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什麼是「信解行證」?

什麼是「信解行證」?

佛教中常說「信解行證」,什麼是「信解行證」?這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所講的,他把學佛分為四個階段,是學佛的一個次第。

第一,信。古人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道的源頭,能生功德,沒有信就什麼都沒得談了。佛教中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不一定是聽聞不到佛法,而是他雖然能聽聞到佛法,但是他不能相信,緣還沒有成熟,這叫無緣。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只要信就能得救,佛法里的「信」只是表示入門,不相信,就入不了門,後邊的就沒法學,所以佛度眾生,一定是度能夠相信的這些人。

那到底是「信」什麼呢?第一是信自己。相信自己也有佛性,相信自己本來是佛,和諸佛如來沒有差別,只是我的真性被污染,只要污染去掉,我就能恢復自性,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第二個是信他。相信佛、法、僧三寶。佛是導師;法是導師講的一切言教;僧就是弘揚佛法的護法。佛教有個很淺顯的比喻:我們眾生是病人,得了煩惱的病,生死的病,就要找醫生看病,醫生就會給我們開藥方,然後護士就會指導我們用藥、治療。這裡就是比喻佛是大醫王,專治我們生死煩惱的醫生;法就是佛給我們開的藥方;僧就是指導我們用藥治療的護士。我們要想看病,首先就要相信醫生,你不相信醫生,他開什麼藥方都沒用。

這個信很難,尤其現在人都有點文化知識,懷疑心很重,所知障很重,他對佛法很難生起信心,沒有信心,佛菩薩就算有再大的神通智慧,也幫助不了他,這是學佛的第一道關口。

第二,解。信了以後,就要求解了。怎麼解呢?讀經,聽經。講經的法師、善知識,都是過來人,講的肯定都是他所了解的佛法的精華。聽經要用真誠恭敬的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不要帶著挑剔批判的心理去聽,這樣才能得利益,久而久之,你也就悟了。另外就是讀經,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經就是修定,得定了,也能開悟,自然而然就悟出來了,但這都是解悟,不是證悟。不管聽經還是讀經,都要一門深入,不能廣學多聞,讀一部經典就行,修一個法門就可以,不要去讀大藏經,那樣你得到的是佛學知識,不是智慧。

第三,行。行是建立在「解」的基礎上的,理論上還沒搞清楚,方法也不明白,怎麼可以「行」呢?那樣的「行」就成了盲修瞎練了,不是真正的「行」。真正的「行」,一定要有理論基礎,有正確的修行方法,有了方法,你就要依教奉行,老實真幹了。比如佛說要修五戒十善,那就要真干,真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生活當中。通過實際修行,又加深了對經教的理解,邊學邊解,解行並重,這就能契入佛法。

如果不落實到生活當中,不去改過、斷煩惱,光學理論、知識,還希望學的越多越好,這叫「有解無行」,其結果是增長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第四,證。「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後的目的,是為了能「證」,「證」才是最真實的受用。什麼是「證」呢?就是把佛法與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了,所有學的佛法都能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佛經里所講的,就是我們平日所想的、所行的,佛法和我們生活完全一致,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我們煩惱少了,智慧多了,生活越來越幸福快樂了,這就是「證」,是佛法最可貴的地方。

所以說,一定要知道學佛修行的次第,亂了次第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佛說有二十件事,一般人難以做到,你能做到幾個?
《無量壽經》的十二種譯本分別是哪些?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