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們的反隱身雷達有能力跟蹤F-22?美媒:是真的

我們的反隱身雷達有能力跟蹤F-22?美媒:是真的

近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吳劍旗在安徽大學進行的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報告引發廣泛關注。因為吳總師在報告中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早在2013年我國反隱身雷達就已經成功觀測了距離遠達450公里的F-22隱身戰鬥機,並繪製出該機的飛行軌跡,成為我國唯一探測到這次空情的雷達,這也是我國戰術防空雷達首次探測到境外隱身飛機。

值得注意的是F-22在這次飛行中並沒有安裝龍勃透鏡來增大自身RCS,因為沒有被其他防空雷達發現,國產米波雷達能夠在遠距離上對該機實施精確跟蹤,充分顯示出其強大的反隱身性能。

這個勁爆消息立即在網路上引發激烈爭論,有支持的有質疑的。美媒《國家利益》也發表分析文章說,長波雷達跟蹤F-22這事應該是真的,雖然大眾以為F-22這類隱身戰鬥機就應該不會被任何雷達發現,但事實上任何具有除了機翼之外其他操縱翼面的戰鬥機大小的隱身戰鬥機,都無法逃脫被長波雷達發現的命運,這只是個基本物理學原理。

目前隱身戰鬥機在雷達隱身方面只針對C、X、Ku和S波段的火控雷達其效果,一旦入射雷達波頻率波長超過某個閾值,就會因產生共振效應使隱身飛機的雷達截面積發生「階躍性變化」。一般來說,當飛機上的操縱翼面的邊長(例如尾翼)小於特定頻率波長的1/8時,就會引發這種共振。

所以目前雷達隱身性能最好的還是飛翼,因為這種飛機沒有多餘控制翼面,超長翼展能完美避開共振效應,這也是六代機想像圖大多採用無垂尾無平尾最簡化氣動設計的原因:通過取消小尺寸翼面來避免共振。

事實上,工作在S或L波段的民用空中交通管制(ATC)雷達已多次探測和跟蹤了在空中飛行的F-22和F-35戰鬥機,但對B-2隱身轟炸機就無能為力。但長波雷達受到兩個因素的限制:一個因素是雷達波束寬度,而第二個是雷達脈衝寬度,導致探測精度不足,無法用於引導導彈武器。

如果用有源相控陣技術對長波雷達實施改造,就能解決方位角解析度的問題。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用電子方式控制雷達波束的方向,能同時生成多個波束並根據寬度、掃描速率和其他要求對這些波束進行調製。因此業內專家普遍認為長波相控陣雷達再結合高速數據鏈之後將能被用於火控用途。

顯然,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處於世界前列。

作者:阿姆斯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報道 的精彩文章:

有「廁所」還有伸縮中控台,俄羅斯蘇34堪稱全球最舒適遠航戰機

TAG:軍武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