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這麼好看的琺琅彩給我再多的錢也不賣!

這麼好看的琺琅彩給我再多的錢也不賣!

琺琅彩瓷器是中國彩繪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種,是中國制瓷工藝發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頂峰時期的產物。

紫紅地白梅琺琅彩小碗

琺琅彩瓷以潔白細膩的胎質,瑩潤如玉的釉面,明快艷麗的色調,以及精湛絕倫的技巧,不僅贏得清代皇帝后妃們的喜好,也贏得今人對其的偏愛。在今天拍賣市場上,部分藏家便把目光盯在了清三代時期的琺琅彩瓷。

提及琺琅彩瓷,我們不得不說一說雍正時期的。據說,雍正對宮中琺琅彩瓷的酷愛一點不亞於其父康熙,在某些方面甚至還超過康熙。他不但加強巡視和督察,還親自參與琺琅彩瓷的設計和製作過程,對使用的原料、繪畫圖案乃至瓷器的樣式、尺寸都要一一過問。

宮中檔案中有不少關於雍正時期責令燒造琺琅彩瓷的記載。

琺琅彩梅花牡丹紋碗

雍正十年六月十三日,太監傳旨:"今日呈進畫琺琅藤蘿花磁茶圓,再畫琺琅時不必畫此花樣。其百蝶碗畫得甚不細緻,欽此。"

對於燒造得非常出色的琺琅彩瓷,雍正皇帝還會賞賜畫匠及燒造人。如檔案記載:雍正八年三月初六日,當郎中海望呈進一對琺琅彩鼻煙壺時,上(雍正)問:"畫此壺是何人?燒造是何人?"海望奏曰:"此鼻煙壺系譚榮畫的,燒琺琅釉的是鄧八格,還有幾名太監幫助辦理燒造。"奉旨:"賞給鄧八格二十兩,譚榮二十兩,其餘匠人等爾酌量每人賞給銀十兩,欽此。"

由於雍正皇帝偏愛琺琅彩瓷中的水墨山水和青綠山水,擅長此技法的畫家湯振基、鄒文玉也曾多次受到皇帝嘉獎,在清檔案中便有記載。並於雍正十一年每月給鄧文玉的錢糧加賞一兩。

胭脂紅地開光琺琅彩花鳥紋碗

一位君臨天下政務繁忙的皇帝,對琺琅彩瓷的製作關心到如此程度,甚至對燒琺琅的匠人也體恤入微,這在中國歷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它進一步說明琺琅彩瓷在當時皇室中的位置。

為了更好地督造琺琅彩瓷,雍正在親自過問的情況下,又命其弟怡親王統管造辦處。在允祥的直接領導下,造辦處生產出的琺琅達到鼎盛期,其中自煉琺琅料的成功,就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

康熙時的琺琅料都是依賴進口,往往供不應求,同時進口西洋料顏色至多只有七八種,而此時琺琅彩瓷的繪畫,已從康熙時規矩的裝飾畫面,發展到幾乎與國畫中的工筆重彩畫日趨一致的藝術效果。

琺琅彩松竹梅紋瓶

單一的色料已經不能滿足多層次的色調對比和豐富多彩的畫面需要。雖然自煉琺琅料一事,早在康熙時就已開始醞釀,但正式指定專人、撥專款研製是在雍正初年。

在怡親王的親自督促下,雍正六年(1728年)琺琅料終於在宮中自煉成功,除了有9種與西洋料相同顏色外,還增加9種新顏料,共達18種之多。

雍正琺琅彩瓷的造型有盤、碗、杯、碟、茶壺、瓶等,以小型器物為主。紋飾早期沿襲康熙琺琅彩的特點,如色地上繪花卉的技法。後期形成自己的風格,即在白色釉地上,以山石、花鳥作裝飾題材,其精湛的繪畫技法,達到了雍正諭旨中注重的"內廷恭造之式"排除"外造之氣"的要求。

雍正琺琅彩瓷的款識,一般以藍料彩書寫,多為四字楷書"雍正年制",寫在雙方欄內。青花所書"大清雍正年制"的6字楷款非常少見。

雍正琺琅彩瓷的胎與康熙時有所不同,不再使用"反瓷",而是大量使用景德鎮燒制的精細白瓷。這種白瓷胎體輕薄,胎質細密,在白度或透明度上都超過明永樂時期的甜白瓷。

淡黃地琺琅彩蘭石紋碗

雍正琺琅彩瓷在這種白瓷上繪畫,使山之皴法,水之波紋,鳥之羽毛,甚至花葉邊緣之芒,月季枝幹之刺,都表現得更加細膩。

琺琅彩瓷發展到雍正時期,應該說達到了它的極盛期,它能將層巒疊嶂的整幅山水濃縮在小碗的內心,又可以將萬紫千紅的滿園春色再現於一件小瓶的外壁。

後人評價雍正琺琅彩瓷有四絕"質地之白白如雪,一絕也;薄如卵幕,噓之而欲飛,二絕也;以極精之顯微鏡窺之,花有露珠,鮮艷纖細,蝶有茸毛,且頸頸豎起,三絕也;小品而題極精之楷篆各款,細有蠅頭,四絕也。"

雍正時琺琅彩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超的技術成就,畫工精湛是其根本原因。我國瓷器的彩繪裝飾,在吸收了傳統繪畫的技法之後,即由以圖案形式為主,變為以寫實形式為主。這對於描寫現實生活,擴大裝飾題材和表現技巧都具有重大意義。

特別是在明、清彩瓷中,舉凡可以描寫的事物,無一不可作為陶瓷裝飾的內容,甚至還有名家的書畫作品。如清初畫壇上的"四王"山水畫,惲壽平、鄒一桂的花鳥畫,仇英、費曉樓的人物畫等。這對於提高陶瓷裝飾技術無疑有積極的影響,這一點在琺琅彩瓷上表現得最為突出。

黃地琺琅彩桃花紋杯

據記載,當時供奉宮廷提供畫稿及畫琺琅的人有戴恆、鄒文玉、唐岱、湯振基等,他們大都是翰林出身,書畫功底極其深厚。其中唐岱是以"山水沉厚深穩"著稱的畫家,戴恆善於畫花鳥,也是畫水墨琺琅的高手。這些人在他們以畫家身份聞名畫壇之前或同時,都曾供奉宮廷畫過琺琅彩瓷。

此外,專門在琺琅器上寫字的戴臨、徐正國等人,雖不是著名畫家,但其字體娟秀而不纖弱,氣靜神閑與琺琅瓷的畫風相得益彰。其中戴臨是武英殿侍詔,在宮中檔案中曾不止一次見到雍正指名要戴臨在琺琅瓷上題字的記載。雍正琺琅彩瓷由於著名畫家和名匠的參與制作,在雍正皇帝的喜愛和直接指導下,成為一種特殊的宮廷藝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錢幣講解 的精彩文章:

馬未都:什麼才是真正的包漿
乾隆孝粉玉碗的由來,收藏價值如何?該 如何鑒定真假?

TAG:古錢幣講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