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街亭的丟失決定了蜀漢的滅亡?此地丟失後諸葛亮為何不反攻?

街亭的丟失決定了蜀漢的滅亡?此地丟失後諸葛亮為何不反攻?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失街亭」,是蜀漢北伐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戰事。在這場戰鬥中,諸葛亮任命的主將馬謖自作主張,棄水源而登上南山據守,導致被魏將張郃大敗,丟掉了街亭這個重要的戰略據點。導致諸葛亮進退無據,只得鳴金收兵,第一次北伐就這麼無果而終了……

讓人有些不解的是,街亭這個據點真的就這麼重要?沒有它,諸葛亮就無法北上作戰?而且既然街亭這麼重要,諸葛亮為什麼又不能舉兵反攻街亭,然後繼續北伐戰爭?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還是翻開史料記載,先搞清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再結合當時的戰略地圖,才能找到答案。

首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間,是在公元228年。應該說,諸葛亮對這個戰略時機的把握,還是非常高明的。自從數年前夷陵大敗,劉備亡故之後,元氣大傷的蜀漢失去了主動進攻曹魏的能力。而曹魏也對蜀國放鬆了警惕,將主要兵力都部署在東線,用於防範孫權,在西線的守備,則一直比較鬆懈。

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在主持蜀漢國政以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結東吳重訂盟約,二平南中以安後方,三安內政恢復生產,四則儲備物資操練三軍……原本一蹶不振的蜀國逐漸恢復了生機,有了主動進攻的資本。

這時候,諸葛亮給劉禪上書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出師表》,分析天下大勢並明確指出,北伐曹魏、問鼎中原的良機已到。接著就傾蜀漢全國之力,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戰爭。

此次北伐的戰略目的是什麼呢?總共有三個,第一步為攻下隴右和扶風之地,為蜀國拓展領土,增加人口;第二步是拿下涼州和雍州西面的地盤,和益州連成一片,大大拓展版圖;最後一步,就是佔領長安,將整個關中和咸陽以西的地盤,都收入蜀漢的囊中……

計劃是美好的,現實卻是無情的,蜀漢傾國動員之下,也僅能調集不足十萬人馬。

而且蜀道艱險,後勤補給困難,那個年代沒有燒煤炭石油的運輸工具,全靠吃糧的人和吃草的牛馬來運輸糧草,壓力可想而知。

更何況,就算能擊潰曹魏的邊防部隊,順利拿下長安。面對蜂擁而至的曹魏主力,兵力不足的蜀軍又有幾成勝算?

這一切,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否定了魏延「兵出子午谷,偷襲長安」的冒險計劃。而是先立足於前兩個戰略目的,先拿隴右扶風,再取涼州,然後守住這些地方,並消化之。這樣一來,蜀漢人口和領土增加一倍,雖然在實力上還是弱於曹魏,但相較於之前僅有益州一地的境況來說,已經好了太多。

由於戰機上的突然性,和曹魏邊防部隊的猝不及防,戰爭一開始進行非常順利。天水、南安等地的太守棄城而逃,守將姜維、梁緒等率部投降,隴右五郡頃刻間有三郡投降,僅有廣魏和隴西還在頑抗……可以說,諸葛亮此行的第一步戰略目的,增加領土和人口,已經基本達成。

隨著曹魏主力精銳的陸續趕到,戰局慢慢穩定了下來,雙方呈對峙之勢。

這時候,蜀軍兵少的劣勢就表現出來了。一共才7,8萬人馬,還要分兵去應對幾個方向上的戰事,以維持整個戰局的均衡態勢,兵力捉襟見肘……

諸葛亮讓一部分蜀軍駐守街亭,掐住隴山道;另一部分則由自己親自率領,頂住上邽。至於其餘的蜀軍,則是在收降南安、天水等已得之地,並繼續攻打依然在頑強抵抗的隴西、廣魏等郡……看得出,諸葛亮深知己方的劣勢所在,他的布置是將有限的兵力盡量機動使用,先重點拿下隴西、廣魏,再抽出兵力去支援街亭和攻打上邽。

這個時候,街亭這個據點的得失,就成為了整個戰局成敗的關鍵。

為什麼說街亭重要呢?

我們看看地圖就知道,它不僅處在曹魏通往西涼諸地的咽喉要道上,更有一條大道可以穿過祁山,南下入蜀。

只要街亭在蜀軍手中,就等於是切斷了曹魏與涼州的聯繫,而且不用擔心被魏軍南下,抄了自身的後路。

諸葛亮的計劃是,街亭的蜀軍只需堅守,盡量支撐上一段時間,當然是越久越好。等到自己這邊抽出了兵力,一方面增援街亭,繼續掐斷隴山道,就是中原通往西涼的主幹道;另一方面則攻下上邽,控制住陳倉水道,這是西涼與中原相連的另一條通道……

也就是說,一旦守住了街亭,又拿下了上邽,就等於是將曹魏與西涼的聯繫,徹底切斷。而此次北伐的第二步戰略目的,也就是拿下涼州,也已經基本達成。

蜀國從此可以將西南西北連成一片,雄踞西部,天下也將形成新的戰略平衡態勢……

然而,街亭這個極其重要的戰略據點,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馬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弄丟。這無疑是在最大程度上破壞了諸葛亮的戰略,也使得蜀國大軍處於極度的戰略被動之中。

為什麼呢?因為街亭的丟失,不僅使諸葛亮失去了圖謀涼州的最重要支點,還令蜀軍原本完整的戰線上,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曹真已經率領魏軍的主力,從斜穀道進軍,而且在箕谷打敗了趙雲(趙雲這路是疑兵,兵力不多),從東北方向上帶來了巨大的軍事壓力。

