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中的一支鐵血部隊,守衛陣地近三個月,日寇都沒能攻破
繼續介紹淞滬會戰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在前面的一組照片中老兵介紹過,淞滬會戰前期,主動權基本在中國軍隊手裡,但是進入1937年9月以後,隨著日寇援軍趕到,中國軍隊的裝備劣勢漸漸突顯出來,到了9月中旬,我軍轉為守勢,退守閘北、江灣、廟行、雙草墩一線。
(1937年9月23日,淞滬會戰,朝江灣鎮逼近的日軍部隊。)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守衛江灣的那些事情。江灣是上海近郊的一個大鎮,當年愛國女校、復旦大學都建在這裡。防守江灣的主要是36師宋希濂部。
(1937年9月23日,淞滬會戰,在江灣鎮集合的日寇部隊。)
這支部隊老兵以前介紹過,可以說是王牌軍中的王牌軍,他們是當年抗日軍隊中鮮有的,擁有德式裝備,以及接受德軍訓練的部隊。在陸地上他們的戰鬥力並不輸於日寇,所以這支部隊一上來就對日寇展開了攻擊,而且在全軍進入防守之後,他們守衛的江灣固若金湯,直到戰役即將結束,10月26日才撤出。
(1937年10月1日,淞滬會戰,上海北四川路,掃蕩的日軍陸戰隊。)
據史料記載,36師剛剛進入淞滬戰場時,全師官兵馬上投入到與日寇爭奪楊樹浦碼頭的戰鬥中。幾場戰鬥下來,勇士們幾次攻下日寇的碼頭,但因為缺少海軍和空軍的支持,最終都被打退,官兵傷亡較大。
(1937年10月1日,淞滬會戰,北四川路等待進攻的日軍陸戰隊。)
有這樣一段故事,當時36師的106旅212團奉命進攻公平路及其兩翼,攻擊楊樹浦日寇海軍碼頭。官兵們英勇作戰,戰鬥打得很順利,很快先頭部隊一個排就越過與黃浦江平行的楊樹浦路,開始向日寇海軍碼頭攻擊。就在這個時候,日寇陣營中開出了6輛坦克,攔腰佔領了楊樹浦路,把我軍前後截斷。最終攻入碼頭的那一個排的官兵全被日寇用汽油噴火燒死。
(1937年10月2日,淞滬會戰,日軍航空兵轟炸閘北市區。)
9月中旬,36師放棄進攻,退守江灣,212團守護的陣地在復旦大學周邊,其中圖書館是整個陣地最突出的部分。
在這裡湧現出了不少英雄。當一門防守炮壞掉,拖到後方維修時,日寇坦克沖了上來,一個副班長下令士兵將十幾枚手榴彈捆在自己身上,然後衝上去與日寇的坦克同歸於盡,保住了陣地。
(1937年10月5日,淞滬會戰,日軍航拍的閘北一帶,冒煙處為中山路附近。)
一位年輕的排長,肚子中彈,腸子都流了一地,但他拒絕下火線,最終犧牲在陣地上。


TAG:福寧客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