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蘿軒變古箋譜》(以下簡稱《蘿軒譜》)成書於明代天啟丙寅年間(西元1626 年),由寓居江甯(南京)的吳發祥編刻而成。書分上下兩卷,總計178 種箋畫。《蘿軒譜》中首次使用了餖版拱花技法,也是現存的第一部箋譜,與明代崇禎末年胡曰從梓行的《十竹齋箋譜》可稱中國古代箋譜絕代雙璧。

《蘿軒譜》全帙孤本於1963年發現於浙江嘉興,隨後被上海博物館以16幅明清古畫易藏。1981 年,上海朶雲軒又按原有殘本增「飛白」四種,依古法摹刻精印300 部。及2012 年,朶雲軒又重製300部,並據日本殘本補足了「擇棲」中的兩種,皆編號發行。這兩次印製,在相當程度上提升了《蘿軒譜》在中國版畫史上的地位,也普及了此譜在眾多方家與愛好者心中的知名度。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縱觀已有的論及《蘿軒譜》的文章言語,多頌揚其餖版拱花技術的獨到,樂道其發現過程的玄妙,卻極少論及箋畫自身的內容與價值。對於這樣一部人盡知美,足以流傳千古的箋譜,為何只贊其形而竟略其神?箋畫雖為中國古代木刻之一種,卻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它不像《西廂記》、《三國演義》的插圖,依附於曲詞與小說的情節而存在,也不是為《天工開物》、《園治》等實用書籍做說明的配圖,甚至也不與《梅花喜神譜》、《芥子園畫傳》同類,並非為了教人學畫而去作畫輯畫。箋畫之優者,在於立意為先,表達的是繪刻者自己內心的觀照,也恰在無意中折射出當世的人間之道。

據《蘿軒譜》的小引中記述,吳發祥「性耽一壑,卜居秦淮之干;志在千秋,尚友羲皇以上。閉門閑白日,揮塵自如;飲酒讀離騷,唾壺欲缺。無趨今而畔古,亦不必是古而非今。」可見他性格孤傲,心神高逸,但自有俗世不解的追求與抱負。正因如此,《蘿軒譜》的箋畫有一種獨特的令人費解之美,知其然,難知其所以然。如細細考證,會發現箋畫內容從詩賦、史典、傳奇,到風俗、景象、古物,包羅廣闊,不畏廣博,不避艱僻。這其中蘊含的豐富思想,從道家的出世無為,到儒者的養德自律,再到玄學的虛無升僊,三者皆並行不悖。這一來體現了吳發祥本人博雜的學識和尚古的心境,同時也折射出明代末世思想的混亂,以及人心的空泛無助吧!

歸言於畫;以下我願根據自己對《蘿軒譜》箋畫的一些考據,對畫面內容的出處及含義進行淺釋,以供方家和愛好者參考和批評。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一)畫詩。計二十幅。以山水畫表現詩意,多摘自南朝及唐人五言詩句,刻畫對象為江南勝景。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塔影入雲藏:取自明代李攀龍《五日與子同游天寧》。原句為:燈輪侵日出,塔影入雲藏。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寒山但見松:取自南朝(陳)陰鏗《晚出新亭》。原句為: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

岸花臨水發:取自南朝(梁)何遜《贈諸舊遊》。原句為:岸花臨水發,江燕繞檣飛。

弱柳垂江翠:取自南朝(陳)祖孫登《蓮調》。原句為:弱柳垂江翠,新蓮夾岸紅。

竹密山齋冷:取自南朝(陳)徐陵《奉和簡文帝山齋詩》。原句為:竹密山齋冷,荷開水殿香。

野船開宿鳥:原句未詳。或化自唐代杜甫《登白馬潭》。其中有句:水生春纜波,日出野船開。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雲光棲斷樹:取自唐代駱賓王《春晚從李長史游開道林故山》。原句為:雲光棲斷樹,靈影入仙杯。

晚雀林中度:取自南朝(梁)王筠《和衛尉新渝侯巡城口號詩》。原句為:棲烏城上返,晚雀林中度。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丹樓望落潮:取自南朝(陳)江總《侍宴玄武觀詩》。原句為:翠觀迎斜照,丹樓望落潮。

系舟接絕壁:取自唐代杜甫《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跡》。原句為:系舟接絕壁,杖策窮縈回。

