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2018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18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十大新聞事件

2018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

本刊記者:郝傑

2018年即將過去,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環境,紡織行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化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實現了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這一年,行業大事不斷,作為行業發展的見證者、記錄者,我們有責任梳理行業大事,記錄精彩瞬間,給讀者提供行業發展的脈絡,為來年的發展提供參考。

01

紡織業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1個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

紡織行業共有3個項目獲獎,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由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東華大學,江蘇鷹游紡機有限公司完成的「千噸級干噴濕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喜獲一等獎,這是紡織行業時隔3年後,再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工業排放煙氣用聚四氟乙烯基過濾材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超高速數碼噴印設備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從這些獲獎項目看,紡織業瞄準科技強國的目標,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已經從「跟跑」進入「跟跑、並跑和領跑並存」的時代。

02

《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年)》發布,目標就業容量100萬人

2月,《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3年)》(簡稱《規劃》)印發實施。《規劃》提出,到2023年,達到棉紡產能2000萬錠規模,織機超過5萬台,針織面料25萬噸,服裝服飾達到8億件(套),全產業鏈就業容量達到100萬人,其中南疆勞動力在全疆全行業的就業人數達到65萬人以上。

《規劃》提出,到2023年,新疆棉紡行業裝備和技術水平居國內前列,服裝、家紡和針織產業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織造、印染等中間環節得到加強和提升,粘膠、印染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紡織化纖與石化產業協同發展基本形成,實現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百萬人就業目標。

《規劃》提出,以南疆為重點,堅持「兵地一盤棋」,通過差異化、精準化傾斜政策,引導產業向南疆聚集;穩定優化存量,科學布局增量,繼續支持各地州市符合環保、能耗、安全要求的現有和在建紡織服裝項目發展,重點支持南疆四地州棉紡、化纖、織造、服裝、家紡、針織等項目建設,促進南疆地區就地就近就業。

在重點領域,《規劃》明確了優化提升棉紡產業;協同推動化纖產業;融合發展織造產業;優先壯大服裝、家紡和針織產業;加快培育產業用紡織品;高標準適度發展印染產業。

數據顯示,2014~2017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額為1362.25億元,從2014年在全國佔比0.9%提高到2017年的3.47%,成為我國西部12個省區投資額和承接產業轉移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初步顯現。

03

《紡織行業產融結合三年行動計劃》發布,藉助資本市場力量做優做強

4月9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紡織行業產融結合三年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介紹,要經過3年(2018~2020年)的努力,進一步促進紡織行業與資本市場的融合,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產融結合服務體系,通過產融結合,從根本上可持續地促進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行動計劃》指出,紡織行業參與資本市場已具備一定基礎,但也存在國家對紡織行業融資扶持政策力度不夠,上市企業數量、規模與行業貢獻度不符、融資渠道有限等問題。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全面推進我國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紡織行業應加快搭建產融結合平台,積極推進企業上市和併購重組,加快產融結合進程。

《行動計劃》以創新為主線,規划了三大培育重點:一是科技創新型,包括纖維新材料、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等領域。二是品牌創新型,重點支持超過10億元以上的品牌企業,支持國家或省級研發中心、設計平台等。三是發展模式創新型,如細分龍頭、「一帶一路」全球布局、「一條龍」生產。具體目標包括培育行業企業上市,爭取通過3年時間使紡織行業上市公司數量提升30%;通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再融資,爭取到2020年,將紡織行業市值在2017年的基礎上提升50%以上;通過推動企業國內外併購重組,實現全球化發展。

04

中美貿易摩擦不斷,中紡聯發聲明期待中美貿易儘快回歸正常軌道

3月22日,美國依據「301」調查結果,準備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規模產品徵收25%的關稅。

7月1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擬對中國2000億美元輸美產品加征關稅清單,其中涉及全部種類的紡織紗線、織物、產業用製成品以及部分家用紡織品和紡織機械。

9月17日,美國宣布將於9月24日起對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10%進口關稅,並將於2019年1月1日起將稅率提升至25%。對於我國紡織業而言,該清單中仍包括50至60章中的917項關稅細目,涉及全部種類的紡織紗線、織物、產業用製成品以及部分家用紡織品等,涉及產品年出口額超過40億美元。

