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幾個帝王,他們不死很可能改寫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幾個帝王,他們不死很可能改寫中國歷史

一, 漢昭烈帝劉備

夷陵之戰,陸遜一把火燒掉劉備數萬精兵,「遺恨失吞吳」後,一代雄主,奠定了蜀漢王朝基業的劉備抱憾而終,留下諸葛亮獨挑大樑,後蜀漢王朝雖勵精圖治,奮力進取,但奈何國力有限,始終難以仿效劉秀以重振漢室,只留下後人「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的嗟嘆。

劉備並不是小說中那個「只會哭哭啼啼的弱勢君王」,而是戰鬥力強悍的統帥,其漢中之戰正面擊破曹操,伐吳初期勢如破竹,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豪傑。

如果劉備不死,雖不能肯定日後蜀漢就一定能重振國威,但三國後期的歷史一定會更加精彩。

二, 後周世宗柴榮

宋王朝雖然武功不盛,而且沒能收復幽雲十六州,可以說是未竟全功,但畢竟基本實現了中華的統一,創造創造出了璀璨的文明,然而,這一切的基礎,卻是後周世宗柴榮打下來的。

柴榮被譽為」五代第一明君」,他早就做好了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準備,並開始行動,在他的領導下,後周王朝文治武功鼎盛。959年,柴榮親征契丹,準備收復幽雲十六州,僅花四十二天便兵不血刃地連收三關三州十七縣,然而,正當其準備乘勝奪取幽州時,卻遇疾而返,最終英年早逝。

柴榮的死是中原王朝一個巨大損失,後周政權也被其手下第一大將趙匡胤所攫取,不過所幸的是,趙匡胤同樣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延續了柴榮的事業,基本實現了國家統一,延續了後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終於創造出盛世。

只是這幽雲十六州,漢人一直到明朝時期才得以光復。

三,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發動了陳橋驛兵變,通過欺負孤兒寡母的方式奪取了後周的皇位,這雖然不太光彩,不過還好其人比較厚道,所以這次政變可以說是基本沒有造成動蕩,他對於後周的皇室比較優待,而且他本身也是一代雄主,可以說他延續了柴榮的基業,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很詭譎的是,趙匡胤死得也是非常蹊蹺,坊間也一直有「燭影斧聲」的傳言。而繼承其皇位的其帝宋太宗趙光義就遜色很多,他心胸遠沒有其兄長寬大,人格魅力也差得很遠,最遭的是,他的能力比起兄長也不是一個檔次,其兩次打擊遼國的高粱河之戰、雍熙北伐失敗告終,這徹底斷絕了北宋統一幽雲十六州的希望。

可以料到,如果趙匡胤不死,即便不能成就千秋偉業,但事情也斷不會如此遺憾。中原王朝也許不會再像歷史上一樣衰靡。

四, 明成祖朱棣

和宋太祖一樣,朱棣也是一位「得國不正」的帝王,不過此人可以說是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在位之時,伐蒙古,下西洋,拓東北,編典籍,文治武功,威名赫赫,成就永樂盛世。

朱棣64歲去世,在帝王中算一個正常的年齡,而且其繼位的仁宣二帝也不是昏君,他們當政後改變了明成祖過度消耗國力的政策,施政改為保守,與民生息,使得明朝國力得以恢復,史家稱為「仁宣之治」。

可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政策太保守了:廢奴兒干都司,取消下西洋,棄交趾……以至於中華王朝之後數百年間幾乎都沒有什麼進取精神,也為後期明朝國勢的衰頹埋下了伏筆。

很多外國史學家平均朱棣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世界性的帝王」,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朱棣能多活十幾年,大明能再咬牙堅持十幾年,是不是情況就會不一樣呢(比如交趾能徹底消化,鄭和能夠再度進取)?中國的國運能否會有一點點改變呢?

可遺憾的是,歷史不能假設,只能留下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民國最有文化的軍閥,寫的詩比張宗昌好一萬倍,堪比毛主席、曹操
本能統一全國的李自成為什麼會失敗?不是腐敗,關鍵在於兩個失誤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