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繪畫是一種奢侈,而且是一種人人都能享受的奢侈

繪畫是一種奢侈,而且是一種人人都能享受的奢侈

盧甫聖先生

繪畫是一種奢侈,而且是一種人人都能享受的奢侈。無論對於畫家還是觀者,它都用最簡便的方式,把看不見但又應該看見的東西變成現實中的可見物,從而彌補造物主給人類留下的缺憾。

——盧甫聖

文人畫的繼承者與叛逆者

文/陳曉紅

《中國文人畫史》是盧甫聖前不久問世的大作。該書首度從專史的角度,完整地呈現中國文人畫這一重要文化現象的發軔、成熟、流變、異化乃至消解的歷史過程。這本鴻篇巨製吸引了記者對盧甫聖先生進行專訪。約就訪談,是這個月初的清晨,上海大雨滂沱,空氣倒是分外清新。門一打開,銀絲朱顏的盧甫聖輕盈而來,開場的氣氛就被他彬彬的氣質所感染。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和他研究的專業十分吻合。沒錯,文人畫正是賦予盧甫聖這樣氣質的藝術家的藝術門類。

盧甫聖作品 青山見我應如是

既是上海朵雲軒拍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又是上海書畫出版社的社長、總編輯,當然骨子裡更是藝術家,盧甫聖身兼藝術家、美術理論家、文化學者、出版人、市場中人等多重身份,用筆墨書寫著藝術人生的別樣精彩。

文人畫史圓舊夢

還是在1980年代初,盧甫聖從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後,分配到上海書畫出版社。當時,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有人斷言中國畫已「窮途末路」,盧甫聖面對這時代的課題,投身到思索、激辯與實驗與探索中去。他一方面創作,一方面寫作,而《中國文人畫史》的寫作,據盧甫聖透露是1986年開始醞釀、1990年確立提綱的。時隔20多年,這部煌煌巨制巨著的正式出版,可謂圓了他1980年代的夢。

盧甫聖作品 克隆

這本圖文並茂的書是根據文人畫產生和發展,亦即按時間順序去敘述的。但是,盧甫聖強調這是史論結合的學術著作,而且裡面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本體論的線索,講的是文人畫文人的一種特殊的繪畫情懷。這種繪畫形態是如何產生的?以後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遇到了哪些問題?因為一代又一代不同的文人畫畫家,他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去解決問題,這樣慢慢地形成了不同的發展立場。這是繪畫本身的一條線索。第二條線索實際上是價值學或社會學的一條線索,因為那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情態之中逐步發展出來的,就是那些文人畫家本身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互動。當時的歷史文化發展可以作為那些文人畫家的背景,他們是在當時的這種社會背景下去實現他們自身的。所以是兩條線索交叉在一起的。兩條線索交叉以後就會在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問題。他說:「我把這些問題概括出來了,成為每一章每一節的題目。」

盧甫聖作品 國色·則

其實此書在2000年就已出了簡本《中國文人畫通鑒》,著名美術史論家邵大箴對此明確指出,文人畫成就是中國藝術寶庫裡面非常重要的財富。但是文人畫傳統已經成為過去。盧甫聖對當代的、時代的進步,包括國際上的繪畫理念,他吸收經驗來進行新藝術的創造。所以盧甫聖的藝術創造,是文化精神的繼承,是富有個性的、富有時代特性的。可以說他是文人畫的繼承者,也是文人畫的叛逆者。

無勾無皴 保留文人畫氣韻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說,盧甫聖的畫最強烈的一個特點就是以小見大,以無化有。他的畫面高度的簡約,人物如若一葉扁舟,在天地宏寬中漂泊,山水寬廣而悠遠,所有的畫著墨不多,非常的清淡,緩虛乎虛,描若天星一般,卻帶出了一種宇宙般得寬廣。他的畫還有一個特點,畫了很多如山水一般的大頭,而他的山水又彷彿像人的胴體一般,山水寄人,人寄山水。

盧甫聖作品 永晝

在研究文人畫和文人畫史的過程中,使盧甫聖更加了解中國繪畫不同於世界其他繪畫的特點,也了解了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特點以及這種特點的形成過程。包括這當中正反的經驗教訓。「假如我不去研究這些東西我就不會認可。」盧甫聖語帶慶幸的告訴記者。其次,參考物、圖片開闊了他的眼界。這些恰恰激起了盧甫聖對文人畫的形式趣味的興趣。

