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男子為什麼喜歡東方女性

西方男子為什麼喜歡東方女性

西方男子為什麼喜歡東方女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今天這個地球村化的時代,西方男子娶東方女性為妻已經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在歐洲的街頭,看到一個高高大大的西方男子挽著一個比他矮一個頭、短半個肩膀的嬌小東方女子已不是罕見的事情。這些東方女子來自中國、泰國、菲律賓、日本、越南……這些現象致使許多人的腦子裡浮起一個問號:「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西方男人喜歡東方女性?」

如果這些嫁給西方男人的東方女子都是出落得美如天仙似的,那最簡單直接的答案當然是:「因為這個女孩子漂亮。」可是,奇怪的是,在這些女子中,真正可算美的(當然是按照一般的客觀水準來評斷)佔少數。不但如此,往往女子的相貌讓旁觀者大為失望,令人大惑不解地猜度:「好看的東方女孩子多得是。幹嗎他偏愛上這個那麼丑的?」

要替上面兩個令人困惑不解的疑問找一個答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只好找出我平時曾經親耳聽過的西方男人對他們所愛的東方女子所說過的讚美語,把它們整理一番,把主線找出來了,形成一個客觀性的答案。

我找到的答案是:那些西方男士在他們所愛的東方女子的身上找到一種他們在現代西方女性那裡得不到的東西,一種很可貴的東西。

這種可貴的東西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形容出來的實物;它是一種無形無體、有因果關聯的心理滿足。換言之,那些東方女性能夠在無形中滿足西方男人內心深處渴望被女人欣賞、被女人需要的心理慾望。

西方男子為什麼喜歡東方女性

首先,看我找到的主線是什麼。

一個西方男士說:「當我看到一個外貌嬌柔的東方女子,我便本能地感到要保護她。」另一個西方男士說:「每當我在街上看到身段纖柔的東方女子,我總是欣賞她們的腿,使我想起一隻優雅的小鹿。」又有第三位西方男士說:「我喜歡身材嬌小的東方女孩子,越嬌小越好。」這位男子是我在美國念研究院的時候認識的德國男士,他到美國後交了一個身高僅1.5米的日本女朋友,而他自己是超過1.8米的高個子。他那位留在家鄉的德國女朋友則是一個身材健美的性彈型女人,他後來還帶著這位女朋友從德國來丹麥參加我的婚禮,宴席中的男賓們都驚艷,把該女子讚美為性彈。可是,一年後,這位男士在德國性彈與日本小姑娘之間,選擇了後者做他的太太,還加了一句評語:「東方女孩子比我們這邊的好。」

這些西方男士雖然喜歡東方女性的嬌柔外貌,自然而然地對她們產生要保護、要照顧的心理,但他們並沒有把他們所愛的東方女子看作弱女子。相反的,他們一邊保護和幫助這些嬌女子,另一邊又欣賞這些嬌女子的勇氣、她們的內在剛強、她們的獨立精神。這種因保護照顧而獲得的內心滿足感、對女方的由衷欣賞佩服、女方對他們回報的感激都是很強烈的感情;三者融合起來,就是一杯使人永遠迷醉的愛情烈酒。

在下面舉兩個真實故事為例子,它們都含有這三種感情。

西方男子為什麼喜歡東方女性

【故事一】

佩爾本是一位丹麥外交部的高級官員,他的處世態度非常認真,他非要找到自己真愛的女人才願意結婚,這樣他一直尋找到45歲那年才找到意中人。是年他到越南旅遊,當地旅行社派給他的導遊就是巧燕。他第一眼見到身段苗條如楊柳、面貌清秀、舉止優雅的巧燕,心裡已把後者看作一位公主。在一個月的相處中,佩爾本清楚了巧燕的家庭背景:她35歲,與越南丈夫分居已多年,有一個小兒子和一個小女兒,均由她帶著撫養。由此,佩爾本對嬌柔如楊柳的巧燕更產生了莫大的敬佩心。

離開越南後,佩爾本怎樣也忘不了這個外貌嬌柔的強女子,還囑咐自己的姐姐,萬一他自己有個三長兩短,後者要把他的財富交給那位堅強的越南女子,幫助她好好地把兩個小孩撫養成人。多年後,巧燕才得知此事,感動得大哭。

