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真假?大媽吵架被氣死!生氣真能奪命嗎?

真假?大媽吵架被氣死!生氣真能奪命嗎?

據杭州日報微博消息,近日,法院審結了一起特殊的官司,事情起因是兩位大媽因為發圍巾問題發生了爭吵。眾人勸開兩位大媽,半個小時後一位大媽暈倒,隨後被送醫搶救,第三天去世。

真假?大媽吵架被氣死!生氣真能奪命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小編說:經常生氣可能會造成一些健康方面的問題,必須要引起重視哦。

《黃帝內經》說:「百病生於氣也」,這裡的「氣」是指人體氣機的紊亂。導致氣機紊亂的原因中,一半以上的原因源於負性情緒,所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郝萬山把所有的負性情緒用「生氣」二字來代表。

人們控制不住情緒,發脾氣、生大氣,這「氣」是從哪裡來的呢?很多時候與當時的身體機能狀態有關,比如疲勞過度時,飢餓低血糖時,學習、工作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會降低,控制情緒的能力也會大打折扣。

過於憤怒,易致氣機上逆,可引起眩暈、頭痛等。臨床發現,脾氣暴躁的人更容易發生腦卒中,也會引發猝死。怒髮衝冠時,肌肉中血流量高出正常水平,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引發心肌缺血、心律不齊、大腦缺氧、氣短、甚至猝死。

真假?大媽吵架被氣死!生氣真能奪命嗎?

心、肝與情志的關係最為密切

五臟之中,心、肝與情志關係最為密切。

心為「君主之官」,主藏神,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能主宰和調節人體各種生理機能和心理活動。七情為病,首先傷及心神,進而影響其他臟腑。

肝為「將軍之官」,性喜條達而惡抑鬱,主疏泄,調暢氣機,維持和調節情志活動。

中醫認為,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悲、腎在志為恐。因此,不同的情志變化對五臟有不同影響: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思傷"脾"、過悲傷"肺"、過恐傷"腎"。


七情勿要太過

保持高尚的情操,心情舒暢、愉快、寧靜,則人體氣機調暢,氣血平和,精神不散而安定內守。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謂:「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若不能很好地保養精神,順調意志,七情變化超越了常度,任性放縱,過分激動,則會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引起許多情志病證和內傷疾患。《黃帝內經》認為,思想活動正常、精神愉快、意志寧靜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

真假?大媽吵架被氣死!生氣真能奪命嗎?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強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即是說,人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心情舒暢、愉快、寧靜,控制私慾和非分的妄想,做到「志閑以少欲,心安而不懼……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則人體氣機調暢,氣血平和,精神不散而安定內守,正氣旺盛,足以抗禦病邪而「能年皆度百歲」。

所以,去掉私慾雜念,保持樂觀情緒,開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精神內守,形神統一,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壽的首要條件。要保持內心寧靜,凝神而思遠,鎮定從容,故智慧常在、健康常在。《黃帝內經》認為,養生的最高標準是「形與神俱」。可概括為調養身體,外避邪氣以養形;調攝情志,內養真氣以養神。

真假?大媽吵架被氣死!生氣真能奪命嗎?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黃帝內經》

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

古今中外壽星中有德者居多。當今我國百歲老人中,大多是心地善良、助人為樂、仁慈厚道、生活簡樸者。

要實現健康長壽,很重要的一點,應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理想,堅持信念,充滿信心,量力而行,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真假?大媽吵架被氣死!生氣真能奪命嗎?

編輯:小志

內容綜合自《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如需轉載 | 須獲授權 | 並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泡腳多加這1味料,祛濕散寒,手腳不冰了,老寒腿都好了很多
按揉足三里,為啥沒作用?專家:按揉方向不同,治療作用大不同!

TAG: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