松泉多清響:取自唐代孟浩然《夜泊淩雲寺》。原句為:松泉多清響,苔壁繞古意。

帶月荷鋤歸:取自晉代陶淵明《歸田園居》。原句為: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斷橋荒蘚合:取自唐代張祜《題杭州孤山寺》。原句為:斷橋荒蘚合,空院落花深。

水接仙源近:取自唐代孟浩然《梅道士水亭》。原句為:水接仙源近,山藏鬼穀幽。

樓閣倚山巔:取自唐代杜甫《陪李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原句為:鶯花隨世界,樓閣倚山巔。

孤月浪中翻:取自唐代杜甫《宿江邊閣》。原句為: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

關門臨古渡:原句未詳。或化自唐代王維的《歸嵩山作》。其中有句: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觸石浮雲起:原句未詳。或化自晉代潘尼《苦雨賦》。其中有句:氣觸石而結蒸兮,雲膚合而仰浮。

孤雲帶月來:取自唐代錢起《和萬年成少府寓直》。原句為:一葉兼螢度,孤雲帶月來。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女蘿覆石壁:取自唐代王昌齡《齋心》。原句為:女蘿覆石壁,溪水幽朦朧。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二)筠藍。計十二幅。筠,質美之竹,筠藍即精美的竹籃。滿載而歸,陶然忘機。

十二幅分別為:佛手、碧桃、牡丹、石榴、珊瑚、桃子、梅花山茶、蘭竹、竹石、青松靈芝、萱花、月季、蓮藕。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三)飛白。計十二幅。一語雙關,既是飛蟲白羽,也有飛筆留白之意。全用拱花之法製成。

十二幅分別是:蜂蝶、蜂蝶、蜻蜓、蝴蝶、蚱蜢天牛、蝴蝶豆娘、蜜蜂、蜘蛛蝴蝶、蝗蟲、蜂、螳螂、蝴蝶。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四)博物。計八幅。博學博聞,方知名物。

曹氏書倉:十六國時期,前秦王嘉《拾遺記》記載,東漢學者曹曾,勘正上古名書,亂後廣收遺書,所藏超過萬卷。後唯恐再毀於戰亂,於是積石為倉,藏儲書籍,後世稱為「曹氏書倉」。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獻生子:《新唐書·李泌傳》記載,賢相李泌奏請將二月初一設為中和節,民間用青囊盛五穀和瓜果種子相互贈送,以求豐收,稱為「獻生子」。此種風俗盛行於唐宋。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御制玉梨:出處暫未詳。《蘿軒譜》繪刻時,正值天啟年間。明熹宗朱由校精通、沉溺於木匠等各項手工藝,不理朝政。御制玉梨或為當時皇帝賞玩工藝品。

三品筆:唐代孫光憲《北夢瑣言》記載,南朝梁元帝蕭繹用金管筆記述行忠孝者,用銀管筆記述有德行者,用斑竹管筆記述有文采者,三品筆於是得名。

載茗一車:據史載,隋文帝楊堅做噩夢頭痛,有老僧告知應去南山中採茶飲用,飲茶後果然奏效。其時有贊曰:窮春秋,演河圖,不如載茗一車。

藏珠蔔巧: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逢七夕,唐玄宗與楊貴妃各捉蜘蛛放於小盒中,早晨打開觀察蛛網疏密程度。密者說明「巧」多,疏者「巧」少(如手巧、心巧等吉祥意),也成為民間風俗。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長公螺硯:長公,行次居長之意。蘇軾因為蘇洵長子,被當世人尊稱長公。蘇軾乃宋四大書法家之一,曾作《鼎硯銘》曰:鼎無耳,盤有趾,鑒幽無見幾不倚。與螺腳硯臺非常相似,此硯或為蘇軾之物。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笏囊:《舊唐書·張九齡傳》記載,朝臣皆將笏插在腰帶上再去騎馬,宰相張九齡年高體衰,只好將笏放在袋子中,讓隨從拿在手中跟隨自己。唐會昌年間成通常做法。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五)折贈。計十二幅。折枝相贈,借花傳情。詩句多出自詩經、楚辭及古語,意味深沉。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相招贈之以文無:出自晉代魏豹《古今注》。相招召贈之以文無,故文無名當歸。文無又名「當歸」,相贈文無,表達渴見、招喚之意。

制芰荷以為衣兮:出自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芰荷,指荷葉,形容美潔。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出自《詩經·王風·采葛》。艾,有香味的蒿類植物。以喻相思。