但是,也是因為通過研究,盧甫聖又深深地知道,想要在現代社會,去重現、追隨,文人畫的趣味是不可能的。他指出,文人山水畫主要以水墨的淺絳淡彩為主,到元代以後慢慢發展成為以筆墨為主要。與此同時,在技法上通過勾、皴、點、染的步驟來完成。嫁接意境的同時形式感很強,追求一種比較高雅的趣味。這些對於古人來說是很自然的。但現代藝術家的發揮都是極其有限的。

盧甫聖作品 紫陌飛塵

「超越古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盧甫聖直決定另闢蹊徑,「我的畫迴避了整個文人畫發展的過程。」最終他的山水畫,呈現給觀眾的,是無勾無皴的樣貌。這種樣貌是中國古代山水畫還沒有發展起來時的樣式。但不同之處在於,盧甫聖畫面體現出了文人畫的形式趣味。盧甫聖是一個現代人,尤其生活在上海,受到海派的熏陶。所以在格調上的追求並不圉於傳統,而是融匯了一些來自西方的造型概念,一些形的感受,都與他人風格迥異。他把中國最古老的符號元素用在了自己的畫面上,和那些現代的觀念進行了嫁接。他說:「繪畫是一種奢侈,而且是一種人人都能享受的奢侈。無論對於畫家還是觀者,它都用最簡便的方式,把看不見但又應該看見的東西變成現實中的可見物,從而彌補造物主給人類留下的缺憾。」

盧甫聖作品 天下熙熙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這樣評價盧甫聖:他也像在治學上為自己提出高遠理想一樣,在繪畫上走獨特的道路,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在他下筆之際,我想他是進入一個純粹的精神境界。他的創作心境是一個獨立、自我而豐足的世界。沉浸在這個世界裡,他的下筆便有不同的形象,便有不同的筆墨情緒,更有不同於古,不同於他人的藝術意境。

盧甫聖作品 九華春

變革出新 新一代海派大家

「中國畫界本就門戶森嚴、宗派林立,加之20年代以來,受到西畫日益強勁的撞擊,在原來眾多的門戶宗派中又分化蛻變出堅持民族傳統和主張融匯西體的兩大對立陣營,任何置身其間的人,都不可能對之熟視無睹。」這是盧甫聖在寫吳湖帆時用到的句子。他認為離開蘇州來到上海的吳湖帆,其藝術之舟永遠離開了平靜的港灣,馳入了風波浩蕩的長江大河。其實,他何嘗不是這樣呢?上海勝流薈萃、異才輻輳的特殊條件,也敦促著盧甫聖尋找自己的藝術方向。

盧甫聖作品 雨後寒花特地香

幸運的是,在這場紛繁複雜的大潮中,盧甫聖深厚的國學素養與傳統功底,使他對中國畫有著深刻的理解,而敏感的學術嗅覺與嚴密的邏輯思維,使他在西方理論中遊刃有餘。一方面,對於傳統與當下、古人與造化、繼承與創新,他在實踐上不斷完善。變革出新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另一方面,在學術研究領域裡,從中國美術史上的關鍵點入手,通過對董其昌、「四王」、趙孟頫、海派等一連串的課題,革新中國美術史的固有認知。

盧甫聖作品 平蕪

邵大箴評價盧甫聖:「應該是我們當代中國畫界非常有修養,有學術見解,有探索精神,有創新精神的一位藝術大家。」他是現今海派當之無愧的大家。

薩特認為,人被拋到這個世界上,沒有選擇處境的自由,但同時卻有著對待處境的自由。人可以自我設計,自我超越,可以永遠向自己的處境說:「不!」

無疑,藉助獨樹一幟的創作實踐、別開生面的理論探索與融匯古今中外的學術素養,盧甫聖幸運地獲得了這份自由。

盧甫聖作品 日烏

盧甫聖,藝術家、美術史論家、出版人、文化學者。浙江東陽人,現居上海,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畫出版社總編輯,中國美術學院,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等校博士生導師,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等,朵雲軒總經理,同時兼任《書法》、《朵雲》、《藝術當代》、《公共藝術》等刊物主編。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大寫意繪畫一定要有情緒!
陳振濂,熊伯齊作品零起拍專場正在熱拍中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