次年,佩爾本又到越南去,找到巧燕,開始認真地追求她。佩爾本用了三年的時間,等候和協助巧燕辦離婚、與前夫上法庭打官司爭取把子女帶到丹麥去的權利。結婚准許一到手,佩爾本便立刻在越南與巧燕先舉行一個佛教結婚儀式,因為巧燕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在佩爾本的眼中,巧燕是世界上最勇敢、最堅強,也是最美麗的女人。結婚10年後,他對巧燕的愛情和敬佩心一點沒有減低,每天在百忙中仍抽時間給「我的小妻子」寫幾行情詩;在社交大場面結束後,他喜歡告訴巧燕:「我很為你感到驕傲。」

西方男子為什麼喜歡東方女性

【故事二】

這個故事是我最近從一個丹麥的電視短紀錄片中看來的。

彼德是一個47歲的丹麥工程師,人長得挺帥。他的前任太太是丹麥人,離婚後,彼德一個人跟兩個十幾歲的兒子同住在一間大屋子裡。他覺得家裡需要一個女人,有心找一個新太太,但他不願再在西方女人那裡找。他從來沒到過中國,但對中國文化素來仰慕。於是,他決定要找一個中國太太。他平日要工作,只好晚上在交友網路上找。不久,他跟一位中國女網友建立了友情,但奇怪的是,他選擇的那位中國女子是不懂英語的,他們的網上通信全都是通過第三者的翻譯。彼德為了這位女子也開始學中文。

彼德和這位名叫麗娟的中國女子終於約好見面的時間和地點,他自己飛到中國去會佳人。彼德說,他第一眼見到麗娟便立刻愛上後者,兩人很快就談婚論嫁。

麗娟到達丹麥的那一天,彼德帶著兩個兒子到哥本哈根飛機場去迎接她,三個人拿著鮮花,興奮萬分。我在電視熒幕上期望看到一個漂亮的年輕女子。

這位麗娟女士踏出候機室的大門,我腦子裡的第一個反應是失望:「這個丹麥男人條件很不錯,為什麼偏要選這樣一個不好看的中國女人。有點土氣!年紀也不輕了!」

但是,當電視片在15分鐘後結束時,我對麗娟的印象完全改變了。我不再覺得她不好看,不再覺得她土氣;我覺得她很可愛。麗娟果然不年輕,已經40出頭,還是一個單身母親,在中國有一個16歲的女兒,有關她的其他背景,電視片中沒有提及,看來她不是一個具有大學學歷和高等職業的女性,說話好像帶著一種土音。但在電視片中,從頭到尾,她的表現是真誠大方;她毫不掩飾自己對新環境的無知,但也沒有表露半分自卑感;她一點也不矯揉造作,讓人看到她的真摯坦誠。

在整個電視片過程中,我認為她的那雙棕色大眼睛是她最犀利的武器:這雙眼睛帶著誠懇、純真、好奇、又有點怕羞的眼光看她四周的新環境,使人覺得她彷彿是森林裡的一隻初生小鹿,剛來到新世界,純潔又容易被傷害。人們看到這雙眼睛,都不會傷害她,都願意幫助她。

公證結婚的那一天,彼德把身材嬌小的麗娟抱起來,像歡呼似的那樣說:「我們結婚了!」

麗娟像一個天真的女孩子那樣適應她的新環境。每當她吃一種新食品之前,她必把之拿起來聞一下才放進嘴巴去;彼德帶她到超級市場去學買東西,把每一種食物的名字用丹麥文說出來,麗娟便跟著說一遍,然後再用中文重複說一次。彼德帶她到親戚家,她第一次學用刀叉吃半熟的牛排,吃得相當不習慣,但勇敢地吃下去;她自己乘火車進城上語言課程,手裡拿著彼德寫給她的字條,字條上是她應下車的車站名字,火車每停一站,她都小心對著字條來看,是否應該下車。在旁人的眼中,這一切看起來都很可愛;彼德更是用爸爸看女兒那樣的愛惜眼光看著麗娟;彼德的兩個兒子跟這位像小女孩般的繼母成了好朋友。

在電視片的結尾,麗娟坐在沒有車輛行走的行人街上看過路人,她對著鏡頭,真誠地說,在她到丹麥之前,她以為北歐人都是富有得不用做事情的;現在才知道,北歐人跟中國人一樣,是要每天工作才能生活,她的彼德也要每天上班。當她自己把丹麥文學通了,她也會立刻去尋找工作。

彼德在電視片的結尾則感動地說:「我這次找對了太太,像麗娟這樣忠誠、這樣柔順的女子世上難得。我愛她,她使我覺得被需要,被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後裔聚居的「八卦村」:山巒間埋藏的一個謎語
甲午風云:日本借侵略打斷中國崛起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