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遼寧省鎮省之寶、愛徽宗者不得不看,橫空出世!

遼寧省鎮省之寶、愛徽宗者不得不看,橫空出世!

珍藏在遼寧省博物館的《瑞鶴圖》(見圖),就是宋徽宗的一幅代表作。這幅作品的背後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的首都汴京(現河南開封)。當日正是一年一度最熱鬧的元宵佳節,每年的元宵節京城都要舉行長達五天五夜的盛大燈會,晚上文武百官陪著皇帝在宣德門城樓觀賞滿城燈火。這天晚上,宋徽宗親自登上宣德門城樓與民同樂,直到很晚才高興地回宮。第二天一大早,突然有官員向他來報告,說宣德門上空出現了一幕罕見的吉祥景象。汴京宮城的端門上空突然飛來了一群仙鶴,在城樓上盤旋飛舞,爭鳴和應。整個皇城內外,官員、百姓都爭相觀望,並紛紛讚歎「這是太平盛事,真是吉祥之兆啊。」

宋徽宗趕到現場,看到了這一奇觀。還見到有兩隻仙鶴落到殿脊上,久久不肯離去。他非常高興,回宮後立刻叫人拿來上好的細絹和精緻的筆墨顏料,以精微靈動的技藝,親自把這一奇麗的景觀用半寫生的方式畫了出來。這幅畫畫好之後,宋徽宗意猶未盡,又提筆以獨特的瘦金體書法記述了創作這幅畫的情景並作詩題。詩、書、畫結為一體,構成完美的藝術境界。

細細觀賞這幅畫,徽宗一改從前花鳥構圖的常規,把花鳥與風景相結合。這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次大膽的嘗試。畫中重點描繪了群鶴曼妙的舞姿,立於屋頂的兩隻鶴,一隻翹首觀望,怡然獨立;另一隻剛剛落下,微展雙翅。空中鶴群也極富變化,刻畫入微,栩栩如生。整個畫面給人一種祥瑞之氣從天而降的感覺。

然而這樣一幅展現太平盛世、預示祥瑞之兆的作品,卻並沒有給國運日漸衰敗的北宋王朝帶來任何轉機。公元1127年,金兵一舉攻陷都城汴梁,在位25年的宋徽宗最終淪為亡國之君,御筆《瑞鶴圖》也隨之流落民間。清乾隆年間才被收回宮廷。此畫清末隨末代皇帝溥儀輾轉流亡。直到1950年。這幅傳世千年、劫後餘生的《瑞鶴圖》才回到人民手中,入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瑞鶴圖》

《瑞鶴圖》

《瑞鶴圖》

《瑞鶴圖》

《瑞鶴圖》

《瑞鶴圖》

《瑞鶴圖》

《瑞鶴圖》

《瑞鶴圖》遼寧省鎮省之寶。瘦金體完美展現,御制御畫並題天下一人,徽宗御筆畫。可不是御題畫。

《瑞鶴圖》,其不僅具神性的光輝與君主的華貴,也有仙音裊裊、高雅靈動之感。一方面,皇宮殿宇端端正正置於畫面下方,均衡對稱,留出三分之二湛藍天空,正大光遠,大氣天成,頗具皇家風範。圍繞殿宇的祥雲打破屋宇水平線,穩重端莊的畫面於是氣韻流轉,一派天趣。另一方面,仙鶴有表明志向高潔、品德高尚之意。停留在屋頂上的兩隻仙鶴,裊裊婷婷,以靜寓動,與空中繚繞的鶴群相呼應,款款生姿。整個畫面又多了一分高潔雋雅、飄逸靈秀之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拒付文人 的精彩文章:

趙佶《大觀聖作之碑》
宋徽宗瘦金體《穠芳詩》長卷

TAG:拒付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