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啥幾壇喝不醉?其實這「2點」就能看出來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啥幾壇喝不醉?其實這「2點」就能看出來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啥幾壇喝不醉?其實從這「2點」就能看出來,漲知識了!

咱們中國的酒文化非常悠久,我們經常在一些電視上,或者在小說裡面看到古代的一些大俠,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很豪爽,讓人很是羨慕的樣子。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呢?為什麼經常看他們喝幾壇都喝不醉?而現在的酒一兩杯就喝醉了。其實我們從這「2點」就能看出來,看完漲知識了!

第一點 濁酒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濁酒」這個詞,北宋詩人范仲淹有一句詩詞,「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就用了濁酒這個詞。濁酒就是比較渾濁的酒,比如米酒和黃酒,都是帶糧食,所以不是很清澈。也有一個說法就是,古代釀酒技術不完善,酒中會有很多糧食渣子漂浮。度數大概在6-14度左右。極個別好酒坊可能上20度。

第二點 煮酒

在三國演義裡面經常有人說,煮酒論英雄,也聽過燙一壺好酒。愛喝酒的人都知道,好的白酒是不能加熱的,不僅影響口感,還會傷肺。但是黃酒除外,黃酒加熱以後味道更好喝。在民間很多上年紀的人,都喜歡把黃酒加熱了再喝。所以可以得出古代的酒,大概黃酒佔主流,大概在14-20度,好作坊可能會再高點,但是很有限。

另外說一個,年代

一般大口喝酒,幾壇不醉的,多數都是在北宋以前,比如,在景陽岡上喝18碗酒的武松,是北宋的。既是「酒鬼」有是「詩仙」的李白,是唐朝人。這是因為在之前的釀酒技術下,酒的度數比較低,可以大碗喝。這樣一方面是顯得豪爽,另外本身酒度低,再小口喝就沒意思了。比如一次讓你喝一小酒盅的啤酒,會是什麼感覺?

但是南宋以後,就很少有這種情況了。因為蒸餾酒技術開始盛行,酒的品質和度數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40度以上的酒也變的尋常,所以很少有人能大碗喝酒了。如果普通老百姓再去景陽岡的話,那可就是真正的3碗不過崗了。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啥幾壇喝不醉?其實從「濁酒」「煮酒」這2點就能看出來,大概在14-20度左右,漲知識了!你認為古代的酒能有多少度?歡迎分享你的看法。最後,酒雖然好喝,但是少喝點好,還有,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魚兒美食菜譜 的精彩文章:

TAG:小魚兒美食菜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