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有錢人和窮人家的孩子區別到底有多大?我們採訪了100個家庭

有錢人和窮人家的孩子區別到底有多大?我們採訪了100個家庭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川媽),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

文|林深鹿 來源 |聽讀館 (ID:tingduguan)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他就承擔得起多大的人生。

眼界決定你能走多遠,而這和你從小身處的環境是緊密相連分不開的。父母,家人都對你產生著深遠影響。

我們常常說窮人思維富人思維,那這兩類人教育出來的小孩差別有多大呢?

30年前,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席捲整個中國。

有兩個35歲的中年人,正面臨著同一個艱難的抉擇:

到底是死守公務員這個鐵飯碗,還是下海乾他一票?

第一個中年人最後選擇摘掉辦公室主任的身份,抓住了公司改制的契機,創辦了自己的企業。

另一個中年人則有許多顧慮:做生意風險大、性格不夠果斷、處事不夠圓滑……

最後他還是捧起了那個鐵飯碗,繼續當一個中規中矩的科長。

後來第一個中年人我們都認識了,他就是萬達董事長王健林。

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是全中國最知名的富二代,被萬千少女奉為「國民老公」。

而另一個中年人,直到退位都拿著那一份死工資。

他的兒子大學在畢業後也進了體制內,繼續做著一份穩定但卻沒多少收入的工作。

兩種家庭模式下教養出的二代,顯而易見走向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

今天我們不杠,不深究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窮一代、富一代們的故事,也不扯什麼精神意義上的窮養與富養,實實在在地來聊聊:

有錢人和窮人家的孩子區別到底有多大?

1

認命 VS 改命

聽到窮人說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認命。

否認自己,承認命運,在窮人的世界裡彷彿是默認的規則。

來北京打拚的李忠家裡從小到現在都很窮,爸媽都是種地的,守著一畝三分田,靠天過日子。

收成不好了,父親會說,「哈咧這命真是不好喲,年四個收成不好,今年又個這樣。」

收成好了賣了個好價格,父親也只是不短著孩子吃穿,再多別的也就沒有了。

錢得省著存下來,防著明年收成不好,沒錢用了。

父親最經常教育李忠的一句話是,「咱不是幹啥像啥的能人,也不是人家那種靈人,要認命喲,把自己日子過著緊嘞。」

這導致李忠無論在生活中遭遇了什麼,失敗也好不公也好,他都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運決定的。

人窮是命,沒能和同齡人一樣上學念書是命,去大城市學手藝被人騙是命,混了三年多卡里一分錢沒剩下也是命。

「我命里就該沒錢。」

一句認命就讓「窮」成了他一生的烙印。

反觀富裕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家長很少甚至是不曾宣導過「命運」這一說。

相反,他們給孩子灌輸的是不認命、要改命的價值觀。

阿志的父親是商人,母親是企業高管。

兩人都是靠自己的雙手打拚下今日的厚厚積蓄,因此時常教育阿志,富人之所以為富不是因為命好,而是因為敢闖、敢創,用汗水和努力去彌補運氣。

小時候阿誌喜歡踢足球,家裡就給他報了個足球班。

一開始阿志踢得並不好,別的小孩已經學會了傳球和跑位,他卻怎麼也做不好。

其他小孩子嘲笑他,老師也開玩笑地說過阿志可能欠缺了一些足球天賦。

但阿志相信,足夠的練習和經驗一定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

後來他就這樣一路踢進了校足球隊。

上大學之後他依然被選進校隊,在隊里認識了家境相當、志同道合的朋友,合夥開辦了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盈利相當可觀。

蓬皮杜說,命運就是對一個人的才能考驗的偶然。

所謂命運其實是虛無的,一切無非是考驗、懲罰或補償。

富裕家庭的孩子造就機會多於碰機會,貧窮家庭的孩子聽從命運多於聽從自我。

2

付出心理 VS 得到心理

經濟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沉沒成本」(Sunk Cost)。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

窮人家的孩子非常在乎沉沒成本,他們把這些已有的付出視為重中之重。

陳南生活在貧窮的家庭中。

生活屢次讓她認為自己很難獲得什麼,於是便一直非常重視自己的每一點付出。

這樣的心理讓她在上一段戀情中損失慘重。

和男友在一起的5年時間裡,她為兩人的同居生活出錢、出力。

在發現男友出軌之後,她糾結了許久要不要分手。

「但之前投入的實在是太多了,一想到一旦分手,付出的都收不回了,這樣的後果我承擔不起。」

因為不舍投入,她選擇了繼續在這段愛情中苟延殘喘。

兩年後,男友卷了她所有的錢,和小三跑了。

若陳南當初及時止損,從這段破碎的感情中脫身,她本可以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但她太執著於投入成本,錯過了止損的最佳時機,讓損失不斷擴大化,付出了更高的成長代價。