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於7月12日發表聲明表示:對美方加速升級貿易摩擦的行為深感憂慮,對美方加征我國輸美紡織品及紡織裝備進口關稅表示堅決反對,期待中美貿易儘快回歸正常軌道。

12月,隨著中美兩國首腦達成共識,中美決定,停止升級關稅等貿易限制措施,不再提高現有針對對方的關稅稅率,不對其他商品出台新的加征關稅措施。美國宣布將針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從10%提高至25%的時間改為2019年3月2日24時零1分。雙方經貿團隊正在推進磋商工作。

05

紡織產業造血式扶貧取得成果,產業扶貧發揮出巨大正能量

7月31日~8月1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吳忠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承辦,利通區人民政府、紅寺堡區人民政府和寧夏恆豐紡織集團協辦的全國紡織產業精準扶貧推進會在塞上江南吳忠舉辦。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紡織行業就業人數超過2100萬,約佔全國工業就業人數的10%,其中大部分是農村轉移勞動力,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成為我國重要的扶貧產業。近年來,江蘇、浙江、山東等東部發達地區紡織企業向四川、新疆、寧夏等中西部地區進行產業轉移,在中西部地區投資建廠、吸納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為當地農民脫貧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

能夠取得現有成績,首先是紡織行業較早地投身市場經濟,積累了一些經驗,在多年實踐中形成了產業集聚,構造了完整的產業鏈,為扶貧工作奠定了產業基礎。其次,積蓄了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敢做敢當、有膽有識的企業家,為積累社會財富、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貢獻。再次,行業有一支能吃苦能打勝仗的行業和學校技術能手隊伍,解決了貧困人口就業後的技能提升問題。所以,隨著一系列重點工作的推進,有效地保證了脫貧攻堅的順利進行,並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06

首屆世界布商大會召開,鏈動全球紡織界

9月20~21日,「2018首屆世界布商大會」在國際紡織之都——浙江紹興市柯橋區舉行。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周年之際,全球紡織產業精英集聚布商大會,共商新理念、共建新局面、共享新未來。會議著重探討了全球紡織產業的協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世界紡織工業的合作共贏、未來紡織科技的發展趨勢和前沿技術、全球時尚產業發展態勢、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製造和新業態等前沿熱點話題;以前瞻性的專業智慧和深度思想,放眼全球探討世界紡織經濟未來關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多元化發展路徑。

主題大會以「合作共贏、責任發展」為內核,從國家層面、行業層面、企業層面聚焦「一帶一路」倡議之下全球紡織產業的發展大勢和機遇挑戰。「全球知名企業家圓桌會議」圍繞紡織服裝產業的高質量、國際化發展探尋全球紡織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可行性建設方案。

「開放·新聯動」論壇從宏觀視角探討產城融合、產業熱點地區、未來發展方式、產業戰略等議題;「科技·新動能」論壇彙集國內外技術專家和知名企業代表對紡織供應鏈、智能紡織、新零售等熱點話題和前沿技術成果進行專題分享;「時尚·新發展」論壇邀請28位全球時尚專家,以全球化、智能、設計三個維度聚焦全球時尚產業的兼容並蓄與開放布局;「綠色·新業態」論壇集聚30名全球主流採購品牌商,熱議當下全球紡織供應鏈綠色發展的創新與實踐。

07

中紡聯紀念改革開放40年,140名行業突出貢獻人物受表彰

10月16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第四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工業的轉變:一是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改革開放是行業發展之路;二是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延展,改革開放是行業開放之路;三是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切換,改革開放是激發行業活力之路;四是尊重知識到創新驅動的提升,改革開放是行業創新之路;五是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遷移,改革開放是行業共贏之路。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紡織工業作為我國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先鋒探路者與堅定踐行者,歷經40載風雨洗禮,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湧現出一批批紮根行業、為行業發展奉獻畢生力量的突出貢獻人物。他們有的是實業報國、銳意進取的企業家,有的是創新思變、傳道授業的科教精英,有的是高瞻遠矚、造福一方的產業集群和專業市場建設者,有的是勇於奉獻、匠心堅守的勞動模範。他們充分體現了紡織行業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的主流價值觀,是鑄就紡織工業由大變強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脊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丁水波等140名同志「改革開放40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稱號。

