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淺談 iPad Pro 2018

淺談 iPad Pro 2018

簡單一算,這台 iPad Pro 2018 是我購買的第四台 iPad,前三台分別是被當時的我認為是放大 iTouch 的初代 iPad、首次搭載 Retina 屏幕的 The New iPad 和首次搭載 Retina 屏幕的 iPad mini 2。總的來說,除了前幾年發布的第一代 iPad Pro,我還算是基本跟上了每一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iPad 的進化歷程。

其實 iPad Pro 最初發布之時,我便對 Apple Pencil 帶來的改變充滿好奇,但因為當時的筆記本電腦是 New SurfacePro,所以單純的手寫筆對我並未有太大的吸引,最後實體店體驗了幾次之後也便沒那麼關注了。

雖然直到現在我還不確定購買目的,但連續幾年經受住 Pro 系列誘惑的我終於還是忍不住在這次巨大升級之後剁手了11英寸的 iPad Pro 2018。

作為迄今為止變化最大的iPad產品,iPad Pro 2018 最為直觀的進化便是外觀的改變:徹底捨棄了一直以來實體按鍵,採用了自 iPhone X 時代開始的全面屏設計、將側面的圓潤過渡改為硬朗的稜角分明、將祖傳的 lightning 介面升級為了 Type C 介面。但是依靠這些外觀變化,便為好多用戶提供了升級 iPad Pro 2018 的理由。

除了外形的徹底變身,iPad Pro 2018 的內在也有了本質上的提升:全新的 Liquid 視網膜顯示屏讓色彩顯示更加生動真實、最高可達 120Hz 的刷新率使得觸控響應更加靈敏、A12X 仿生的圖形性能甚至強於市面上大多數筆記本、FaceID 的加入將操作邏輯進一步簡化。當然,這些進化只有實際上手體驗才能真切的感受到。

除去 iPad 本身,新一代 Apple Pencil 也有了明顯進化。比如充電方式由原來的「後入」式變為了如今的「吸附」式、比如輕觸筆身可以切換筆觸的呈現方式。

毋庸置疑,蘋果對於 iPad Pro 產品線的定位是作為「生產力工具」競爭移動辦公市場的,尤其是搭配了 Apple Pencil 和鍵盤之後,單純從其形態上已經無限接近 SurfacePro 這類筆記本電腦。但作為原 Surface Pro 用戶而言,我雖不能否認其為移動辦公帶來的便利性,但也不願承認其易用程度能比肩傳統筆記本電腦。Surface 尚且如此,與之相比辦公生態更不佔優勢的iPad Pro 自然也是如此。因此,我並未為 iPadPro 2018 購置官方的鍵盤式智能雙面夾,也不打算為其配置藍牙鍵盤。

當然,作為「生產力工具」的補充,我認為 iPad Pro 2018 還是十分完美的。比如日常輕度的會議筆記、工作間隙的文獻閱讀、外出時簡單的修圖剪視頻、突發奇想時的隨手塗鴉,這些功能都讓我對於 iPad Pro 2018 讚許有加。

因此對於我而言,儘管各方面都足夠優秀,但iPad Pro 2018 始終無法也無必要代替傳統的筆記本電腦。雖然「斷舍離」的思想讓我們費盡心思的期望將所有功能集中到同一設備,但「術業有專攻」總歸是沒錯的。就如 Kindle 的閱讀體驗始終強於 iPad、播放器的音質往往優於手機一樣,想要在「極致體驗」和「去繁就簡」中找到平衡,關鍵還是要看個人的取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宜家和小米走在一起了?
曬出你家的萌寵照片吧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