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大臣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他們是怎麼交流的?

古代大臣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他們是怎麼交流的?

從古至今,我國的疆域都是非常遼闊的,每個地域的風俗文化都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古人們在各自的地域,用各自的方言來交流,那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出了自家地區之後,怎麼跟人交流就成為了一大難題。那這樣的問題到底應該怎麼解決呢?

其實,早在秦朝的時候,秦始皇在位時期就出過一個制度,這個制度的主要要求就是要做到統一文字,讓各個地區都使用同一種文字。後來,這個制度也確實是實施了,也實施的很到位。

但是,這個制度只是在書面語這方面做到了,可在口語方面依然沒有做到,而且還是一個存在的難題,還是各個地區用的依然還是各個地區的方言。

古人,其實很少有人會外出很遠的地方,一般情況下都是在某一個地區長期的生活,就算是要外出,也只是在自己的那個地區的周圍。所以,他們在自己生活的以及周圍的一些地區,用自己的方言來溝通交流就已經足夠了。

不過,古代的朝廷中的大臣都是來自各個不同的地區的,這些大臣們是怎麼進行溝通交流國家大事的呢?實際上,朝中大臣們用來交流的語言叫做「官話」。所謂「官話」,就是古時候的普通話。而朝中的大臣們大都是經過層層考試,選拔出來的,都是有文化的讀書人,學習官話自然也就不是什麼難題了。

在古代,官話的實際上就是根據當時統治者的出生地所決定的,因為讓皇帝學習官話幾乎是不可能的,讓皇帝聽懂各個地區的方言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根據皇帝的所在地來規定官話的話,就只需要大臣們來學習官話了。歷史上,被定為過官話的省份有北京、南京、四川等地。

那麼這些大臣都是怎麼學習官話的呢?其實,就是在這些大臣們考試通過以後,就會進入官府,然後接受官話的培訓。在接受官話培訓的時候,主要是以王朝的朝廷所在地,也就是王朝的首都的語言為主。除了學習語言之外,還有語音。因為畢竟我國的文字是非常淵源的,語氣稍有不對,就會改變原本的意思,再一不小心製造個大不敬,那豈不是會死的很難看。不過,在學習完這些東西之後,這種禍端也就會避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哥講堂 的精彩文章:

孟良崮戰役後,國民黨慘敗,蔣介石處置了哪些將領?
他是抗日名將,立下過很多戰功,還擔任過很多高級將領的領導

TAG:史哥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