餘佩兮醴浦遺:出自屈原作楚辭《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餘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按折贈分類,應取采芳洲兮杜若一句,《蘿軒譜》似作歇後之語,並以免與之後的「搴汀州兮杜若重複」。杜若,香草名,《名醫別錄》說其「令人不忘」。

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出自屈原作楚辭《九歌·大司命》。疏麻,神麻,瑤華,神麻之白花,有迷幻、陶醉作用。向別居者贈神麻白花,願重生舊情。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欲忘人之憂,則贈之以丹棘:出自晉代崔豹《古今注》。丹棘又名忘憂草,故能忘憂。

食我桑椹,懷我好音:出自《詩經·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飛鴞,貓頭鷹。全句取感恩歸化之意。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出自屈原楚辭《九歌·湘夫人》。採摘江心的杜若,贈與遠行者,願其長記不忘。

因芙蓉而為媒:出自屈原楚辭《九章·思美人》。因芙蓉而為媒兮,憚蹇裳而濡足。以喻心向美好。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出自《詩經·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穀,生芻一束,其人如玉。生芻,喂馬的青草。此句指代君子氣韻高潔。

欲蠲人之忿,則贈之以青裳:出自晉代崔豹《古今注》。青裳,一作青堂。青堂又名合歡樹,故可減緩怨憤。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出自《詩經·鄭風·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草本芍藥,又名江蘺,與「將離」諧音。藉以表達依依惜別之情。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六)琱玉。計十二幅。即雕玉。明制玉器,仿高古之風日盛,多從青銅器與古玉中借鑒,刀法勁道精細並重。均為拱花之法製成。

佩刀柄:玉柄刀劍,多為帝王把玩、觀賞之物,不辭精雕細琢。

點古玉璏:劍格上的玉飾。

革勾玉帶:用玉裝飾的皮革腰帶。版為玉帶鉤,鉤頭為吉獸,鉤柄為如意狀。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雕玉盤螭:螭,似龍而好文。版為圓盤狀的玉螭,首尾相接。

琥:發兵瑞信,常為虎狀。版為虎紋的玉佩。

琫珌:分別為古代刀劍鞘近口處及下端的飾物。

璩:版為圓形中空玉佩。

蟠螭珌:盤曲而低伏之螭,謂之蟠螭,飾用於刀鞘底端。

雕玉蟠螭:版為曲型螭玉佩。

雕玉蚩尤環:版為帶紋飾的臂環。傳說黃帝戰勝蚩尤後,將蚩尤頭像雕在環上,戴於手臂以辟邪。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璩:版為方形中空玉佩。

鹿盧:玉鹿盧,古代劍形玉飾。最初仿照汲水的轆轤形狀而制,後代指名劍。版為整把劍格。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七)闘草。計十六幅。南朝(梁)宗懍《荊楚時歲記》記載,五月五日,有闘百草之戲。人們接對花草名稱,以試知識多寡,樂此不疲。此類中唯有「天花」非人間草木,據佛經載,乃形容佛說至精彩處,天花從天而墜。插於闘草中間,或為應對遊戲,急中生智,頗見意趣。

十六面為:露桃、紫薇、虞美人、百合花、金絲桃、剪秋蘿、闘草、淡竹花、洛陽花、白蝴蝶、野菊花、藍菊、淩霄花、拾草、天花、葵心。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八)雜稿。計兩幅。

雲鷺:雲中白鷺,氣質高潔,以喻隱者。宋代方岳《送史子貫歸覲且迎婦也》詩云,久住西湖夢亦佳,鷺朋鷗侶自煙沙。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隴上雲:宋蘇軾《次韻奉和錢穆父、蔣穎叔、王仲至詩四首見和》詩云,謖謖松下風,靄靄隴上雲。聊將竊比我,不堪持寄君。圖作嶙峋梅花,仿若雲朶。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一)選石。計十二幅。石之傳說,自古不衰,石之面貌,種種相異。選一石於千百,類似管窺全豹。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文石:帶紋理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記載,單孤山、馬成山、天池山、神囷山上皆多文石。

