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黃花梨文化,一個仰之彌高的審美終極

黃花梨文化,一個仰之彌高的審美終極

文 / 明清傢具研習社

《毛詩·小雅》詩序有曰:

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義而亡其辭。

「物得其宜——黃花梨文化展」,在這裡文化是借用了考古學的習慣定義,即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依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迹、遺物的綜合體。也借用了通常的意義,是先民創造的物質的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即便時下黃花梨原材料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每噸幾千萬元,可藏家所追捧的終歸不惟材料的價值,而是其與明代文人意趣相結合的那種洒脫、概括、簡約卻精緻之極的美。

當然,美本身就是個模糊概念,不同的群體、階層甚至會迥然不同。無非是文化人的趨同似不完全以時代為界標,而歷代的富商大賈也大體秉承同一的審美取向。

故而,古代的並非皆為古典,就如同明代的傢具未必都簡約,清代的傢具未必都繁複。

時尚的審美理念和追求可以是一個時代的現象和高度,也可能會遭到後世的批駁和唾棄。

展覽通過對120件(套)黃花梨作品的展示,反映了黃花梨文化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中國人繼承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技藝的一個坐標。

研習君也希望通過此展覽,增強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增進我們對黃花梨文化的理解,並提高鑒賞水平。

『史海鉤沉』

黃花梨古稱花櫚、櫚木,舊稱花黎、花黎母、花狸、花梨(木),後又有老花梨、新花梨、黃花梨、海南檀、降香、降香檀、香枝木、香紅木等稱謂,是明清兩代直至現在製作經典傢具的名貴用材之一。

早在唐代時,我們的先民就已經對其有所了解,唐宋以後開始利用,明代成為宮廷傢具的首選之材,並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動中。

黃花梨最初是出現在《本草》上,叫做花櫚。上世紀80年代初到海南當木匠時,主要就是把大塊的黃花梨料砍成小木片然後運到廣西去提煉黃花梨油做藥用。

北京雙橋正骨傳人羅震也稱,治療跌打損傷的紅花油中主要的成分之一就是黃花梨油。

所以,這個展覽不是單純地介紹黃花梨傢具,而是在講述黃花梨文化——古人的認知、利用及歷史上的輝煌與傳承。

清 黃花梨11檔小算盤

清 黃花梨葫蘆形戥子盒

黃花梨在歷史上的發生首先離不開海南,海南人使用黃花梨又首先與其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從牛玲、牛軛、梨耙,到舂米的臼、杵、米櫃;從織黎錦的機具、挑椰子的扁擔,到吃飯的碗、盤、缽、盆。內地人看了後感慨,說奢靡如是者真真匪夷所思,其實這無非又是一例物離鄉貴的實證材料罷了。

黃花梨耙 原住民文化

黃花梨樹根心材標本

而中原的明式黃花梨傢具卻是新型平木工具造就的細膩與精緻,否則的話,打窪、起線、鏤空等等標誌性的工藝將無法完成。

當然,內地成熟的木工工藝最終反哺了黃花梨的原產地,並與當地人的信仰、理念和審美情趣結合,產生了清中期以後海南傢具的特有樣式,譬如胡德生、沈平先生等一再強調的海南工的黃花梨供案、供桌和太師椅。

明 黃花梨裹腿方桌

明 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

明 黃花梨三彎腿長方桌

這些海南傢具風格燦然——用料碩大至靡費的程度,形式上又與雷州半島及廣式家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即便雕鏤得繁複異常,也絕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廣作。

明 黃花梨三彎腿炕桌

雅從來就是小眾的,僅屬於高知識、高品位的一小群。

歷代的文人都在致力於雅的傳播,以儀禮,以音樂,以制器用器,以言談舉止,並上至君王,下及黎庶地講述、論說,不厭其煩。

然雅趣、雅好總要寄存於閑情中之悠然、之寡淡,是以脫俗了也就離群了。或因為這世界原本被稱作俗世,於是俗物、俗務過於多,俗事、俗人過於多,是故,離俗不易,近雅更難,千古如此。

這也導致明式經典傢具大抵難逃「妙玉」之論——想來配套的壁間當至少是沈文唐仇、架閣上當為哥汝定鈞、案頭焚香,正襟危坐以聽扶琴而不宜鼓箏。

『淮南為橘』

根據當代植物學的分類,黃花梨屬於豆科(LEGUMNOSAE)黃檀屬(Dalbergia)香枝木,拉丁名稱為:Dalbergia odorifera T . Chen.英文習稱Scented Wood ,Huanghuali Wood.中文正式名稱則叫「降香黃檀」。

明 黃花梨鏤雕螭龍紋十二扇大屏風(局部)

