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案」二審宣判 三家污染企業承擔環境污染侵權責任

「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案」二審宣判 三家污染企業承擔環境污染侵權責任

新華社南京12月27日電(記者 陸華東 張展鵬)備受關注的「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案」27日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公開宣判,常隆公司、常宇公司、華達公司三家污染企業應當就其生產經營行為對案涉場地造成的環境污染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並應在判決生效後15日內,在國家級媒體上就其污染行為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此案源於2016年的「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上述三家企業在生產經營及對危險廢物管理過程中,嚴重污染了土地及周邊環境。2016年初,與「毒地」緊鄰的常州外國語學校前後有數百名學生出現身體不適癥狀。經媒體報道之後,此事成為當年熱議的環境污染事件。

2017年1月,該案在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法院判決「自然之友」和「綠髮會」敗訴,並承擔189萬餘元的案件受理費。兩家環保組織不服判決,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雙方當事人圍繞被上訴人是否應當承擔案涉地塊環境污染侵權責任;在政府已經組織實施生態環境修復的情況下,是否應當由被上訴人承擔案涉地塊環境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費用;上訴人要求三被上訴人承擔賠禮道歉責任的請求是否應當支持等主要爭議焦點展開辯論。

法院審理認為,污染者擔責是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只要實施了污染行為,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就必須為此承擔相應的污染責任。從本案證據看,三被上訴人實施了污染環境行為,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上訴人提出的由三被上訴人承擔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訴求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予以支持。

鑒於常州市新北區政府正在組織實施環境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目前無法確定後續治理所需費用的具體數額,本案尚不具備判決被上訴人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的條件。

三被上訴人污染環境,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的規定,過錯明顯,造成了社會公眾精神利益上的損失,應當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撤銷一審判決,責令三被上訴人在國家級媒體上就其污染行為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並承擔兩家環保組織的律師費、差旅費各23萬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爭做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