雪浪石:宋代杜綰《雲林石譜》記載,此種石出自中山府,顏色灰黑,紋生白脈,姿態旋繞委曲。蘇東坡將其命名為雪浪石,並做《雪浪石詩》歌詠。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鬱林石:《新唐書·隱逸傳》記載,唐朝詩人陸龜蒙遠祖陸績,三國時為吳國鬱林太守。罷官歸鄉時,無家私,船輕不禁風浪,須用石頭承重壓艙。人贊此石為「鬱林石」,後置於姑蘇陸氏門前。

放缽石:據史說,禪宗五祖弘忍將衣缽傳與六祖慧能,神秀不服,率眾追之。慧能避難途中,經過南昌神嶺道邊,見追者漸近,將飯缽放於道旁大石上,竟無人能撼動。石頭因而得名。

閩王禁石:明代《長樂縣誌》記載,長樂縣東四十裏海濱處有大石,周圍十餘丈出產紫菜味道極鮮美。五代時期閔王王審知呈貢所用,禁民私采。

黃石:《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無名老翁三試張良,傳以兵書,臨別告之,十三年後在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公即是老翁化身。後果然發現一大塊黃石,張良取而供奉。

婦負石:明代《大理府志》記載,漢兵入侵大理時,觀音化身為農婦,用稻草系住巨石,背在身上。漢兵見而畏退。後為此石建觀音閣。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金雞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贛水》記載,湖漢水發源於雩都縣,流經一塊臨江聳立的巨石。據老人言,常有金雞出現在巨石上,因此得名金雞石。

望夫石: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在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傳說一貞婦之夫遠赴國難,婦人攜子送別至此山,盼夫遠望,久立成石。

羊石:晉代葛洪《神仙傳》記載,皇初平牧羊,被道士引入金華山石室中四十年。其兄尋訪,問羊何在。二人赴金華山東,只見白石成片。皇初平叱喝,白石皆起,成羊萬頭。

松化石:宋代《圖經本草》記載,處州出一種松石,形狀似松,其實為石,是松樹久化為石。多用於裝飾山亭或者打磨製枕。

鳥石:南朝(宋)鄧德明《南康記》記載,平固縣覆笥山上有湖數十裏,有石雁浮在湖水中,每當夏秋交替時,石雁便鳴叫飛翔,彷彿能感知季節。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二)遺贈。計八幅。臨別相贈,情真意切,必致流傳久遠,睹物思人。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出自東漢張衡《四愁詩》。詩分四章,寫山高路遠,懷人之愁思。一說為表達鬱鬱不得志之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出自東漢張衡《四愁詩》。金琅玕,一作琴琅玕;琅玕,似玉之寶石。

贈以鹿角書格,易以竹翹書格報之:《南齊書·庾易傳》記載,安西長史袁彖讚賞庾易品格高尚,贈送後者鹿角書格、白象牙筆等文房用具,庾易以竹翹書格、連理幾等回贈。

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玉珠:出自東漢張衡《四愁詩》。襜褕,直襟的單衣。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劄:出自《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劄。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

送君傾壺醑,臨行贈馬鞭:出自唐代李白《送別》。原句為: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醑,美酒。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有客從南來,贈我一抱筆:出自《文苑》無名氏所作漢詩,僅存此句。

遺我綠玉杯,兼之紫瓊琴:出自唐代李白《擬古十二首·其十》。原句為:遺我綠玉杯,兼之紫瓊琴。杯以傾美酒。琴以閑素心。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三)仙靈。計八幅。史上傳說,通靈仙物,多為瑞徵。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宜春苑鹿:宜春苑為秦漢時皇帝園林。唐代鄭嵎《津陽門詩並序》記載,唐玄宗在芙蓉園中發現一頭白鹿,隱士王旻稱其為千年仙鹿。鹿角果然掛一塊銅牌,上刻「宜春苑中白鹿」。唐玄宗稱此白鹿為「仙客」。

