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幫助孩子建立好時間管理,需要遵循的3個原則

幫助孩子建立好時間管理,需要遵循的3個原則

文:糖糖

孩子的時間和體力都很珍貴,家長要小心呵護和珍惜。

01

昨晚臨睡前,在朋友圈看到一篇講「某中學如何把學生一天的時間安排地嚴絲合縫」的文章。

一邊是孩子考不上好學校,會失去一生中最容易命運翻身的機會;一邊是像某中學這樣,近乎病態、瘋狂的量化考核。

文章不長,只敘述一份17個小時的運轉時間表,但是讀下來,說驚出了一身冷汗,一點也不誇張。

在這樣高精度的時間管理中,每個孩子就像機器一樣變得毫無生氣,一舉一動、一分一秒完全聽憑於學校、老師的指令,看著都讓人有窒息之感。

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將一批自願接受實驗的學生分為兩組,讓他們同時完成20項工作。

其中第一組能夠順利完成任務,第二組會被干擾、而無法完成全部任務。

所有的學生在接受任務時都顯現出一種緊張狀態。但順利完成任務的第一組學生,緊張狀態隨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務的第二組學生,緊張狀態持續存在,且越來越來越嚴重。

這種因為壓力所致的心理上的緊張狀態即被稱為「齊加尼克效應」。

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並不可能、也不需要一氣呵成,需要分主次、分階段來進行、來完成,因此勞逸結合就變得尤為重要,也就是如何對時間進行管理?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個小時,再怎麼利用也是24個小時,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空間很大。

對於孩子來說,只有做到勞逸結合,他才能保持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精力充沛、心情良好,學習起來也會更專註,更有動力,效率也會高出很多。

然而孩子對時間的認識卻是一個非常模糊、抽象的概念,他們一般體會不到時間的重要性,因此也很難像成人一樣合理利用時間。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幫助孩子、去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好時間。

02

尊重孩子的「生物鐘」

我以前給糖糖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

下午放學回家,先寫完作業,然後看卡通節目、吃飯、自由安排時間,8點半開始溫習功課,之後洗漱完畢,10點上床睡覺。

我以為這樣子的作息時間表會對糖糖有幫助,誰知實行了下來糖糖根本沉不下心來看書學習,精力不集中。

才發現孩子的興奮點在偏晚一點的時間,所以作息時間表存在問題,於是做出改動:

下午放學回家,寫完作業,然後看卡通節目、吃飯、自由安排時間、洗漱完畢,9點開始溫習功課,10點上床睡覺。這樣子調整一下,發現他的睡眠也相對沉一些。

一段時間後,會有感覺到孩子同樣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收穫相對之前的明顯。

每個孩子的作息規律是不一樣的,都有自己固定的作息習慣。

如果孩子的興奮點在白天的話,可以多安排一些白天的時間來學習,晚上多一點時間來休息;如果孩子是「夜貓子」,就可以晚上多安排一些學習時間,中午安排一些時間來休息。

不僅如此,和孩子一起討論和制定作息表。在給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的時候,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做,讓孩子參與進來

有的家長會問我:「如果制定了時間表孩子不遵守怎麼辦呢?」

其實不遵守的情況非常普遍,可通過兩個方向考慮:

a.這個時間表是您與孩子一同制定的嗎?

b.在當時制定的時候是否有商量過如果沒有遵守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這些都沒做也沒關係,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時間商量,到底為何沒法執行時間表,是否有任何制定不合理的地方,這個有商有量的過程非常必要,它會讓孩子享受到自主權,感受到價值感和歸屬,因而更願意配合執行。

發揮孩子自主權應該包括:一起規劃一天中每個時間段應該做什麼,一起設製作時間表,一起決定將它掛在或者貼在哪個位置

相信根據自己的喜好訂立的時間表,孩子也會比較主動的照時間表執行。

03

抓住黃金學習期

作為調劑方式,休息、體育運動、做家務等都不算浪費時間。但是,如果將一整個早上的時間全部安排在睡覺、遊戲等事情上,那就不是在合理利用了。

一天中學習的黃金時間就是上午,在這個時間段,將重點放在學習上會更有收穫。

而下午的時間,則可以適當安排和同學、朋友一起開展體育運動,或者在家做家務收拾整理等等,晚上則可以早點休息,這才是正確的時間安排法。

另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孩子早起的10分鐘要充分利用好

因為前面我們有提到固定的作息時間表,所以孩子早上的洗漱時間都很固定。而接下來的這10分鐘,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起來,堅持下來,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專註力,還能使其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這段時間裡,孩子可以朗讀課文,而朗讀課文對於增強注意力是很有幫助的。同時,孩子也可以藉助朗讀課文的精神頭,讓自己從迷迷糊糊的狀態中趕緊清醒過來。

像每天早上我和糖糖的時間比較緊張,我會選擇放一些音頻資料給他聽,比如文章、詩詞的朗誦、節奏明快的音樂,或者是英語小故事,等等。

04

給孩子留出自由支配時間

有媽媽給我們留言:

「其實時間管理、輕重緩急也是我的致命弱點,對自己的散漫既享受又自責,很擔心孩子和我一樣。

所以真想抓住孩子的分分秒秒,把孩子的每一分鐘都安排了,覺得這就是有效率。結果是,孩子緊張得不得了。」

這樣的孩子會出問題的,這樣的教育更是有問題的。

實際上,童年是一個需要做夢的年齡,需要犯傻的年齡,需要給到自由生長空間的年齡。孩子每天一定要有玩兒的時間,有自由自在的時間,有發獃和犯傻的時間,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需要的一件事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轉變觀念,不要怕孩子空下來,別讓孩子成為大人指揮的機器人,給到孩子相對充足的自由支配時間,幫助他有效地利用時間,發現生活的樂趣,舒展自己的才華。

我們也不要怕自己空下來,接納自己,接納孩子,和最重要的人一起虛度光陰,從容自在,讓彼此更健康、更自然的生活。

話說,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慢慢會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自我管理的意義,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生活有張有弛才是好狀態,教會孩子自我管理,就從幫助孩子建立好時間管理開始吧,科學安排單位時間,爭取提高效率,讓時間發揮出較大的能效來為自己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親媽的話讓女兒得抑鬱症:多少孩子,毀於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浙大學霸作息表曝光:世界本不公平,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