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公眾遺忘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

公眾遺忘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

公眾遺忘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
圖 b(左):在初始交往記憶為1的情況下,查看了不同衰退參數對雙指數模型的影響;圖 c(右):將雙指數模型與傳統的指數模型和對數正態模型進行了對比。(圖片來自論文)


這並不常見:翻開一篇數學論文,最先映入眼帘的卻是巴勃羅·聶魯達的一首詩歌。但是,最近在學術期刊《自然—人類行為》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就是如此開頭:「Es tan corto el amor,y tan largo el olvido。」翻譯?「愛是如此短暫,忘卻是如此之久。」


這篇題為《集體記憶和注意力的普遍衰減模式》的論文,是一項雄心勃勃的嘗試,旨在以量化的方式分析公眾對共同經歷的遺忘速度。因為個體經歷五花八門,難於分析;而一首熱門歌曲卻可以同時出現在所有人的回憶里,這種就屬於共同經歷,與之類似的,《泰坦尼克號》的上映或在新聞上看到克隆羊多莉誕生也屬於共同經歷。公眾對共同經歷的記憶,就是集體記憶。而這裡的科學家試圖將集體記憶這一最抽象的認知現象轉化為冷酷的方程式。

論文的主要作者、實驗物理學家Cristian Candia對社會複雜性產生了興趣。信息時代,研究此類課題具有前所未有的優勢。我們的眼球受到了有效的監控,我們的在線行為被大數據系統瘋狂採集,而Candia所要做的就是將維基百科搜索量或YouTube播放量轉化為可操作的數據。


首先,他的團隊區分了兩種集體記憶。


第一種被稱為社交記憶,屬於和個體直接相關的共同經歷(比如說參加高考或更小範圍的,參加同事的婚禮;但寬泛點說,你在社交媒體上哀悼斯坦·李或金庸的去世也屬於社交記憶,總之,就是你親身參與其中的事件,外加你能夠在朋友圈看到大量轉發的事件)。這項研究表明,隨著頻繁的社交互動,這類記憶會被迅速淡化——和大多數人的生活經驗相一致。


第二種被稱為文化記憶,是你在圖書館和維基百科上能找到的那種共同知識和信息(如魯迅名言、李白的詩歌、歷史事件等)。因為它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所以記憶更持久。

兩種不同的記憶類型為Candia的工作平添了諸多困難。幸好雙指數記憶衰退模型具有普遍適用性。結果看起來像這樣:


公眾遺忘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對所有的對象,集體記憶的衰減大致遵循相同的過程,但是衰減的速度卻因域而異。人物傳記持續的時間最長,能夠在集體記憶中流傳20至30年。音樂消失得最快,平均只持續了5、6年。


雖然現在的孩子們仍然認可披頭士樂隊的經典,但他們卻有意向性。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經典,但像披頭士樂隊這樣的古老樂隊不會經常出現在「溝通或社交活動中」。認可披頭士樂隊的現代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聽過他們的曲子,他們以被壓縮成符號的代價停留在集體記憶之中——更像是傳記,而非音樂本身。


無論是被遺忘的音樂,還是被記住的傳奇球員,對Candia來說唯一重要的是找到普遍的規律——他做到了。現在其他人可以藉助他建立的方程——如傳媒機構可以用它來分析病毒傳播視頻,唱片公司可能會考慮利用雙指數數學方程來指導他們上架金曲重製版的時間。

就Candia而言,他則想要了解死亡會如何影響我們的集體記憶。在2019年,他計劃開始一項新的研究,關於公共人物死亡以及隨後的訃告、悼詞和葬禮直播對集體意識的影響。


為了便於理解,部分術語和定義參考了以往的科普讀物,並重寫了部分解釋性例子。


本文譯自 popsci,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別用自來水沖鼻子,過濾後也不行
阿拉巴馬警方將謀殺率激增歸咎於非基督教信仰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