敗露,秘密豢養刺客,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逝世。春申君不聽門客勸諫,走進棘門,準備弔唁先王,被李園事先安排的刺客斬殺,並將春申君滿門抄斬。春申君晚節不保,在政治生涯的晚期,放大了富貴、地位和權勢的極限,忽視了道德、倫理和情懷的底限,最終被溝壑難平的慾望和唯利是圖的行徑所吞噬。

圖4 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嘗君

孟嘗君田文(?—公元前279年),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齊宣王田辟疆之侄,靖郭君田嬰之子。光看這份簡歷,就知道孟嘗君是典型的官二代,而且他在戰國四公子中出道最早,資歷最老。其實孟嘗君儼然是一位「江湖大佬」, 影響了其他三位公子,既然是大佬,身後應該跟著一群小弟。這一點,孟嘗君做到了。他自帶官二代光環,家資充盈,出手闊綽,投靠他的門客有上千人。其中以馮諼最為著名。孟嘗君對馮諼禮遇有加,馮諼通過焚券市義、營造「三窟」、遊說齊王等功績回報孟嘗君,兩人互利雙贏,成為收養門客的典範。

除了小弟,還必須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孟嘗君先後擔任秦、齊、魏三國的相國,這在當時實屬少見。孟嘗君初任秦相,是秦昭襄王仰慕其賢名。二任齊相,國泰民安,經濟繁榮。三任魏相,合縱外交,風生水起。孟嘗君靠聲譽和實幹贏得了掌聲,為其他三位公子樹立了標樣。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孟嘗君有自已的手段。公元前298年,孟嘗君任秦相,秦昭襄王受人挑唆,將其軟禁,憑藉「雞鳴狗盜」之術,狼狽逃回齊國。同年,他率領齊、魏、韓三國聯軍攻秦,迫使秦國割地求和。孟嘗君任齊相,頗有建樹,齊湣王對其十分猜忌,被迫出走魏國。公元前284年,在孟嘗君的斡旋下,魏、秦、趙等國配合燕國,報復齊國,齊湣王客死莒城。孟嘗君錙銖必較,睚眥必報的作風,報了私仇,卻結下國恨,最終落得身死族滅的下場,可悲可嘆。

圖5 春秋戰國壁畫

戰國四公子性格鮮明、有血有肉,個人的能力受限於環境,國家的命運束縛於時代,潮起潮落,飄忽不定,不能用簡單的成敗作為標準衡量。他們的智慧是難得的精神財富,其養士用人的風氣至今為人津津樂道,是戰國時期傑出人才的縮影。他們也有不足之處,正如身邊普普通通的「社會人」一樣,這正是二千多年來吸粉無數的原因吧。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戰國策》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裡最不起眼之人,但與他有密切交往的人家最後都家破人亡
水滸傳里最極端的職業,有人喝酒吃肉掙外快有人卻枉送性命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