朱兔:紅毛兔為祥瑞之物。《宋書·瑞符志》記載,赤兔,王者盛德則至。

銜靈雀:漢代《尚書中候》記載,周文王姬昌為西伯時,有赤雀銜丹書,飛落在其家門,文王行禮受丹書。後其子武王滅商朝,建立周朝。

向日鳥:晉代崔豹《古今注》記載,鷓鴣生長在南方,懼怕寒冷,常朝太陽的方向飛翔。

飲馬投錢:漢代趙岐《三輔決路》記載,安陵人項仲仙每到渭水邊飲馬,必向河中投三枚銅錢,以示買水不苟。人皆謂之清廉。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投束修羊:束修,古代弟子送給老師作為學費的幹肉條。唐代馮贄《雲仙雜記》記載,汴州刺史倪若水藏書豐富,學子先投束修羊,而後看書、借書。倪在任上身體力行,興校辦學,頗受愛戴。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系縷燕:系著彩色絲線的燕子。《南史·孝義列傳》記載,南朝梁人衛敬瑜的妻子喪夫。她的住處原有一對燕子,後只餘一隻單飛。衛妻為其傷感,用絲線系燕足做記號。來年燕子又帶著絲縷飛回。衛妻詩云,故人恩既重,不忍複雙飛。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雙舄:會飛的仙鞋。《後漢書·方術傳》記載,漢明帝時期鄴城縣令王喬來京從不乘車馬。皇帝令人觀察,發現王喬來時,每每有一對野鴨飛來。待用網捕捉,只得到一對官鞋。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四)代步。計八幅。舟楫車馬,均為代步工具,每每有傳說。

舟笛驚龍:唐代段安節《樂府雜錄》記載,一代吹笛聖手李謨與越州刺史皇甫政月夜泛舟吹笛。一無名老翁駕小船來聽,應邀吹奏,皇甫政發現此時有兩條龍也遊來船側傾聽老翁笛聲。李謨想要拜求技藝,老翁已入小船而去。

車飛金鳳: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漢宣帝賜給大將軍霍光一輛金飾車,但車插銷上的金鳳凰每夜飛去。有人在北山捕到一隻鳳凰,卻化作紫金冠。宣帝將呈上的紫金冠放置盤中,金冠又變成鳳凰,飛回霍光車上。於是宣帝收車為御用。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記里大鼓:《晉書·輿服志》記載,記里鼓車,形制如同司南,裡面有木人敲鼓,行一里則打一槌。

刻舟稱象:《三國志·魏書》記載,曹操想知道孫權送來的大象重量,無人能答。幼子曹沖想出辦法,將象放大船上,刻下水痕位置,再對照刻痕搬放等重物,算出大象重量。曹操聞言大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宛渠螺舟:十六國時期,前秦王嘉《拾遺記》記載,秦始皇喜好神仙,有宛渠國人乘坐螺型船,穿行海底前來拜訪。此船又名淪波舟。宛渠國人高十丈,穿鳥獸毛,談論都是開天闢地之事。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鳧舟戲水:鳧舟,鴨型船隻。西晉張協《七命》賦:榜人奏《采菱》之歌。歌曰:乘鳧舟兮為水嬉,臨芳洲兮拔雲芝。

雀集公車:公車,君王的兵車。漢代《尚書中候》記載,秦穆公狩獵時,天震大雷,雷火化為白雀,口銜丹書,飛集至公車,以為祥瑞。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戎車:兵車。《尚書·牧誓》記載, 武王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五)搜奇。計二十四幅。奇物多為奇人所有,搜而讀之,自有風流奇事。

雷門鼓:《太平御覽·羽部》記載,古會稽城門為雷門,門前大鼓中飛入一隻神鶴,於是雷門鼓鳴,遠到洛陽都可以聽聞。

輞川帚:唐代馮贄《雲仙雜記》記載,田園詩人王維性好淨潔。他在輞川山谷隱居時,每日有十餘人掃飾房屋,其中兩個童子專門擁帚掃地,不容浮塵。

申公茶蘿:茶羅,古代篩茶的器具。呂申公,即北宋大臣呂夷簡。宋代周煇《清波雜誌》記載,呂申公在家中備有銀、金、棕櫚三種茶羅,根據訪客的身份高低用不同茶羅篩茶。時人以此對照,可以看出溫公司馬光的淳樸。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書畫船:北宋崇寧年間,著名書畫家米芾任江淮發運。他在自己的行舟上揭牌,上書米家書畫船。黃庭堅《戲贈米元章》詩云,滄江靜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花裀:裀同茵,古時坐墊。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學士許慎遠性情灑脫,在花園聚會不準備帷幄、椅凳。他就讓僕僮為自己掃聚落花為坐墊,表示自有花為茵,何須坐具。

缽中青蓮:《梁高僧傳》記載,西晉末期,高僧佛圖澄為勸大將石勒信奉佛法,少行殺戮,施法術在水缽中憑空變出青蓮,終使石勒信服。

春旛:民間舊俗,在立春日將絹繒剪成長條狀,系掛於樹梢,以示迎春之意。起於漢代,盛行於唐宋。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幽人筆:幽人,幽居之人。唐代馮贄《雲仙雜記》記載,晚唐文學家司空圖歸隱中條山,砍松枝做筆桿,自名為幽人筆。

