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宵節「結羊腸」,看看元朝的小姐姐許下了什麼心愿?

元宵節「結羊腸」,看看元朝的小姐姐許下了什麼心愿?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

今天的元宵燈會

元宵之夜,元朝民眾大街小巷家家張燈結綵,人們除了賞燈、猜燈謎,還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把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在賞燈之餘,元朝民間還有一個另類有趣的風俗,且把鏡頭拉到蘇州藥鋪的朱家,我們去探知一二。

蘇州藥鋪的朱家最近特別忙,正在四處購買昂貴的楮木、琉璃、雲母石,還有上好的絲綢。不為別的,就為了今年的元宵節。

朱家老爺專門花巨資請名家設計花燈樣式,勢必要設計新穎,造型多變,豪華高貴,並且一再叮囑:「我們朱家藥鋪,號稱天下第一,今年的上元節,我們定要靠著花燈一鳴驚人,花多少錢都無礙。」

隨後多日,街坊鄰里總能看到一車車的木頭被運進朱家後院,好奇之人比比皆是,聚攏在一起紛紛議論,他們在院門前探頭探腦,想看個究竟。

識貨之人馬上應答:「那還不知道?那是楮木,是用來造紙的木頭,知道嗎?是專門用來造紙幣的木頭,是最貴的木頭哦!」眾人聽後一片嘩然。

想來蘇家藥鋪的花燈肯定能大放異彩,吸引眾人的目光。

其實還沒有造出來的花燈就已經被「賊人」惦記上,心裡正在琢磨法子如何偷來。可偷燈之人不是為了賣錢,而是一種風俗,這大夥肯定不知道吧?

如此之外,元宵節掛燈,更是春節期間最隆重的公眾活動。南宋時期,掛燈最火爆的是杭州、蘇州和溫州,「華奢尤甚」。

元朝大都居民也不甘示弱,從正月十三就開始掛燈,直到正月十六結束,在這三天的時間裡,宮廷內外、貴族大臣府上、官員家中、普通百姓門口,城裡城外都掛滿花燈。不論男女老少都出去賞燈,猜謎語,歡聲笑語,全家出遊,熱鬧非凡。

據說在大都麗正門外有一棵樹,忽必烈賜名為「獨樹將軍」,元宵節這一天,樹上從高到低密密麻麻懸掛各種花燈,遠看形狀好似一條火龍,活靈活現。樹旁還會安排很多人,發放很多好吃的,例如米甜食、棗面糕、蔗餅等,酒肉茶湯一應俱全,容器精美極了,遊人到了這裡都捨不得離去。切記早到,唯有早到才能得到。

忽必烈還親自製作過珍珠垂結燈,國事繁忙的帝王,都會抽出寶貴的時間製作花燈,足見對元宵節的重視,對花燈的喜愛。

忽必烈

元武宗曾安排人在大明殿內的延春閣張燈結綵,吸引眾多妃子、兒女、侍衛、隨從流連忘返。這一日也是比文採的時候,誰猜到的燈謎最多,證明誰最聰明,文采最高,肯定會被旁人刮目相看,得到眾多賞賜。

元武宗

到了正月十六,元朝的女孩子們還有一個節目,叫做「結羊腸」。「正月十六好風光,京師女兒結羊腸。焚香再拜禮神畢,剪紙九道尺許長。撚成對綰雙雙結,心有所祈口難說。為輪為鐙恆苦多,忽作羊腸心自別。」

「結羊腸」就是拿舊的黃曆紙,捻成九條紙繩。大家一邊聊天,一邊把手裡這些紙繩胡亂打結,讓它們首尾相接,最後用打結的狀況,來占卜一年的順與不順。如果兩條繩子打成了一對,預示心愿得遂。

什麼心愿呢?讓自己變漂亮點、讓自己嫁給一個如意郎君,讓生病的父母早點康復,讓離家的丈夫早點回家……無數心思都在繩結上。

元宵節吃元宵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寓意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祝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從貴族運動到民間娛樂,馬球經歷了怎樣的「人生轉變」?
「九州道路無豺虎」,大唐的一路平安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