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擁有3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自身到底想不想造反?

吳三桂擁有3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自身到底想不想造反?

公元1673年,也就是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第12年,平西王吳三桂發動了叛亂。隨後,尚可喜和耿精忠兩個藩王也先後反叛。這段歷史被稱為三藩之亂,按照很多人的說法,吳三桂的叛亂蓄謀已久,吳三桂本人想做皇帝。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吳三桂僅僅想做西南地區的割據者,根本不想推翻清朝的統治。從吳三桂的勢力來看,吳三桂根本不具備推翻清朝的能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公元1644年,吳三桂投降了清朝之後,便充當了清朝馬前卒的角色。在清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吳三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西南地區的形勢還很不穩定,南明政權的殘餘勢力一直蠢蠢欲動。因此,清朝把吳三桂留在了雲南,利用吳三桂對於南明殘餘勢力。至於耿精忠和尚可喜則分布在廣東和福建,他們是為了對付鄭氏集團。在三個藩王中,吳三桂的力量最強。吳三桂擁有8萬多官兵,控制了雲南和貴州兩個省。其實,從吳三桂的實力來說,他根本沒有推翻清朝的家底。從情感上來說,已經60多歲的吳三桂也沒有那麼大的鬥爭。

但是,吳三桂希望保住自己藩王的地位,穩定自己的利益集團。最好能夠世襲罔替,讓自己的集團始終能夠保持這樣的局面。但是清朝方面不會這麼想,在局勢逐步穩定以後,清朝方面意識到三藩已經成為了朝廷潛在的威脅。平定了權臣鰲拜之後,不到20歲的康熙皇帝準備裁撤藩王。當時,很多官員反對,因為吳三桂已經超過60歲了,朝廷可以等幾年再說。認真的說,年輕的康熙皇帝判斷失誤,他乾脆利索的下令裁撤藩王,結果激起了吳三桂的叛亂。從吳三桂叛亂的情況來看,吳三桂集團的準備並不充分。

公元1673年冬天,尚可喜上書請求返回遼東養老。康熙皇帝認為這是一個機會,立刻下令裁撤了三個三藩,這引發了吳三桂的不滿。吳三桂首先發動叛亂,隨後,尚可喜和耿精忠也先後叛亂。吳三桂的軍隊起初只有8萬多人,在徵集了大量的壯丁以後,達到了10多萬人。叛軍迅速佔領了四川、湖南等地,整個西南地區已經在吳三桂的手裡。但吳三桂沒有繼續北上,而是沿著長江進行防禦。因為吳三桂軍隊的控制力已經到達了極限,雖然此時的叛軍數量已經超過了30萬。但真正的軍隊還是那8萬多人,其餘的都是臨時徵集的,戰鬥力並不強。

吳三桂集團內部又分成了一個個小集團,這些小集團都有各自的計劃,對於這樣的情況,吳三桂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吳三桂沒有繼續北上,而是在長江以南進行了防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離開了西南的山地和水網,進入中原平坦地區以後,吳三桂的軍隊,很有可能不是清朝騎兵的對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吳三桂都不具備繼續北上的能力。北方的康熙皇帝抓住了吳三桂集團的弱點,開始進行分化瓦解,最終實現了各個擊破。其實,很多將領並非想造反,僅僅想保住自己的利益。清朝採用了高官厚祿的方式,相當一部分將領投降。

分化瓦解了吳三桂內部之後,康熙皇帝開始集中兵力打擊吳三桂的主要力量。為了鼓舞士氣,吳三桂稱大周皇帝,自己也做了一次皇帝癮。但對於戰局根本沒有什麼起色,清朝逐步形成了戰略包圍。在非常焦慮的情況,吳三桂病死在湖南。隨後,吳三桂的孫子繼續和清朝對抗。康熙皇帝歷經8年時間,最終成功平定了這一輪叛亂。在鎮壓叛亂的過程中,清朝暴露出八旗兵戰鬥力下降的問題,綠營兵的重要性開始顯現。其實從清朝入關之後,八旗兵的戰鬥力已經逐步退化。平定了三翻叛亂之後,康熙皇帝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鄭氏集團。至於西北的準噶爾部,清朝還沒有這樣的精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的青樓女子,年老色衰以後,到底會有哪5種命運?
蘇聯在自己的遠東地區,1971年,到底駐紮了多少野戰軍隊?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