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假如劉備沒有稱帝,最終結果會怎樣?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假如劉備沒有稱帝,最終結果會怎樣?

「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羈旅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主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子嬰,猶懷退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誠不為殿下取也。」——三國志

公元221年,就在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的第二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表示繼承漢室正統,與曹丕的「魏」對立。當劉備決定稱帝之時,許多人都提出了反對,費詩就勸諫劉備說:「而今天下尚未統一,應該聯合天下討伐曹賊,而不是貿然稱帝」可是劉備不僅沒有聽從費詩的建議,反而勃然大怒,把費詩貶官,另一個勸說劉備暫緩稱帝的人就更悲催了,雍茂本來是劉備親信,卻直接被劉備殺頭,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勸阻劉備稱帝了。那麼,劉備稱帝是否意味著,一開始就是狼子野心?他不顧大臣反對堅持稱帝,究竟是為了什麼?那麼假如劉備沒有稱帝,最終結果會怎樣呢?筆者認為,假如劉備沒有稱帝,劉備集團很快將會覆滅。那麼筆者這樣說,又有什麼依據呢?


假如劉備沒有稱帝無法收攏人心

劉備之前只是自封的漢中王,手下官員官職都不高。作為劉備集團的二把手,關羽卻只是左將軍,只是武將職位的第五等。封爵是爵位最低一級的漢壽亭侯。具體職務只是襄陽太守。因為主公也不過王爵,還是不被朝廷承認的那種,手下官位自然不可能太高。而劉備稱帝以後,水漲船高。必然進行一番加官進爵。自古以來,幾乎沒有臣子不想主公是皇帝的。請求劉備稱帝的臣子也會被稱為從龍之臣,以後平步青雲。當時東漢剛剛滅亡,還是有不少人才心存漢室。這時候如果漢室都沒有了,他們再心存漢室也沒有了意義。而劉備的稱帝,名義上繼承了漢室的正統,給了這些人才為漢室再次效力的機會。

假如劉備沒有稱帝,手下絕大多數官員都會因為沒有晉陞的空間而對劉備心存怨恨,甚至產生不臣之心。既然投降魏國朝廷能夠獲得更高的權勢,那麼又有幾個人願意跟著漢中王?五湖四海的人才不去投奔魏國朝廷,難道還會投奔小小的漢中王?為了籠絡人心,為了維護在益州的統治,為了吸引人才,劉備必須稱帝以達到和曹丕平起平坐甚至以漢室的名義力壓曹丕的目的。


假如劉備沒有稱帝會名不正言不順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劉備如果不稱帝,哪來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沒有漢室的名義,北伐曹魏將面臨出師無名的尷尬處境。劉備自封漢中王之時,其實是先斬後奏,並沒有得到朝廷承認。漢室朝廷掌握在曹操手上,劉備的奏摺漢獻帝都不一定能看到,更不可能承認了。所以在東漢朝廷官方看來,劉備才是背叛朝廷,自立為王的亂臣賊子。而曹操的魏王,卻是漢獻帝親自冊封的。漢室冊封的魏王比起劉備自封的漢中王要名正言順的多。當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以後成為魏帝,劉備如果還是漢中王,地位就更低了。曹丕稱帝繼承漢室國祚,劉備為了和曹丕爭奪正統地位,除了稱帝延續漢祚,別無選擇。所以劉備此時必須稱帝,才能有討伐曹丕的理由。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一直以正統自居,稱曹丕建立的魏國為「賊」。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姜維北伐才可以說「奉詔討賊,何謂無名?」假如劉備沒有稱帝,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不可能出其不意的「三郡響應」,姜維也不可能投降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羌人也不會出兵協助蜀漢作戰,蜀漢滅亡之時,也沒有那麼多忠臣良將奮力死戰,寧死不屈。

綜述,劉備稱帝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並非貿然稱帝,當時沒有比稱帝繼承漢室正統更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張飛打張郃,打完還鑿了幾句話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