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鴻海精密與夏普計劃在中國投資1萬億日元半導體工廠

鴻海精密與夏普計劃在中國投資1萬億日元半導體工廠

受中美持續貿易戰影響,沒有專門的半導體工廠的中國,在從美國進口半導體的業務需求愈發嚴峻。挑戰也迎來契機,世界最大的電子設備製造承包公司夏普與其母公司鴻海精密集團,擬在中國投資1萬億日元建造半導體工廠。

夏普母公司台灣鴻海精密集團為推進在中國建立最先進的半導體工廠,當前正積極地同當地政府(廣東省珠海市)進行協調,最終的投資規模可能將超過1萬億日元。

在中美貿易戰難解難分的局勢下,中國大力引進外來先進技術推動國內半導體事業發展,政府也將對新工廠提供科研經費補助。

投資概括與我國半導體產業現狀

鴻海精密和夏普將與珠海市政府合作,計劃在2020年建設直徑為300毫米矽片的最先進的大型半導體工廠。據相關人士透露,為促進合作協議達成,珠海市政府將提供補助金、稅額減免等補助政策。

夏普作為鴻海精密旗下唯一生產半導體的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後將把自己的先進技術傾囊相授置辦中國工廠。同時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將階段性建立多棟工廠。

珠海市政府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確實正在與鴻海集團合作設計、製造半導體,不過除此之外的其他相關消息暫不便透露。」

據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調查,中國半導體設備製造的市場規模為82億美元,已經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台灣省處於我國領先地位。只是在半導體領域日本和美國等海外企業依然擁有先進技術的絕對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強國戰略的總綱領中《中國製造2025》中指出我們一定要以「世界第一製造強國」為目標,並著重強調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按計劃,我國半導體的自給率在2020年將達到40%,2025年提高至70%。但是現在僅僅維持在10%左右,去年一年進口半導體金額達2600億美元,離實現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挑戰與契機並存的國際貿易局勢

此前,由於在制裁伊朗問題上出現歧義,美國半導體公司停止向中國供應通信設備公司中興提供半導體,導致中興通訊(ZTE)一度面臨倒閉的風險,這也體現了中國半導體產業根基脆弱的現狀。本月初,華為公司CFO孟晚舟在加拿大遭遇非法被捕,限制購買華為製造產品的動向也由美國擴散至日本甚至澳大利亞。

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份的發言中曾強調:「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上升,逼著我們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這不是壞事,中國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但由於中美雙方在高科技領域的霸權之爭非常激烈並且敏感,本次鴻海精密和夏普與珠海市政府的投資半導體計劃可想而知會收到界內的廣泛關注。如果世界大型企業如應用材料公司(AMAT)等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市場持消極態度,半導體工廠的設立有可能會受到阻礙。

中國台灣的半導體大型企業領導人表示:「目前,日本與歐洲的半導體製造商願意協助中國,但擔心美國是否會向一些國家施加壓力」。即使可以進行正常生產,美國用戶也有可能拒絕使用MADE IN CHINA的半導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通 的精彩文章:

日本傑尼斯事務所相繼有人退出 持續偶像活動為什麼很難呢?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禁華為」事件恐將重創日本關西經濟

TAG:日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