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打仗有個不成文習慣,咸豐恨得咬牙切齒,卻又只能忍氣吞聲

曾國藩打仗有個不成文習慣,咸豐恨得咬牙切齒,卻又只能忍氣吞聲

咸豐皇帝剛登基就迎來了太平天國的起義,當時八旗軍和綠營兵不堪大用,基本上屢戰屢敗,咸豐沒有辦法只好讓人辦團練,曾國藩就是辦團練時期,脫穎而出的名將,同時創建了湘軍。作為為數不多善戰的大臣,曾國藩打仗有一個習慣,讓咸豐恨的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當時,環境比較特殊,清朝認識到太平軍的強大後,開始讓大臣們自己組建地方武裝,去對抗太平軍,而官方則給個公告,啥都不給,簡單的說就是認可了你這支武裝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自辦團練。

當然,朝廷也並非沒有限制,咸豐曾發布聖旨申明,地方武裝不可以取代正規軍。也就是團練「無事則各安生業,有事則互衛身家。一切經費均歸紳耆掌管,不假吏胥之手。所有團練壯丁,亦不得遠行徵調。」可是在曾國藩的領導下,團練基本上成了軍隊,而不再是地方武裝。

曾國藩以訓練新軍的辦法來訓練團練,最終形成了小規模武裝,雖然違背了聖意,但畢竟初具規模,因此咸豐也沒有在意,並且對其進行了嘉獎。不過後面的事情,咸豐開始惱火了,好幾次緊急情況下,咸豐想要徵調曾國藩訓練的湘軍參加戰鬥。而曾國藩則以「事勢所在,關係至重,有不能草草一出者」和以要注重四省防務的理由拒絕出兵,堅決的不奉旨。

從歷史的進程來看,曾國藩是對的,儘管曾國藩一拖再拖,湘軍還是在初上戰場的時候吃了大敗仗,如果一早就參加對抗太平軍的戰鬥,湘軍可能會夭折,湘軍後期的戰鬥力是歷經了多次戰鬥之後慢慢打出來的,可不是剛一建立就四方無敵。

當時,咸豐被英法聯軍逼著往熱河跑的時候,曾經又下令讓曾國藩派湘軍北上護駕勤王,曾國藩當時的壓力也很大,湘軍北上必然無法再繼續對抗太平軍,戰局可能因此而改變,因此曾國藩就一直拖著不發兵,直到議和。這樣的情況在之後也出現過好幾次。

曾國藩雖然經常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方式,不聽令咸豐,但最終還是消滅了太平軍,如果當時咸豐一下令湘軍就出動,那麼湘軍也就不可能壯大成功了。只是清朝的腐敗當時已經到了根部,曾國藩再有能力也無力回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滿清入侵中原,為何南方抗敵熱情比北方更為激烈?原因其實很簡單
八國侵華,慈禧攜皇族狼狽西逃,為何慶親王留在北京卻毫髮無損?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