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莽能篡漢,乃是西漢的兩大政治支柱被砍斷一根

王莽能篡漢,乃是西漢的兩大政治支柱被砍斷一根

文|小河對岸

提起漢朝的政治,人們通常會想起外戚與宦官。而外戚與宦官,其實是東漢政治的特徵。在西漢時期,宦官的勢力並不突出,而另有一支重要力量與外戚力量抗衡,這便是諸侯的勢力。西漢建立之初,實行的郡國並行制。

王莽能篡漢,乃是西漢的兩大政治支柱被砍斷一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郡國並行制,也即:朝廷直轄的地區,行郡縣制。而在邊遠之地,如齊、燕、趙、代、梁(魏)、楚、吳等地,行分封制。漢初的諸侯的封地,佔據了天下之半。在劉邦剪除異姓王之後(只有實力最弱,地處偏僻的長沙國,沒有被剪除,而長沙國吳氏原本就屬百越族首領),便與大臣們立下了「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盟約。

王莽能篡漢,乃是西漢的兩大政治支柱被砍斷一根

在過去,我國一直都是宗法社會。尤其是我國早期的王朝,各方面制度都不太完善。君主最能信賴的人,往往只能是自己的血親與姻親。故西漢王朝的兩大政治支柱,便是諸侯(血親)集團與外戚(姻親)集團。劉氏宗支(血親)本身就有皇室的血脈,而有一定的皇位繼承名分,因而不能離皇帝太近,被放到地方為諸侯。

外戚沒有皇位繼承名分,對皇權的威脅就相對較小。故而,朝廷的權力就由外戚來掌握。外戚與諸侯這兩大勢力,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所以,至呂后當政後,呂氏雖權勢熏天,盡掌朝廷軍政,並廢殺了幾位劉氏諸侯王,但仍無法從根本上動搖劉氏江山的根基。呂后一死,以齊王劉襄為首的劉氏諸侯就起兵討伐呂氏,並最終與漢室勛臣裡應外合,盡滅了呂氏。

王莽能篡漢,乃是西漢的兩大政治支柱被砍斷一根

呂氏外戚雖被誅滅,卻仍改變不了西漢的外戚政治。文帝、景帝時期的竇氏,武帝、昭帝時期的衛氏、霍氏(霍光)等,都是外戚。漢武帝能用衛青、霍去病,也因寵幸衛子夫之故。其後,漢武帝寵幸了李夫人,又重用了其兄李廣利(貳師將軍)為將。

漢武帝晚年,出了狠招,為免再次出現「呂氏當政」(外戚),而處死了嗣子(漢昭帝劉弗陵)之母趙鉤弋夫人,此即「立子殺母」。但是,幾世之後,漢室的江山還是被外戚王莽給篡奪了。

王莽能篡漢,乃是西漢的兩大政治支柱被砍斷一根

王莽能以外戚篡得劉氏江山,並不在於王莽如何奸詐與得人心。而是西漢王朝的兩大政治支柱之一的諸侯力量,早就被朝廷給砍斷了。自文帝、景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就以各種「罪名」逐步削減諸侯封地,最終引起了吳楚七國之亂。再至武帝時期,通過「推恩令」的推行,而徹底解決了諸侯問題。諸侯(血親)被解決了,外戚(姻親)便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正好為王莽篡位掃清了政治障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他是徐將的小警衛,因冒死拿回一神秘文件,後升軍長得毛主席接見
兩山輪戰中,我軍僅六人被俘,回國五人妥善安置,剩下一個咋樣了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