這種長時間的付出心理本質上是拿時間換金錢,並總是抱有捨不得和僥倖心理。

比如點了難吃的外賣還是忍著吃完、看了爛片忍著看完、無用的東西收拾起來繼續堆著……

窮人只考慮金錢收入方面,而忽略了事件背後的其他利益。

與之相悖的則是富人倡導的得到心理。

他們更先考慮事件能夠帶來怎樣的收穫,這個收穫值不值這些付出?如果值得,就採取行動,解決問題。

所以我們會發現,窮人做事左支右絀,捉襟見肘;富人則殺伐決斷,遊刃有餘。

而付出心理造成的惡果遠不僅如此。

一味強調付出,還會催生自卑的心態。

因為每一次提醒自己付出了多少,也是同時在提醒自己,我沒有依靠,我不能再繼續失去了。

久而久之,從一開始輕度的不自信,慢慢走向極度的自卑。

這種自卑讓窮女孩和白富美之間差距盡顯。

一個畏縮自憐,另一個優雅自矜。

以上二者即使調換妝容衣飾,但二人同時進一家高級店,店員肯定先招呼後者,不搭理前者;一起去魚龍混雜的聚會,屌絲敢調戲第一個女孩,不敢調戲第二個女孩。

在愛情關係中,這種差距更明顯。

窮女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白富美隨心所欲不逾矩; 窮女孩內心脆弱,白富美則內心強大。

她們敢於追求、大方接受,從不討好,也不怕失去。

當窮女孩因為禮物太貴猶豫該不該收時,白富美落落大方,理所當然地接受。

當窮女孩為了愛情小心討好另一半時,白富美冷笑一聲果斷翻臉。

當窮女孩把渣男當寶,到處問男朋友媽寶怎麼辦、不上進怎麼辦、劈腿怎麼辦時,白富美只有兩個字:「滾」和「換」。

窮女孩把自己當女僕,白富美則一生都活成公主。

3

窮人思眼前 VS 富人思來年

談到富人家庭和窮人家庭,就不得不談教育。

中國家長越來越捨得為教育投入。

但投入的多少卻受限於家長格局和家庭條件,產生的結果自然也不同。

郭晶晶的兒子上的幼兒園是一年學費14萬的香港寶山幼兒園,被譽為幼兒園中的哈佛。

這個幼兒園裡有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的女兒,跳水王后伏明霞的女兒,豪門媳婦徐子淇的女兒等等。

再想想我們看過的節目,黃磊的女兒黃多多一口純正英文,華誼老總王中磊的兒子威廉英語水平被稱為專八。

黃多多上的是北京私立匯佳學校,威廉上的是北京德威國際英語學校。

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在《資本的形式》中提出文化資本的概念。它是一種通過教育洗禮,歷練而成的個人優勢,與生活品味息息相關。

建設文化資本就是精英階層們鞏固地位,封殺其他階層上升的新手段。

而文化資本的累積,從學前教育階段就開始了。

這就是我們說的,有的人以羅馬為終點,有的人直接出生在了羅馬。

從小就接受精英教育的孩子,更早就具備了投資意識與大局觀,善於將自己所學各個領域的知識統籌運用到資本積累中,錢再生錢。

這是家長在教育長遠布局的結果。

擺在他們面前的不是孩子要上哪個幼兒園、讀哪個小學,而是如何通過塑造孩子的成長階段鍛煉精英。

他們看到了孩子的整個人生階段。

這樣的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大多數不會將目光局限於錢,而是著眼於自己的生活,興趣驅動慾望,去投資資金、投資自己,在長線上收穫生活和金錢的最大利益。

窮人更多卻是單點思維,他們緊守眼前,懂投入,卻不懂該投入多少。

我的一位名校朋友就曾在和父親提議參加學校開展的國外名校冬令營項目時,被父親以3萬項目費太貴為由拒絕。

他不知道,現在的3萬,可能只是將來孩子一兩個月的工資,但卻能在此時讓他有開闊的國際視野,還能掌握包括同行人在內的珍貴人脈資源。

窮人眼界太短,注重眼前過多,而忽略了長久的效益。

這就像一幅畫所描述的:驢子在拚命拉車,因為車夫在他鼻子前面放了個胡蘿蔔。車夫知道改把車駛到哪裡,而驢卻只是在追逐一個幻覺。但是第二天驢依舊會去拉車,因為又有胡蘿蔔放在了驢的面前。

如果驢能看到整幅圖像,他可能會重新想想是否還要去追求胡蘿蔔。

最後,想起台灣作家劉墉曾說 :

希望兒子未來有一天在女朋友家做客,既能把一整隻龍蝦吃得乾乾淨淨,讓對方知道自己見過場面;而當女朋友家龍頭漏水時,又能立刻拿起扳手修理,讓對方知道自己絕非嬌生慣養,而是有責任擔當。

既破又立,想必這四字用來總結富人家庭教養下的孩子為何更容易成功,再合適不過了。

--------End---------

作者簡介

作者:林深鹿,來源:聽讀館(ID:tingduguan),這一代奮鬥的人的深夜人生加油站。聽百味故事,讀有趣人生,聽讀館伴你度過孤獨且有趣的時光。每晚21:30,打開聽讀館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本文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聽讀館(ID:tingduguan)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徵文79:身穿兩件皮夾克的二胎媽媽,依然可以過得淡定從容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了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