國家標準《紅木》起草小組通過實際的木材標本與故官所藏明清宮廷傢具進行了大量比對鑒定之後認定,明清傢具所使用的黃花梨只屬於產自我國海南島的「降香黃檀」。

明 黃花梨鏤雕螭龍紋十二扇大屏風(局部)

近年來曾大量進口的很像海南黃花梨的木材,雖亦屬香枝木,卻習稱「越南黃花梨」等,或簡稱「越黃」。

『巧奪天工』

明式傢具之所以稱為中國古典傢具的巔峰,不僅在於其簡潔大氣、美輪美奐的造型,還在於其採用了精湛、成熟和科學的工藝,幾近完美地解決了各種木質傢具複雜的連接和漲縮問題。

明 黃花梨捲筒

尤其油性較大的黃花梨官廷傢具和同時代經典的京式、蘇式和廣式傢具,能曆數百年而不漲裂、不變形,也均與其成熟的工藝密不可分。

明 黃花梨癭心長方桌

清中期 黃花梨直欞玫瑰椅

(中)明代黃花梨夾頭榫獨板翹頭案、嵌雲石插屏

(左)明代黃花梨霸王棖方桌、扶手椅

(右)明代黃花梨羅鍋棖半桌、玫瑰椅

明 黃花梨三彎腿長方桌

明 黃花梨十字棖方凳

同時,在收藏和傳承中,亦有保留「老皮殼」和整修、打磨、翻新兩種截然不同的傾向。

明 黃花梨三彎腿高几

『四海藏珍』

黃花梨生長在海南,人們生活、勞作、休閑、娛樂大多離不開它。

作為名貴木材傳入內地後,產生了明式的經典傢具及文玩,卻並非為明代所獨享。

清 黃花梨百寶嵌鄭燮款文房盒

清 五鑲畫琺琅提箱

明 黃花梨嵌雲石插屏

只是清中期之後,官廷紫檀傢具迅速取代了黃花梨,許多皇室用器從紫禁城遷移到圓明園,並隨名園被焚而流散。

上世紀四十年代歐美掀起第一輪搜購中國明式黃花梨傢具的熱潮,八、九十年代後又掀起新一輪的大規模外流。

明 黃花梨雕螭龍紋交凳

明 黃花梨官帽椅

明 黃花梨連二悶戶櫥

明 黃花梨渦紋方桌

清 黃花梨石心圓杌

直到近年來,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明式傢具,才開始陸續迴流,使得我們今天能夠從多方面來觀摩這些頂級的明式黃花梨珍品。

明 黃花梨雕螭龍紋十二扇屏

『結語』

明 黃花梨鏤雕螭龍紋十二扇大屏風

明 黃花梨攢框矮圍子羅漢床

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物得其宜:黃花梨文化展」上,有諸多傳世的經典明式傢具,也有做工稚拙的少數民族生活用具,都傳遞出黃花梨的歷史文化含量。

但通過展覽,您不難感受到農耕社會的古樸純厚,甚至歷歷可見的刀砍斧鑿的原始形態也無疑能稱之為美,倒是豪紳家中的儘力雕飾、百般穿鑿,卻每每趨俗。

二十世紀 黃花梨伸縮躺椅

是以,古代的並非古典的,而古典的似又未必非要出自古人之手。

故王世襄先生提出的「明式」、「明味兒」,於斷代上,迄明一代下延至清中期以前,於傳承上,則更強調的是一種審美意趣的追求一不是 「後古典主義」,而是純粹的古典韻味的今日實踐與明日遠瞻。

或許這就是黃花梨文化,一個把自己的修養不斷提升之後卻愈感仰之彌高的審美終極。

雖然黃花梨堪稱木中黃金,但這個展覽儘力避諱用投資的理念辦。

因為木頭再名貴,也只是木頭,好的材料只有加上了最重要的文化,才能最終經得住歷史的考驗。

雖然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同樣也有對於美的追求。但古代的東西不都是經典,只有古代的、經典的東西,才能稱之為古典。

明 黃花梨膽式瓜棱紋香插、香案、罐形香插、長方形香插

而不能否認的是,古典的藝術品,包括傢具,在當時,也是為高端階層所喜愛的。

例如,參展的明代黃花梨玫瑰椅,明風明韻的黃花梨夾頭榫獨板翹頭案、成對百寶嵌官皮箱及托盤等,這些明清黃花梨傢具,其實就已經反映了當時社會高端的審美取向。

清 黃花梨百寶嵌官皮箱及托盤

清 黃花梨刻董其昌書岳陽樓記筆筒

總而言之,對於中國古典藝術形式的把握,同樣不能期待速成。走進博物館和美術館,看實物,練眼力,才能更詳細地了解和比較中西方經典範例和表現風格,提高自身的藝術修為。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千桌萬凳,一案難求
陳增弼談明式傢具的幾個特點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