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羲之和顏真卿的行書區別

王羲之和顏真卿的行書區別

王羲之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著名,稱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行書以《祭侄稿》為最高水平代表,世人傳頌為「天下第二」行書。現就這兩幅書法風格作一比較分析。

一、時代不同。王羲之出身於東晉政治地位顯赫的王氏家族,本人官至右將軍,在當時政治動蕩的年代,他崇尚精神自由和思想解放,寄情於書法藝術,開創了以「二王」為旗幟,以魏晉南北朝諸家及初唐四家為代表,形成了書法史上的第一大高峰。顏真卿生活在盛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時期,顏真卿書法以古為新,以拙為巧,獨領風騷,一變魏晉南北朝俊逸遒美和初唐險峻媚秀的書風,創立了雄偉端莊、雍容開闊的書風。落筆起雄風,翰墨見精神,大唐盛世之風賦予了顏真卿書法的時代精神,成為書法史上第二大高峰的領軍人物。

二、筆法不同。王羲之師從衛夫人,學習鍾(鍾繇)、張(張芝),精熟分書和章草,融古開今。唐張懷瓘《書斷》云:「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鍾繇隸書「損益」、「運用」,能「研精體勢」,不泥於古,不背乎今,發揚了傳統的內擫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筆法,開創了今體,為萬世之宗師。

顏真卿學蔡邕、「二王」、褚遂良等,師從張旭,張旭把鍾繇的筆法十二意傳授於他,他在給懷素的序文中說:「夫草稿之作,起於漢代,杜度、崔瑗,始以妙聞,迨乎伯英(張芝)尤擅其美,羲、獻茲降,虞、陸相承,口訣手授,以至於吳郡張旭長史,雖姿性顛逸,超絕古今,而模楷精詳,特為真正。真卿早歲常接游居,屢蒙激昂,教以筆法。」顏真卿師從古法,而自出機杼,「屋漏痕」、「蠶頭燕尾」形成了顏真卿以外拓法為主的獨特用筆方法。

三、結體、章法不同,王羲之的《蘭亭序》字體以側取勢,神采飄逸,結體妍美,遒媚勁健,氣韻清雅,筆勢流暢;章法巧妙,橫豎點撇鉤折捺,極盡用筆使鋒之妙,二十個「之」字無一雷同。顏真卿《祭姪稿》,用筆不經意而得自然飄灑,神采奕然之效。元陳深:「縱筆浩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一改王羲之俊逸超邁的書法,蘇軾作詩說:「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

四、內擫、外拓區別。元代袁裒的《書學纂要總論書家》:「右軍用筆內擫而收斂,故森嚴而有法度;大令用筆外拓而開廓,故散朗而多姿」。習慣上人們把王羲之之前的古文字、章草以及書家,大多歸為內擫法,大多數北碑、歐陽詢、柳公權書碑,亦是內擫範疇;鄭文公、《爨龍顏碑》、《嵩高靈廟碑》、顏真卿、徐浩、李邕等書碑為外拓一路。也有處於兩者之間的,如虞世南、褚遂良。雖然,只是一種相對說法,不能機械分割,但能幫助理清筆法脈絡。(圖一為王羲之《蘭亭序》,圖二為顏真卿《祭姪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道之 的精彩文章:

趙孟頫的書法復古風
「始知吳興之不可及也「-董其昌

TAG:無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