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故事 | 再憤世嫉俗的人,也抵擋不住「聖誕精神」帶來的感動

故事 | 再憤世嫉俗的人,也抵擋不住「聖誕精神」帶來的感動


每 天 送 你 一 份 生 活 菜 單


給 寂 寞 的 靈 魂 畫 一 個 

 亮

 的

 妝



她鄉華聞 · HERLAND




她鄉華聞(微信ID:chicvancouver)編輯


聖誕老人的家鄉已收到199個國家的1800萬封信。


每個人都知道聖誕老人,知道他的各種故事和傳奇。這個快樂的人,穿著紅色的西裝,在聖誕節期間,駕著馴鹿,從北極趕來,馳騁於天際,從各家的煙囪里進去送禮物。

芬蘭北極圈附近的一個小鎮,據傳說就是聖誕老人的家鄉。

但是,這個小鎮是如何成為他的家鄉的呢?事實證明,這個故事有些曲折,且並不為人所熟知。





但,聖誕老人其實是一種營銷的噱頭,他是以一位來自土耳其的三世紀的古代主教聖尼古拉為原型,這位主教因秘密捐贈大筆遺產而聞名。在他死後的12月6日,他獲得了聖徒的稱號,他的善舉一直被人們所銘記,人們因他而有了歡慶的理由。

後來,聖尼古拉與荷蘭移民一起來到美國,在那裡,「Sinterklaas」被塑造成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聖誕老人的形象。

雖然沒有多少關於聖誕老人的背景故事,但《哈珀斯雜誌》(Harper"s Magazine)從1866年開始刊登的一幅插畫,被認為是確立了他在北極家鄉的傳說。





1927年,芬蘭電台播音員Markus Rauti(他在節目中因「馬庫斯叔叔」這一稱謂而聞名)在廣播中宣稱,

在芬蘭的羅瓦涅米(Rovaniemi)發現了聖誕老人的工作間

。為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同屬北極圈以北的芬蘭拉普蘭省政府幾十年後宣布自己才是「聖誕老人的家園」。但是,聖誕老人村仍於1985年在羅瓦涅米的郊外面向公眾開放。

聖誕老人村仍於1985年在羅瓦涅米的郊外面向公眾開放 STANISLAS FAUTRE,FIGAROPHOTO / R EDUX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自稱是「聖誕老人」或「聖尼克」協會的所在地:芬蘭的科爾瓦圖裡(Korvatunturi),也自稱他們那裡才是聖誕老人真正的家鄉,並稱羅瓦涅米只是為遊客而建的有關聖誕老人的一個旅遊地。

在土耳其德米雷的聖尼古拉大教堂,有聖尼古拉的石棺,但沒有他的骨頭。世界上誕生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聖誕老人,但芬蘭羅瓦涅米的聖誕老人的不同之處就在於,這裡的聖誕老人是按照聖尼古拉的原型塑造的,遊客可以全年都來拜訪他。




羅瓦涅米,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地方,這裡一年到頭都是聖誕節。即使是最憤世嫉俗的人也會被這裡的「聖誕精神」所感動。

拜訪完聖誕老人後,一家人還可以在雪人世界的冰雪餐廳和冰吧的雪球氣氛中用餐。離開精靈的院子,孩子們還可以乘坐傳統的拉普蘭木製滑雪板穿越北極圈。






與北極不同的是,該地區是馴鹿自然棲息地的一部分。

聖誕老人的主要郵局(Santa Claus』s Main Post Office)去年就收到了大約50萬封信,每封信都貼有一枚特別的北極圈郵票。

事實上,聖誕老人收到的信件比這個數字還要高得多,因為世界各地的郵局都有自己的系統來處理寫給聖誕老人的信件。

截至目前,羅瓦涅米的聖誕老人已經收到了來自199個國家的1800萬封信。

在聖誕節期間,聖誕老人每天都可以收到3.2萬封信,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

聖誕老人的正式回復會讓人們花費超過10美元(8.9歐元)。遊客可以免費看他,但不能拍照或錄像,不過你可以花錢買到官方允許你用的影像資料。每年旺季(11月至3月),價格會超過50美元(45歐元)。



聖誕老人可以拍照,但需要付費 LAURA HAAPAMAKI,AFP / GETTY IMAGES

然而,在聖誕老人會見成千上萬人的最繁忙的日子裡,究竟有多少人來拜訪他,目前還沒有詳細的統計數據。去年,有52萬人參觀了聖誕老人村。許多旅行社提供飛往羅瓦涅米的季節性包機,主要是在聖誕節和冬季。

拉普蘭的聖誕老人,也被用來大力推銷和保護。聖誕老人的整體形象,保留了聖尼古拉眾所周知的善良和美好,聖尼古拉身上的其他品質,也正在被商家所挖掘。




拉普蘭人認為的聖誕老人家鄉


「我們生活在一個以消費為基礎的商業世界。聖誕老人是這方面的一個突出代表,或者說是一種象徵。我們可以說,他是消費的典範,是21世紀真正的人物。」美國北阿拉巴馬大學地理學教授邁克爾?普雷特斯(Michael Pretes)說,「聖誕老人是一個穩定的形象,他快樂、慷慨,這一形象從未改變,他似乎沒有任何不好的品質。」

美國品牌專家埃里克?舒爾茨(Eric Schulz)也認為,這與懷舊有關。聖誕老人是一個強大的品牌,因為他喚起了人們積極向上的情感。

人們都渴望生活中的幸福,而聖誕老人提醒我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那種假期的魔力和聖誕老人帶給我們的禮物,已成為一個代代相傳的永恆的傳統,並將永遠延續下去。



她鄉華聞出品|轉載申請授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編譯:寒江雪


編輯:柏顏


平台:她鄉華聞


微信ID:chicvancouver


有她的地方就有家

 商務合作:


sales@herlandmag.ca


 歡迎投稿:


editor@herlandmag.ca


778.654.8488


:

:

:

:
@copyright http://www.herlandmag.ca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版權聲明:

【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鄉華聞 的精彩文章:

摧殘 | 那個痴迷「自殺式」減肥的20歲女孩,給自己判了死刑
打開大發啦!學學豪門闊太——甘比,顏值逆襲成周慧敏!

TAG:她鄉華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