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推動組織變革,該如何面對異議?

推動組織變革,該如何面對異議?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鍾憲瑞

推動變革往往會面對異議,如果異議者群體頗具份量,變革推動者如何因應,將影響異議者的回應方式,進而深刻影響能否順利推動變革、以及組織後續發展。審視歷史上的重大變革,變革主持者因應異議的方式,各有其道,從擇善順應、積極說服、強力壓制、到貼標籤、妖魔化,這些做法,或許是必須的、或許是值得的、或許是錯誤的,也都造成了不同結果,值得細嚼體會。

春秋時期鄭國子產執政期間,改革內政,首先整頓田地房屋,劃定貴族的土地疆界,親近及表揚忠誠儉樸的卿大夫,同時懲罰驕傲奢侈的貴族;又將農戶重新編製,對私田按畝課稅;接著對享有特權的貴族課徵軍賦,引起貴族更強的反彈。在改革剛開始時,鄉人埋怨地傳唱著「誰要殺子產,將要去幫忙」,過了三年,鄉人感謝子產教誨子弟、使田地增產,改而傳唱「萬一子產逝世,誰來接替他呢?」。之後子產更將原先由貴族完全掌握解釋及宣判權的刑法鑄在鼎上,公之於眾,讓民眾可資議論,限制了貴族特權。當時的鄉校是百姓聚集議論時政的地方,有人勸子產關掉鄉校,子產卻認為如果民眾異議是對的,就應該聽從。

子產的變革雖然剛猛,對貴族的異議強力彈壓、但對民眾異議卻願擇善順應。(子產(?年-前522年),姬姓,國氏,名僑,字子產,春秋末期鄭國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子產執政期間,改革內政,慎修外交,捍衛鄭國利益,極受鄭國百姓愛戴,後世對其評價甚高,將他視為中國歷史宰相的典範。)

戰國趙武靈王為增強戰鬥力推動胡服騎射,衝擊當時認定蠻夷為化外之地的觀念,他很清楚要建立超越世俗的功業,勢必要背離習俗,習俗自然會成為異議的一方,對從心腹老臣、宗室貴族、到核心重臣的異議者,他逐個說服,讓趙國上下誠心認同,數年間疆域大幅擴張、由弱變強。

再看強力壓制的事例。明朝張居正推行的變革如考成法、清田畝、一條鞭分別觸動了行政官僚、地方豪強、及貪官污吏等多領域積弊極重的深層結構,引起這些群體的不滿,加上張居正為推行新政,於父喪時未遵守禮制回鄉守孝三年,遭清流人士群起攻擊。面對龍蛇一窩的反對聲浪,身兼帝師及首輔、並與太后及首領內官結成聯盟的張居正,以極強權勢進行壓制,雖然得以貫徹新政,但也種下自身死後立刻遭到反彈清算的禍根,新政人亡政息,短暫改革也只能為明朝多續短短數十年命而已。

面對積重難返的結構性積弊,張居正只能夠強力壓制,他的權勢強大到可以這麼做,但個人身家也要付出代價,得失之間,取決於價值信念。(張文忠公坐蟒賜服像,賜蟒,文武一品官所不易得也。單蟒面皆斜向,坐蟒則面正向,尤貴。)

最後看宋神宗時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變法及其衍生出的黨爭,變法內容確實切中積年沉痾、也引發諸多負面影響、但終還是有富國強兵的效果,然而這些效果很快在敵對勢力的貼標籤、妖魔化過程中消退。王安石將同朝為臣、反對變法、包括司馬光在內的的眾鴻學碩儒視為「流俗」,雖為標籤,但只是表明道不同,他也忽視受新政所害、來京上訪的農民的訴求。之後王安石退位、神宗過世,哲宗繼位年號元祐,高太后垂簾聽政,反變法派得勢,將變法派的重要人物斥為「三奸」;哲宗親政後,變法派居上風,對反變法派進行報復、定為「元祐奸黨」,並追貶已逝的司馬光,至此雙方已是將異議妖魔化,以致水火不容、兩敗俱傷,終至北宋滅亡。

以上事例表明,變革推動者若自認所為是進步超越世俗之事,堅定執行是必要的,但更應如子產擇善順應,也需要有趙武靈王的耐心、對重要異議人士逐個說服,才能成功。在推動過程中,若對異議施以強力壓制,雖然可以奏效,但可能如張居正般人亡政息;最應忌諱就是如同北宋末年的變法,先將異議視若無睹、再將異議妖魔化。今昔對照,若是變革推動者習慣隱身重重護衛之後、怯於直面異議、傾聽說服,再將異議者稱為「既得利益者」、或是「不夠進步」,如此變革豈能成功?

(作者是中國台灣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盤點家族核心資產 尋路幸福與財富
劉學景:從「金雞獨立」到「雙龍戲珠」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