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明明左臂中箭,為何華佗治療的是右臂,原來的確有講究

關羽明明左臂中箭,為何華佗治療的是右臂,原來的確有講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發生在關羽「刮骨療毒」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關羽和華佗。原文如下:

(華)佗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懼耳。」公笑曰:「吾視死如歸,有何懼哉?」佗曰:「當於靜處立一標柱,上釘大環,請君侯將臂穿於環中,以繩系之,然後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颳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但恐君侯懼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環?」令設酒席相待。

公飲數杯酒畢,一面仍與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於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驚。」公曰:「任汝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佗曰:「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圍攻樊城,曹仁派五百名弓弩手在城樓射箭,導致關羽右臂中箭,加上箭頭有毒,令右臂腫大,無法活動。神醫華佗聽從關羽負傷,親來趕來為關羽刮骨療毒。關羽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令華佗佩服不已。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關羽口中的「視死如歸」, 意為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比喻不怕犧牲生命。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的「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

關羽「刮骨療毒」是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出自《三國志?關羽傳》。該傳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不過,為關羽治療的是不是神醫華佗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根據《三國志?方技傳》的記載,華佗早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已經被曹操所殺。因此,他也就不可能如小說所言出現在六年後的荊襄前線,更別提為關羽刮骨療毒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虛構,大概是作者認為神將由神醫來治療更顯得相得益彰吧。

對比小說和史料,還能發現一個問題,那邊是歷史上關羽中箭之處是在左臂,而小說中卻變成了右臂。這個改動究竟有何用意呢?作者在第七十六回給出了答案。在該回中,關羽與徐晃大戰。書中寫到:「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公撥馬回寨。」作者的這一改動,其實是為關羽未能戰勝徐晃拿下樊城找到了一個絕妙的借口。從這一情節中也能體會到小說家對關羽形象的維護可謂是無微不至、煞費苦心。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說過一番話,道出聯合孫權的真實用意,可謂居心險惡
此人不在乎趙雲,僅帶三千兵馬迎戰,結果五個回合分出勝負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