而佔領了街亭的張郃,還隨時可以從街亭出兵,經祁山南下,分分鐘包抄蜀軍的後路。

試問,在街亭新敗的不利影響下,士氣受挫的蜀軍一邊繼續攻打隴西、廣魏,一邊還要和曹真大軍硬碰硬,能有幾成勝算?一旦被張郃截斷退路,就可能陷入進退維谷的危險境地,到時候別說是繼續作戰,就連想撤都撤不回去,只能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那要是收攏主力,西出祁山,反攻街亭呢?這也不可能,甚至更加危險。張郃久經戰陣,絕非馬謖這種菜鳥可比。

想要攻下張郃率數萬人駐守的街亭,唯一的辦法就是硬碰硬,在士兵和物資的巨大損失代價下,蜀軍才有可能(僅僅是有可能)取勝。而在蜀軍全力反攻街亭的時候,曹真大軍會像觀眾一樣,按兵不動?

就算再沒有戰略眼光,曹真也知道趁蜀軍西進的機會,趕緊收復之前丟掉的隴右天水等地,再分兵一部截住蜀軍後路,斷其糧道。

而曹魏大軍主力,完全可以沿著諸葛亮出川的路線,直接殺向蜀中……

試問,已經傾國而出的蜀漢,國內兵力形同真空,難不成扎一堆草人出來抵擋曹真的精銳大軍?

所以,諸葛亮只能選擇退兵,因為他知道,街亭一丟,自己佔領涼州的戰略計劃就已經不可能實現。繼續打下去的話,不但十分被動,而且有巨大的風險,即便打贏了,也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消耗戰,這對於本錢不足的蜀漢來說,並不可取。至少,本次北伐的最基本目的已經實現,現在撤退,好歹能保住之前的一部分戰果。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記載,「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也就是說,這次北伐至少為蜀國增加了一千多戶人口。古代的戶不是現在的三口五口小戶人家,一般都是祖孫幾代,人數從數人到數十人不等。算下來,一千多戶至少有一兩萬人,這對於總人口不足百萬的蜀漢來說,也算是一定的補充……

一句話,街亭已失,涼州遙不可及,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與蜂擁而至的曹魏大軍主力,硬碰硬拼消耗,還不如撤兵,保存實力,以徐圖將來……

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在街亭丟失以後,不去反攻街亭,而是選擇了退兵的原因。

總結下來其實就兩條,一是實力上做不到,二是做起來太冒險。

諸葛亮深知蜀漢與曹魏實力相距甚遠,故用兵不得不謹慎,不敢做賠本的買賣。

說白了,這都是蜀漢本錢有限的無奈,諸葛亮在作出任何決策的時候都不得不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因為他手中掌握的是不僅是全蜀的軍隊,更是蜀漢帝國的國運,一旦有失,便是全滅的結局……

就此,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蜀漢的第一次北伐。應該說諸葛亮從戰役時間的把握,到戰略計劃的擬定,再到戰術上的的執行和實施,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結果卻很令人遺憾,因為在街亭這個最關鍵的點上,諸葛亮犯了用人不慎的錯誤。要是守街亭的人不是馬謖,而是趙雲,魏延,王平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將,最低程度也能守住一段時間。而菜鳥馬謖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讓街亭失守,一觸即潰……

只不過,這世上什麼葯都有得賣,唯獨就是沒有後悔葯。原本距拿下涼州,雄踞西陲只有一步之遙的蜀漢帝國,只能接受無功而返的結局。

更嚴重的後果是,吃了教訓的曹魏,從此將防禦的重點從東部的長江防線,轉移到了西面的長安一線,並加強對涼州的控制。使得諸葛亮後來的四次北伐,形勢更加困難險峻,也再沒能取得像第一次這樣的戰果……

可以說,馬謖丟了街亭,對於蜀國的未來是有巨大負面影響的。馬謖因此被殺,也是咎由自取。

而諸葛亮將這種菜鳥用於如此關鍵的崗位,也有一定的領導責任。

PS:如果在第一次北伐中,街亭沒有丟失,諸葛亮也成功拿下了涼州,外加雍州的部分地盤,那麼蜀漢是否能有機會問鼎中原,中興漢室?

客觀來說,其實希望也不大,因為曹魏不會坐視諸葛亮吞併涼州,更不會給他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涼州雍州不是蜀中,沒有險要的地形作為掩護,幾乎是清一色山地步兵的蜀國軍隊,很難在這種地形之下,抵擋住曹魏的精銳騎兵。

不過,如果諸葛亮真的能擋住曹魏反攻,又能在短時間內吞併並消化涼州,那情況確實會大不一樣。這樣等於是蜀國雄踞西陲,坐擁益州+涼州+半個雍州,國土和人口都增加一倍以上,幾乎能與東吳平起平坐。

佔據了涼州也意味著,今後蜀漢進攻中原的方向又多了一個,能帶來更加靈活的戰略戰術。

涼州民風彪悍,又是產馬之地,蜀漢可以在這裡組建一支騎兵部隊,重振當年馬超西涼鐵騎的聲威,配合蜀中步兵,從兩個方向上分別進攻……

當然,這些都只能是我們的想像和猜測了。

歷史就是歷史,是沒法假設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96年中國海員連殺7名韓國人:文在寅親自辯護的佩斯卡瑪號慘案
法制哈奇開斯H35輕型坦克:第一次中東戰爭猶太人的裝甲核心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