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木版年畫——貼起來的風土人情

木版年畫——貼起來的風土人情

《清明上河圖》是人人皆知的傳世名畫,生動記錄了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五米多長的畫卷描繪了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其中街市中有個商鋪是家年畫店,這說明至少在宋代時,年畫已經流行起來。

那麼年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清明上河圖》局部)




千年年畫


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門神雛形;唐宋時期,由於紙張普及以及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年畫才正式形成,且多為木版年畫;到了明清時期,得益於通俗小說、戲曲的蓬勃發展,年畫的創作素材大大豐富,且有了彩色套印技術的支持,年畫的印製也更加豐富多彩,年畫真正盛行起來。



而後隨著西畫的流入,手藝人們將西方繪畫技巧,如明暗透視技法應用到年畫創作中,使得年畫成為了西風東漸的一個窗口;

今天的年畫則摒棄了傳統年畫中的一些封建內容,打破了固定程式,為年畫賦予新面容。




(傳統年畫)



刀筆從容

木版年畫的製作方法是從古沿襲至今的。首先要由手藝人進行畫稿,這一步驟尤為關鍵,年畫要表達的主題,體現的風格都在這一步定下基調,線條均勻細緻,刻版才能流暢。



接下來便是艱難的刻版環節,一般木板會選擇質地堅硬、木紋細密的梨木,將畫稿反貼其上,用拳刀雕刻,這對手藝人的技術、定力要求都很高,線條

必須一步到位才能展現出畫稿的韻味,而一刀刻錯,整版都會作廢。


最後則是塗勻顏料,覆紙用棕刷刷印。如此走完一套流程,才能制出木版年畫。


(木板雕刻)




千百年的祈願

在題材方面,木版年畫可謂無所不包。人們臆想出的神仙祥物類年畫被供奉和祭拜,以圖迎福納祥;仕女娃娃題材的年畫多表達祈求夫妻和睦、早生貴子的願望;此外還有世俗生活類、風景名勝類、花鳥蟲魚類等年畫,基本囊括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木版年畫的選材可以看出,年畫是民間文化訴求的一種體現,是集體審美意識的表達,故而年畫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這也是這種民間藝術能夠源遠流長的原因所在。



年畫表達懲惡揚善、讚美忠良的主題,寄託著人們祈求風調雨順、家宅安泰的願望。在這一點上,

有著130年歷史的鄧祿普輪胎也一樣。鄧祿普從創立之日起,就一直致力於改善人們的出行生活,各項技術的研發都是在保證輪胎性能穩定可靠的基礎上,再尋求速度、靜音性的突破。出入平安,是二者共同最樸素的追求。




 (鄧祿普年畫局部雕刻)


在鄧祿普成立130周年之際,特與木版年畫展開「停不下來的工藝×手藝路」活動,為傳統民間藝術開拓新的內容。



代表春節祈福的對聯,以及象徵團圓的全家福,千年歷史的木版年畫背後蘊藏著無數手藝人的匠心精神,鄧祿普的百年路途也凝聚著鄧祿普人的智慧與堅持。

歲末已至,新年不遠,鄧祿普祝各位平安康泰,步步登高。



接下來就用畫面來再現木版年畫的製作過程,點擊視頻觀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山東到底是不是東北的?
爆炒蟑螂、生吃老鼠,還有什麼是中國人不能吃的嗎?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