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陶瓷勺子經常用,勺柄的小孔是做什麼用的?

陶瓷勺子經常用,勺柄的小孔是做什麼用的?

提要:陶瓷勺柄的小孔有什麼作用?大神們的猜想這是五花八門

喜歡用陶瓷調羹的朋友應該很多,比較細心的朋友應該注意到了,陶瓷調羹的尾部都會有一個小圓孔,那麼這個小圓孔是做什麼用的呢?這裡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小孔的問題。


陶瓷調羹上的小洞的作用猜想

猜想一:為了方便懸掛,不少朋友對這個小孔並沒有特別的留意,對它的作用也沒有做過過多的探究,很多朋友認為這個小孔應該是用來把調羹勺子掛起來比較方便才設計的,比如家裡面常用的做湯用的大的不鏽鋼材質的湯勺上面都會有一個小孔,這個小孔就是為了將不用的湯勺掛起來方便設計的。

猜想二:燒制陶瓷勺子的時候為了節省空間,不少朋友表示想陶瓷勺子這種小物件的陶瓷製品都是在製作大物件的陶瓷製品的時候順便燒制幾個的,為了在燒制勺子的時候減少所佔的面積,就在勺子的尾巴部位打上一個小孔,目的是在燒制的時候將勺子掛在燒窯當中節省空間。

猜想三:歷史原因,有一些對歷史比較有研究的朋友表示,在過去物資比較匱乏,勺子這樣的日用品需要隨身攜帶,而為了攜帶方便,人們會在陶瓷勺子的尾巴的部位打一個孔,這樣的話就可以直接將勺子用繩子掛在腰間,外出吃飯的時候隨時都能夠有餐具。


小孔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關於上面提到的幾種猜想,很多朋友表示很認同,那麼具備真實性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是猜想一,為了方便使用後懸掛的這個說法,這個確實是能夠想到的第一種作用,有時候確實會有朋友將陶瓷調羹掛起來,不過這樣的情況也僅限於出現在我們的家庭使用過程中,在飯店這樣地方陶瓷勺子非常多,根本不會有人將它們懸掛起來,再加上陶瓷製品容易碎,所以就更不會被掛起來了。所以這種說法的可能性非常低。

說法二,燒制的時候節省空間,這個說法可能有一些朋友不太了解,這主要和陶瓷勺子燒制過程有關。陶瓷在燒制之前需要經過拉胚、陰乾、上釉水,然後再進行燒制,所以我們平時使用的陶瓷碗一般都非常的光滑,明亮,但是碗底的碗座就會比較粗糙,因為燒制的時候底座沒有上釉水就不會十分的光滑。同樣的道理如果勺子在燒制的過程中不懸掛起來底部也是會出現比較粗糙的情況的。但是懸掛起來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並且最關鍵的就是由於勺子的形狀比較特別,所以如果平放的方式燒制勺子的話就會出現非常佔地方的情況,但是如果能夠將勺子懸掛起來燒制就能夠節省非常多的空間了。這樣來看第二種猜想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第三種猜想,歷史原因,這個就需要看一下勺子的發展歷史了,勺子最早是在七八千年之前的新時期時代的時候就被古中國人發明出來了,不過此時的勺子大多是用野獸的骨頭製作而成的,後來經過不斷的打磨,勺子的原始形態也就呈現出來了。很多出土的原始時期的勺子大多都會在勺柄的部位留有一個小孔,這個小孔就是為了方便原始人類攜帶所設計的。而在我國的隋唐時期,商業發展的非常好,大街上有很多餐館,而這些餐館的勺子供應並不充足,大家出門吃飯一般都會自帶餐具,而勺子就會被用繩子系在腰間,久而久之在勺子上留孔的做法也就流傳下來了。所以第三種猜想也是有可能的。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興農 的精彩文章:

香葉經常用作調料,它是什麼樹的葉子呢?
老人說:宰殺鴿子要「醉殺」,這是為何?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