洗兒果: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新生兒滿月,要將金銀、雜果放在盆內溫香水中,進行洗兒會。所用果品,稱為洗兒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大甕錢:明代胡我琨《錢通》記載,建安一村人經過建溪,看到水中有錢流過,尋流而上,發現山中有裝滿錢的大甕,因傾斜而致錢流出。村人推正大甕,用大石壓住,取五百文錢回家。再帶家人來取錢時,卻再也找不到地方。夜裏他夢到有人相告,錢有主,不可取,五百文是給他扶正大甕的酬勞。

遺瓢:漢代蔡邕《琴操·河間雜歌》記載,堯時高士許由,無居所,無用具,連喝水都是手捧河水。有人送給他一個瓢,許由喝完水,掛瓢於樹梢。風吹來,瓢樹相碰有聲。許由覺得煩擾,索性將瓢棄毀。

四材弓:《周禮·考工記》記載,制弓需要幹、角、筋、膠、絲、漆六種材料。後世多用江西毛竹、湖北牛角、牛背脊筋及大黃魚鰾四材制良弓。

六國印:《史記·蘇秦列傳》記載,戰國縱橫家蘇秦勸說六國合縱抗秦,蘇秦任縱約長,任相六國。後人稱蘇秦佩六國相印。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換鵝:《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王羲之生性愛鵝,很想買一個道士所養之鵝。道士請王羲之書寫《道德經》相換。王羲之欣然提筆完成,籠鵝而歸。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花斗:裝花朵的草竹編盛具。宋代陳敬《新纂香譜》記載,摘滿滿一斗木犀花,與清麻油一升拌勻,密封在瓷器中,經過煮、悶、瀝等幾道工序,可製成香發木犀油,亦可加於黃蠟中作面霜。

唾壺:唾壺,小口大肚的衛生用具。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大將軍王敦被晉元帝疑忌,酒後常吟誦曹操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同時用如意擊打唾壺,壺口盡缺。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借書一瓻:瓻,古代陶制盛酒用具。意為借書時要送人一瓻酒,以表謝意。宋代周煇《清波雜誌》記載,「借書一瓻,還書一瓻」,後世訛傳成「借書一癡」,失去了原來的忠厚氣度。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藍輿:籃輿,形狀如籃,多竹製,以人力抬行,類似後世的轎子。《宋書·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腳疾,赴廬山游賞時,曾乘籃輿赴約與朋友飲酒。

禿筆甕: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書僧智永在寺內積年學書,筆頭寫禿即置甕中,竟攢得十甕,每甕有數石之重。

唐山人詩瓢: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記載,隱士唐球做詩後,將詩撚成小球,放進大瓢裏。唐球病重後,將大瓢投入江中。歎稱,斯文苟不沉沒,得者方知吾苦心。大瓢流入新河道被拾起,有識者說,這是唐山人之瓢。

嵩山襆:襆,同袱,包袱。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唐太和年間,鄭仁本的表弟等二人在嵩山遊玩時迷路,見一白衣人枕著包袱睡覺。兩人幾番相問,白衣人才告訴他們自己是修鑿月亮凹凸表面的人之一,包袱中有玉斧頭和祛病的玉屑飯。白衣人指明道路後即消失。

采芝:《史記·留侯世家》記載,秦末四皓見秦政苛虐,隱居作歌: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後以采芝指隱居山林。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陳榻:《後漢書·陳王列傳》記載,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賓客。唯有品行高尚的徐稚來時,才會特設一榻,徐稚離開後則將榻懸起不用。

濟勝具:濟勝,有助於遊覽勝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記載,許詢身軀矯健,喜好壯覽山水。時人稱道其不僅情趣高雅,而且有著便於登臨的好身體。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六)龍種。計九幅。自明伊始,龍生九子至層出不窮,箋畫多按陸容《菽園雜記》所載。至於李東陽、沈德符、楊慎、徐應秋等人之說混雜矛盾。龍種尚如此,況末世朝政乎?均為拱花版製成。

