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郝立新:從改革開放看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飛躍

郝立新:從改革開放看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飛躍

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關頭,往往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大機遇。97年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近7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40年前改革開放的興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構成了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三大歷史性事件、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上述歷史性事件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具有緊密的聯繫,二者相互之間發生深刻的影響。如果說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並迅速被一批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所接受,從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那麼,中國共產黨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並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中國的革命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重要標誌。它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實踐成果,又通過開啟新中國建設的艱難探索,為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準備了基礎和條件。改革開放掀開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又一壯麗篇章,催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飛躍是雙重的,它既體現在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中,又體現在改革實踐和現實發展中;這一過程既是從新的實踐上升到新的理論的飛躍,又是從改革的理論上升到改革的實踐的飛躍,即經受改革實踐檢驗並指導改革實踐的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在改革開放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歷史性飛躍突出地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啟蒙的興起推動了我們黨偉大的覺醒和中國人民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興起,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巨大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馬克思主義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基本原理的重申和大討論,沒有馬克思主義關於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恢復和確立,就沒有改革開放。「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一方面導致我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另一方面造成人們思想混亂,「兩個凡是」的教條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一度遭到嚴重遮蔽和曲解。黨內外強烈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使黨和國家從危難中重新奮起。我們黨帶領人民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還馬克思主義本來面目,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從此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

其次,在改革實踐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生和發展,先後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系列理論成果概括了中國改革開放實踐的重要經驗,匯聚了中國人民的偉大智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勇氣、理論自覺和創新精神,吸收了世界發展的文明成果,堪稱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原創性貢獻。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市場經濟、先進文化建設的理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和道路的理論,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轉化的理論,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以及「一國兩制」構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都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境界。

再次,發展著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成功指導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和創新性等特徵。馬克思主義是在思想解放和實事求是的有機結合中發展的,是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之間的良性互動中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得到成功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和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人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改革開放實踐的檢驗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又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有客觀證明和實踐依據的。

在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之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迎來了新的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對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要明確責任,遵循規律,不斷創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改革開放40年偉大實踐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要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這是一條認識發展的基本規律。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堅持把它們運用於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馬克思主義。

二是要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以實踐為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用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把握事物發展的本質和內在聯繫,緊密跟蹤億萬人民的創造性實踐,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回答時代和實踐給我們提出的新的重大課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三是要破除教條,開拓進取,勇闖新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的有機統一,它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和偉大奮鬥的結果。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教條主義是與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格格不入的。我們在未來前進的道路上,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艱難險阻,將會進行前所未有的偉大鬥爭,需要我們以巨大的勇氣和智慧,發揚魯迅所概括的在荊棘之地開闢道路的精神,推進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紀念經濟體制改革40周年——學術交流暨優秀徵文頒獎大會」召開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發展與社會文化生態」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