08

江蘇陽光獲得中國質量獎,成為紡織業首個獲此殊榮的企業

11月2日在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質量獎頒獎大會上,江蘇陽光集團有限公司憑藉經緯編織法質量管理模式,斬獲中國質量獎。陽光成為紡織行業唯一摘得該質量領域最高獎的企業。

江蘇陽光集團從1997年開始導入質量管理體系,通過結合紡織行業特點,根據紡織面料由經線、緯線編織而成的原理,創立了「經緯編織法質量管理模式」,該管理模式以目標、標準、品牌、創新為經線,把握公司發展方向,以體系、穩健六西格瑪、服務、人才工程為緯線作保障,經緯交織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實現了品牌、市場、效益、地位的全面提升。

實踐證明,陽光「經緯編織法質量管理模式」是發展的、開放的,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可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和技術發展趨勢的需求,並指導企業迅速作出適應質量發展戰略的調整。同時該模式對紡織服裝行業具有很好的示範性,對傳統產業質量提升有普遍推廣價值。

在這一模式的帶動下,陽光集團在質量、品牌、人才、創新、標準化、智能化、國際化等方面不斷取得成效,引領中國紡織行業的發展。目前,陽光集團共申請各類專利1837項,授權專利997項,並主領和參與國際標準制定7項,既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更贏得了國際「話語權」。僅2017年,集團科技投入5億元,每天研發50多個面料新品,技術始終保持全球領先水平。

09

中國紡織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召開,紡織大有可為

11月23日,由中國紡織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主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和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承辦的2018中國紡織軍民融合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國家政策戰略解讀、紡織軍民融合發展等內容展開交流。

紡織品是僅次於鋼鐵材料的大軍需裝備品,是保證戰鬥力的基礎,是實施軍民融合戰略的重要領域。長期以來,紡織工業承擔了軍用紡織品的研發和先進管理工作,具有完整的軍工配套體系。經過多年發展,紡織行業已經形成了一支涵蓋行業組織、高校、研究機構、骨幹企業和需方單位的高水平紡織軍工配套體系。2018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成立了中國紡織軍民融合工作委員會,以更專業的組織推動軍民融合工作。

會議提出,未來,紡織工業要開展以下重點工作:制定《中國紡織行業軍民融合發展指導意見》,在重點產品的開發應用方面深化軍民融合;加強開展軍民融合發展需求對接,優化軍民融合發展需求生成和對接機制,完善需求發布、產品推介;強化標準化軍民融合和計量軍民融合工作;加強軍品科研生產領域「民參軍」指導;推進紡織工業與國防動員體系、應急體系有機銜接;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基礎研究;在行業內開展軍民融合試點示範工程、精品工程、龍頭工程;繼續組織召開軍民融合對接會議,適時開展軍民融合發展評估。

10

首屆世界紡織服裝教育大會舉行,「一帶一路」世界紡織大學聯盟成立

12月7~9日,2018世界紡織服裝教育大會在東華大學舉行,來自全球26個國家127所院校和行業協會的385位紡織服裝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紡織服裝的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教育國際化等問題展開研討。本次大會是首屆世界紡織服裝教育大會,設有一個主會場以及綜合教育分會場、職業教育分會場、一帶一路分會場,議題範圍覆蓋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職業教育以及繼續教育四種類型。

在綜合教育、職業教育、一帶一路三個分會場,來自中國、美國、荷蘭、法國、新加坡、印尼、韓國、伊朗、孟加拉、埃及、斐濟、衣索比亞、蒙古、蘇丹、烏茲別克、柬埔寨、西班牙、捷克、肯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紡織服裝教育專家帶來了36場精彩紛呈的主題報告。

在本次大會上,東華大學聯合其他18個國家共33所具有紡織特色的大學,正式成立「一帶一路」世界紡織大學聯盟,為助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作出了又一次新的嘗試。據悉,該聯盟系當前參與高校最多、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覆蓋率最高的世界紡織類高校聯合組織。

(更多榜單內容請持續關注)

想了解更多?

那就趕緊來關注我們

微信號 : fzfzzk

新浪微博:紡織服裝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實至名歸,波司登羽絨服獲《Outside》2019年度戶外裝備大獎
軍民融合,紡織大有可為!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