虭蛥:其形似龍而小,性好立險,故立於柱頭上。刻版作虭蛥聳立。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采,故立於碑文上。刻版作螭虎銜書。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鼇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刻版作大魚翻湧。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音已失傳。其形似龍,好風雨,故用於殿脊上。畫作禦風。

憲章: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於獄門上。刻版作憲章怒吼。

饕餮:性好水,故立於橋所。刻版作饕餮潛水。不同於常說的好吃之獸。

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畫作蟋蜴俯聞。

金猊:形似獅,好煙火,故立於香爐蓋。畫作金猊騰煙。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椒圖:形似螺螄,性好閉,故立於門上。畫作椒圖臥地。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龍種一目共九幅圖畫,椒圖之後出現半框空白,此蘭花畫箋大約是為補白。)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七)擇棲。計十二幅。漢崔瑗《東觀箴》雲,是以明哲先時,擇木而棲。畫中雖作鳥禽擇良木,或博智高潔之人,亦預感天時將變。

十二幅為:鴛鴦石榴、鸚哥梅蘭、梧桐、烏鴉、松樹雄雉、荷花白鷺、綬帶、柳鴨、玉蘭、芭蕉、飛燕梨花、蘆燕。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八)又雜稿。計八幅。古木至今越萬年,或傳說或有用,因而得以代代相傳。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大椿:上古木名,是長壽的象徵。《莊子·逍遙遊》記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

五粒松:《太平御覽·木部》記載,廬山等地有松樹,一叢五針葉,故稱五粒松,服之長生。也說粒應為鬣字,因松針形似馬後頸的鬣毛。

靈楓:明代朱國禎《湧潼小品》記載,楓之老者為人形,故稱靈楓。

守宮槐:《太平御覽·木部》記載,郎陵縣南有此種槐樹,白天葉子併攏,夜晚舒展。

合歡:晉代崔豹《古今注》記載,合歡樹枝互相交結,但有風來,自相解開,不再牽綴。種在階庭前,解人憂鬱,嵇康曾種植。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左紐柏:此種柏樹形狀奇特,樹幹木紋如螺旋一般向左扭去,盤桓生長,故而得名。亦常做盆景用。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嶧陽桐:《書經·禹貢》記載,嶧陽孤桐為向大禹進貢之物。嶧山之南生長的特種桐樹,古代為制琴上選佳材。

檉河柳:即檉柳,多長於平原及沙地。可編籮筐,嫩枝葉可入藥。亦常做盆景用。

品讀《蘿軒變古箋譜》

觀煌煌兩冊《蘿軒譜》,檢索相關文字,彷彿傾聽高士講述種種妙聞逸事,又彷彿隨之身臨其境,目睹一樁樁場景,體察一件件古物。此篇文字的形成,是潛移默化地受了摹印、考證《十竹齋箋譜》的王宗光先生的影響,並特別在飛白、碉玉、擇棲三部分參考了《圖書館雜誌》1982 年第4 期署名為文操(方行)先生《為蘿軒變古箋譜編目》的舊文。餘生也晚,對諸位前輩們辛勤的開拓性工作,怎樣表達都無法言盡心底最深的謝意。

筆者才疏學淺,所引所述一定有不少紕漏與錯誤。本文因涉及到歷代諸多的典籍與筆記小說,或文字較長或不夠通俗,所以未按原文全部照搬,更偏重敍述其與箋畫有關的內容。相信諸位方家對其中的文章早已瞭然於心,而更感興趣的愛好者自會去通讀相關書籍。

謹希望此篇冗文能解答一部分箋譜愛好者心中的求知謎團。更願拋磚引玉,使得喜愛箋譜與木版水印的方家與「發燒友」越來越多,在發掘箋譜與木版水印作品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上,溫故知新,步步更上層樓。

文章的最後,還是回到四百多年前,回顧吳發祥當年編刻《蘿軒變古箋譜》的初衷與雄心吧:

眼界頓寬,笑已陳皆為芻狗,圖書有據,立不朽而奉蓍龜,固翰苑之奇觀,實文房之至寶。三山紙貴,戶滿王謝風流;四海名高,人傾芝蘭臭味。玄黃已勒縹湘而掩映,梨棗豈隨金石以銷沉!故是家珍,應與世共。

韓旭

完稿於北京三環路畔

2014 年1 月8 日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日常書寫與楷書的生成及其演變——以漢末魏晉南北朝民間寫本墨跡為例
何必低首求同群——陳衡恪書法

TAG:中國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