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西醫結合治療痛風有著重要意義

中西醫結合治療痛風有著重要意義

中西醫結合治療痛風有著重要意義

在介紹了治療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常用藥物後,梁偉楠醫生介紹了祖國醫學對於痛風及高尿酸血症的認識。痛風屬於中醫學「痹病」「歷節病」「痛風」「腳氣」等範疇。中醫認為稟賦不足、飲食不節、年高體衰是共同發病基礎,脾腎不足、濕熱內生是重要的發病機制,濕熱痰濁瘀血痹阻脈絡是關鍵病理環節,病位在腎,與肝、脾等臟密切相關,病久及腎形成關格是疾病發展的不良結局。

其中濕熱是起病的重要始動因素,濕熱、痰濁、瘀血三者之間往往形成惡性循環。熱得濕而愈積,濕得熱而愈橫,從而形成病情錯綜複雜的局面。濕熱、瘀血、痰濁,三者交阻為患,彼此加重,互為因果,導致痛風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因此,中醫治療痛風常常以淡滲利濕、苦寒清熱、活血通絡法為治則治療痛風,常用中藥如蒼朮、黃柏、清熱燥濕、健脾,桂枝溫通經脈;威靈仙、防己、羌活祛風除濕、止痛、利關節;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桃仁、紅花、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結合現代藥理學知識,通過現代藥理學研究也發現很多中藥成分本身對於止痛、降尿酸就有很大裨益,比如,葛根具有良好的抗痛風性關節炎的作用,而且能緩解由於炎症引起的脾腫大及腎損傷作用,並降低尿酸水平。秦艽亦能夠溶解尿酸並解除尿酸所致疼痛;車前子使黃嘌呤和次黃嘌呤不能轉化成尿酸,因此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濃度,減少尿中尿酸的排泄量,抑制痛風石及腎結石的形成;土茯苓、萆薢、山慈菇等均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

梁偉楠醫生表示,中醫和西醫對於治療痛風及高尿酸血症均有著各自的特點,且本病常常遷延難愈,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對於痛風的治療,有著重要意義。 記者李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