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曲中有大道:傳統曲藝與道教文化

曲中有大道:傳統曲藝與道教文化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曲藝界痛失了幾位前輩老師。逝者的離去,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些紮根於中華大地的藝術形式。

本文通過對曲藝形式的介紹,以及曲藝行業神,曲藝與廟會等方面,來看曲藝的發展和道教的緊密關係,旨在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1

說唱藝術

道情(資料圖)

所謂曲藝,是「說唱藝術」的總稱,這裡的說唱藝術與潮流文化中饒舌的說唱有所不同,主要是指源於中華民族的藝術形式。

我們常見的相聲、評書屬於「說」的範疇,而京韻大鼓、山東快書、徐州琴書、二人轉、鳳陽花鼓等均屬於「唱」的範疇。

源於道教的道情,也是曲藝的類別,是一種從唐代的《九真》、宋朝的漁鼓、筒板等發展到現今與各地區的民間形式相結合形成的多種藝術形式。道情,屬於「說唱藝術」的「唱」。

《清平山堂話本·張子房慕道記》:「忽見張良漁鼓簡子,口唱道情,仙鶴繞舞,野鹿銜花,前來接駕。

據調查統計,中國現有的曲藝種類共400餘種。我們以大家最為熟知的相聲為例,相聲講究「說、學、逗、唱」。

說,指貫口、數來寶等。學,多指地方方言、買賣吆喝、地方戲曲等。

逗,指逗哏、捧哏。唱,指唱太平歌詞,開場小唱。可見一個優秀的相聲演員需要紮實的打磨,非一日之功。

俳優 中國國家博物館(資料圖)

關於相聲的來源,侯寶林在《我和相聲》中寫到:「相聲的歷史,要從古時候的俳優講起,那是很早的。」

同時,評書也以俳優為最早的起源。《故事會》雜誌,也將俳優作為刊徽,旨在保留民間文化血脈,讓傳統的藝術形式流傳下去。

2

業神和祖師崇拜

北京東嶽廟(資料圖)

筆者在《百工雜技,各崇所宗:這些行業所崇拜的神你都知道嗎?》一文中曾經指出:

「行業神崇拜源於人們在經濟活動中,根據行業自身特點,從保護本行的切身利益出發,祈求能夠得到保護神的保護。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行業神崇拜佔有重要地位,其作用尤其是對規範人們的經營行為起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北京東嶽廟在明清時期供奉三千多尊各類神及行業祖師,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無祖不立」。

東方朔(資料圖)

曲藝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也形成了自己的行業神和祖師崇拜。相聲的行業神是東方朔,其人能言善辯,詼諧滑稽,《漢書》稱其為「滑稽之雄」。

道教中的東方朔,位列仙班。《獨異志》卷上日:「漢東方朔,歲星精也,自入仕漢武帝,天上歲星不見。至其死後,星乃出。」

《太平廣記》卷六稱有黃眉翁指母以語朔曰:「昔為我妻,托形為太白之精,今汝亦此星之精也。」

《風俗通義》寫到:「東方朔太白星精,黃帝時為風後,堯時為務成子,周時為老聃,在越為范蠡,在齊為鴟夷子皮,言其神聖能興王霸之業,變化無常。」

3

曲藝與道教

丘處機(資料圖)

曲藝和道教廟會也息息相關。燕九節是全真丘處機邱真人的誕辰,民間以農曆正月十九日為「燕九節」。

燕九廟會,據元代《析津志》記載:「正月一日到十九日,都城人謂之燕九節,傾城士女曳竹杖,俱往南城長春宮、白雲觀,宮觀藏揚法事燒香,縱情宴玩以為盛節。」

廟會源於丘處機誕辰,《帝京景物略》中記載:「相傳是日,真人必來。或化冠坤,或化游士冶女,或化乞丐。故羽士十百,結圜松下,冀幸一遇之。」

燕九廟會(資料圖)

燕九廟會上,民眾前往宮觀燒香,也會參與廟會上的一些民俗活動,其中曲藝節目占很大一部分。清代戲曲家孔尚任曾寫到:「秧歌忽被金吾禁,袖手游春真可惜。留得鳳陽舊乞婆,漫鑼緊鼓攔遊客。」

詞中可見當時的廟會十分熱鬧,包括秧歌、鳳陽花鼓等都是會上的曲藝活動。廟會作為民間宗教和風俗的集祭神、娛樂和購物為一體的綜合性活動,是中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曲藝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

無論是道情,還是行業神崇拜、道教廟會、民俗文化,曲藝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讓這樣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張元吉:屢醫帝疾 身經三朝 恩寵備至
合氣煉神人體符 神靈安然護生命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