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大黃蜂》是變形金剛電影重啟的開始,我相信今後他們會做得更好

《大黃蜂》是變形金剛電影重啟的開始,我相信今後他們會做得更好

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12月中旬,我參加了電影《大黃蜂》的觀影活動,因此我有幸在 2019 年之前觀看了這部電影。

高興——這是我看完《大黃蜂》之後的狀態。我覺得《大黃蜂》無論是對於派拉蒙影業,或是對於變形金剛粉絲來說都是一個好的開始,雖然我知道有不少人在看過首支預告片後就已經有這種預感了。

《大黃蜂》的機設應該能讓大多數觀眾滿意

說到《大黃蜂》中的變形金剛形象,就不得不把《大黃蜂》製片人——洛倫佐·迪·博納文圖拉的那句話拿出來再說一遍:「我們決定將電影故事發生的時間設定在 80 年代,所以在電影里我們還原了變形金剛 G1 的形象。」

但當我們真的用 G1 大黃蜂與這部電影中的大黃蜂對比時就會發現《大黃蜂》中的大黃蜂並不是去還原 G1 的形象,而是還原了 G1 的風格。製作團隊打造了了一個身形圓潤、簡潔美觀的大黃蜂。

當我們把《大黃蜂》中的大黃蜂與前幾作《變形金剛》真人電影拿出來對比後我們就會發現其設計理念的不同——《變形金剛》系列電影更願展現那種「讓真實物體飛升」的科技感;《大黃蜂》的設計團隊更像讓這些塞伯坦生物融入地球,於是他們決定把變形金剛設計得更具工業感。當然,往好了想,這也可能是兩部電影故事的年代設定不同造成的。

《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左)與《大黃蜂》中的大黃蜂

在我站用戶露骨LEE發布的《變形金剛首部獨立角色電影〈大黃蜂〉到底high在哪?》中提到「許多粉絲不能接受《變形金剛》真人電影中擎天柱的嘴」,我對此十分贊同,因為我還清楚地記得初中時首次在大銀幕上看到「擎天柱張嘴說話」的情景。對我來說,其震撼程度不亞於該片中的任何一場戰鬥。

《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中的擎天柱(非戰鬥狀態)

那時我意識到:貌似並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寫實風格。如果說有哪個變形金剛的嘴比《變形金剛》真人版中的更奇怪的話,那就只有下面這張圖片了。

看得我都想聽聲音了

不過好在《大黃蜂》的製作團隊在變形金剛的形象設計方面沒搞砸,我認為在《大黃蜂》中出現的變形金剛應該能讓粉絲和一般觀眾都滿意。雖然各位可能還沒看到影片,但預告片中出現的擎天柱、震蕩波、聲波、閃電(真的不是紅蜘蛛)等變形金剛的外形設計優秀與否,大家心裡應該也有數。

《大黃蜂》中的閃電,整體造型硬朗,仔細看會發現不少細節

從預告片我們還得知大黃蜂、閃電、粉碎、反射彈已經抵達地球,他們掃描了人類使用的載具,其中粉碎、反射彈更是可以在三種形態下切換的「三變金剛」。而在塞伯坦上戰鬥的那些變形金剛無論從外貌或是招式來看更具上世紀 80 年代《變形金剛》動畫和 IDW《變形金剛》漫畫的味道,正片里的這段還有更多驚喜,但具體內容因為涉及劇透,所有還請感興趣的朋友親自去影院觀看。

「霸天虎、錄音機、手機,我是不是也算三變金剛?」

《大黃蜂》中有人類的位置,但並不影響變形金剛的發揮

《大黃蜂》作為一部變形金剛主題電影,各種各樣的變形金剛確實是本片的主角。大黃蜂是串聯起整個故事的角色,影片中的其他變形金剛也是個性分明,幾個動作、幾句台詞就能讓觀眾了解到他們是什麼脾氣的賽博坦星人。

表白粉碎

邁克爾·貝執導的《變形金剛》已經是 11 年前的電影了,截至 2017 年,該系列共推出了 5 部電影。第一部還算不錯:軍方遇襲,男女主被捲入「魔方事件」,之後陸續與各路變形金剛相遇,最後博派金剛與人類聯手在城市大戰狂派金剛。《變形金剛》的劇情簡單,毫無套路,動作戲火爆。

後來,觀眾逐漸對於博派和人類聯合對抗狂派的劇情感到厭煩,後續作品中有些橋段也顯得像是製作團隊獻給美軍的讚歌。甚至有人吐槽後來幾部《變形金剛》作品說:「為什麼叫《變形金剛》,不叫《人》呢?」從後續幾部影片中我們雖然能看到片中人類的立場有所改變,但我覺得「獵殺變形金剛」的設定相較「聯軍抗敵」而言並不算是趨利避害。

《變形金剛》海報,我覺得這部除了部分機設外,影片整體還挺好看的

在《大黃蜂》中,人類有不少戲份,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大黃蜂獨自一人來到地球,它對周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甚至恐懼。主角查莉·沃森因家庭變故,加之性格原因使其無法處理好與親人、朋友的關係。二人就在彼此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相遇了。大黃蜂從查莉那裡學會了如何與地球人相處;查莉則從大黃蜂那裡感受到久違的友情與親情。

影片中有多場打戲,而最關鍵的幾場打戲都由變形金剛完成,片中的美軍最多也只是打打輔助,不會出現「榴彈轟爆某直升機」的情況。

《大黃蜂》的核心劇情相比其他變形金剛電影來說體量偏小,但這也讓編導團隊有機會把每一位變形金剛的能力都展示出來。影片故事是圍繞大黃蜂展開的,它自然也是本片的動作戲擔當。相比之前《變形金剛》電影系列的「打群架」,《大黃蜂》則把鏡頭聚焦在大黃蜂與其對手身上,鮮有多個戰場間的鏡頭切換,也不會有莫名其妙的「劇情殺」。

「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影片的動作戲設計也十分出彩,與之前的《變形金剛》電影相比少了許多慢動作,多了一些連貫的打鬥。而且從打戲中能明顯看出還是大黃蜂比較了解地球,除了自身配備的武器外,大黃蜂也很擅長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周遭的環境進行戰鬥。

給粉絲「寫情書」沒用,電影拍好的話大家都高興

《變形金剛 5:最後的騎士》憑藉 2.17 億美元的投資換來了全美 1.3 億的票房和 IMDb 5.2/10、爛番茄 15%新鮮度的評價。與之相比,雖然《大黃蜂》1.28 億美元的投資確實看起來像是一部「試水作品」,但這種穩紮穩打、「低開高走」的作品或許正適合現在想要挽救變形金剛電影口碑的派拉蒙。我也十分希望派拉蒙能續寫《大黃蜂》的故事。

我不太愛說類似「一封獻給某某粉絲的情書」的酸話,硬要說出一個推薦理由的話,那可能就是影片的開頭了,如果您是變形金剛的忠實粉絲,或是其衍生文化愛好者,那麼您可能會覺得單是看了《大黃蜂》的開頭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2019年1月4日在大陸院線上映

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核網 的精彩文章:

大陸沒能播放《蜘蛛俠:平行宇宙》彩蛋,讓我們錯過了哪些經典笑話?
Steam秋季特賣推薦:雖然已經是冬天了,但打折的遊戲該買還是要買

TAG:機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