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這一生,越嫉妒,越不幸!

人這一生,越嫉妒,越不幸!

01、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

孫臏和龐涓均拜鬼谷子為師,共同學習兵法。同學期間,兩人結拜為兄弟。

恰逢魏國廣招天下賢士,龐涓耐不住深山艱苦寂寞,下山謀求富貴。孫臏則覺得自己尚未精通,留下繼續學習。

龐涓來到魏國後,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很快做了將軍,身居高位,他格外珍視富貴榮華,很快忘記深山中的孫臏。

偶然的機會,墨子向魏王舉薦孫臏,龐涓表面歡迎,背地裡卻嫉賢妒能,日夜擔憂孫臏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孫臏來到魏國後,龐涓三番五次在魏王面前陷害孫臏,引得魏王大怒,欲殺之,但龐涓貪圖孫臏的《孫子兵法》,假意求情,最終孫臏被削去膝蓋骨,再也不能帶兵打仗。

正直寬厚的孫臏,在背寫贈給龐涓的兵法時,偶然得知龐涓的奸計,最終裝瘋賣傻,被救回齊國。

回國後的孫臏,出任軍師,與大將田忌並肩作戰,「圍魏救趙」中,一舉殲滅龐涓的全部兵馬,「圍魏救韓」中,亂箭齊發,逼得龐涓無路可走,最終自刎於馬陵。

師承鬼谷子,兩人都出類拔萃,本該兄友弟恭,「英雄惜英雄」,可最終卻落得自相殘殺,善始未善終。

鬼谷子曾預言,龐涓「花開十二朵」,即只能富貴榮華12年。

嫉妒,就像心口沉睡的毒蛇,某一時刻醒來,一口就可以吞掉良知。

包藏禍心的人,命里自有定數,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小幽窗記》里提到: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

這個向龐涓索命的厲鬼,就是嫉妒。

02、嫉賢妒能,人之大忌

既生瑜,何生亮!36歲的周瑜氣急攻心,臨終前仰天長問,深深的長嘆,直叫人唏噓不已。

三氣周瑜這個橋段,總能讓人扼腕嘆息。

第一氣,諸赤壁之戰後,劉備和孫權都想得到南郡和荊州等地,諸葛亮假意和周瑜商量,趁著周瑜作戰的空子,不勞而獲地佔領了荊州等地。

第二氣,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周瑜設計讓她嫁給劉備後,殺掉劉備,但是被諸葛亮識破,最終劉備「抱得美人歸」,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氣,周瑜「假道滅虢」,想要討回荊州,但是,被諸葛亮識破,周瑜舊傷複發,諸葛亮又送來一封諷刺挖苦的信,周瑜當場氣絕身亡。

高手過招,招招致命,諸葛亮完勝,但周瑜一命嗚呼,更叫人覺得惋惜。

與其說諸葛亮送去的信,是壓在周瑜心頭的最後一棵稻草,不如說,是他長此以往對諸葛亮的妒忌,這一刻,超過了閾值。

一念成魔。

嫉妒是利刃,把鬥志逼進死胡同,趕盡殺絕。

周瑜鋒芒畢露,卻明珠蒙塵,掩蓋一身光華,留給後世更多的,是他對諸葛亮的嫉賢妒能。

優秀的敵人,是對自我的肯定,尊重對手,放下身段,正視自己的不足,在失敗中吸取教訓,在競爭中汲取營養,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03、放低姿態,方能看得更遠

古有「文人相輕」,如今這種現象也甚為普遍,我們總是用顯微鏡看別人的缺點,用放大鏡看自己的優點。

說白了,就是習慣嫉妒。

嫉妒是人類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感情之一。是對上位的仰望,對高處的渴慕,是虛榮得不到滿足,是供求的不平衡。

避之不及,卻又如影隨形。日積月累,蠶食我們全部的動力,最終蚍蜉撼樹。

著名的木桶效應說,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嫉妒就是人生的一大短板。

不論多優秀,總會遇見能全方位碾壓你的人,重要的不是他多強,反襯你有多弱,而是,意識到這種差距後,你會做什麼。

《論語》有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圍爐夜話》里也提到:知往日所行之非,則學日進矣;見世人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

放低姿態,拔高人生,向優秀的人看齊,才能取長補短。

嫉妒是阻力,虛懷若谷,化阻力為動力,借力使力,才會站到更高,看得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我一輩子最痛恨的,就是像張大千一樣的造假畫之人!
中國古代「七聖」:至聖、書聖、兵聖、詩聖、畫聖、醫聖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