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在書法道路上走的時間比較長的人,都有一個很糾結的問題,那就是單獨寫一個字或者兩個字的時候,寫的很好,可是臨到寫一幅作品,簡直就沒法看了,甚至整幅作品會變的一塌糊塗。其實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也是很多書家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沉澱,更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學習。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簡單地說,就是讀帖與臨帖這兩個大問題。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一、讀帖不到位。

這裡說的讀帖不到位,並不是說這類書家沒有吃苦,沒有好好讀帖,而是對臨帖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讀帖沒有讀透。就是說臨帖之前一定要讀帖,要讀懂這個帖子才能下筆。讀貼不到位,就會對線條的連貫性和筆法的流暢性,乃至字與字的連接性掌握不好,雖然單獨寫一個字的時候把握的很好,但連起來寫就出現了問題。

在臨帖之餘,或臨帖之前,詳觀和揣摩帖中字的點畫、用筆、結體和神韻等,將它們觀之入眼,銘記於心,然後去臨習。宋代黃庭堅雲:「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宋代姜夔在《續書譜》中引用唐太宗的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於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理,然後可以臨摹。」這裡所說「觀」、「諦觀」,即是讀帖的意思。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要將古人法帖學到手,要靠臨摹,而比臨摹更重要的一個環節則是讀帖。因為讀帖鍛煉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於眼,記於心,方能臨時出於手,顯於紙。如果眼觀不準,心記不住,手是難以表現出來的。不少學書者的經驗證明:臨不好帖的主要癥結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人不讀帖,拿起帖即臨,有些人讀帖不認真,一晃而過。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手必然臨不好其形神。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二、對書法作品結構的掌握,基本還為零。

開始提到的這個問題,歸根結底就是結構的問題,單獨寫字很好,整篇作品沒法看,說白了,就是結構問題。但書法的結構是一個大話題。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對研究書寫技法的專門家而論,永字八法的涵義既不準確,也很少有實際價值,但作為一種現象,把八種基本筆劃加以類型化的解說,終究還是有些益處的。八種筆法當然不能囊括一切,比如通常人們會指出它沒有「戈」法,但它畢竟在開始做了。不能只挑選一個 「永」字來大做文章,其真實意圖是既在筆法又不在筆法——毋寧說結構倒是一個暗示的目標。

書法中結構與用筆不可區分。每一筆劃一定有一個固定的位置,這就必然會牽涉到結構問題。比如,討論筆法通常用中鋒、轉筆或藏鋒以作為規律的整理,而永字八法談的卻是具體化的筆法,這樣它當然很難繞開結構間架的課題。書法的結構與文字的結構同步,寫一個字在書法上要正確,在文字上也必然要正確。書法寫的是字而不是憑空去編造什麼造型,即使時人中有以圖騰族徽入書也難成氣候,可見書與字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是一個前提,它在結構討論中有現實意義。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練習的目的不單是要掌握字的特點,其次能夠練出肌肉記憶,記憶住美的寫法,排除自己原來不好的寫法。寫字就是控制自己的手腕上臂的運動。肌肉記憶是當今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古人所謂「字無百日功」只是說出了這種現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許多的成功者都說需要堅持,寫字就是要多加練習。天才可能不需要練習,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靈光一現,可能會寫出幾個好的字,但每個字都能寫的好,不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是寫不出來的。練習時一定要心無旁騖,全神貫注,一心不能二用。

中國字是方塊字,各個方向都有一個參考線,有個限制,所謂字有八面,就是要注意這點。換句話說,字要天覆地載,上面要能蓋得住下面,下面要能承得住上面,要天庭飽滿,地角方圓。均勻加上力矩的平衡,就是均衡。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結構、筆劃、重心、筆法,就是寫字的重力法。就是把每個筆劃都當成是有重量的,有強度的,寫字就是在造房子,這些筆劃就是房子上的構件。在什麼地方安什麼樣的構件,這個構件的形狀是怎麼來的,這就是筆劃的寫法,或者是叫筆法。至於怎樣安排這些筆劃,或者說怎樣布置這些構件,就要用到重力的觀點和力矩的觀點。如果能夠讓這個房子穩定,這種寫法或結構就是好的結構。這樣,橫平豎直的道理就好解釋了。如果一根房梁是彎而斜的,這個房子能持久么?口形的大小也好安排了,這些口形就象房子中的門窗,太大了容易漏風,太小了又不通風。上下的結構也好安排,能夠擺穩就可以了。結合前面說的均勻的法則,字的結構掌握起來就有具體的用力處。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比如豎筆要垂直。如果你寫的豎不垂直,也沒有多大關係,只要你的絕大多數的豎都是一樣的斜法,比如鄭板橋的字,或者西方字的斜體。對其它的筆劃或者結構也是這樣的道理。如果你的字左上緊右下松,如果每個字都是這樣,就自成一體,不能一個字是左上緊右下松,下一字右下緊左上松,再下一個字又是另一種結構,沒有系統,沒有韻律。如果字體偏扁,就大家偏扁,比如蘇東坡的字。總之,要統一。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再往深處想一下,墨色的濃,就好象房子的構件的軟硬輕重,淡的是軟而輕,深的是硬而重。筆劃的粗細的道理也相似。加上直與斜的道理與重力有關,筆劃的長短與它周圍的筆劃有連繫。用這樣的觀點,我們就能夠寫好毛筆字了。筆劃之間距離緊密,有厚實沉重的意味,疏鬆則反之,有輕淡柔弱的意味。濃淡、粗細、直斜、長短和位置一起,構成了書法的形態,它們之間的關係加上重力,就是音樂中的多來咪和音色,能夠奏響書法的旋律了。只有這樣,你對書法整體作品的理解會越來越深,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有意思。但這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也需要吃苦學習。(作者:待核中)

芻議書法的讀帖與結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敦煌莫高窟繪畫藝術(中)
用畫筆描繪生活自成一派的國際粉畫界知名畫家~維森特·羅梅羅雷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