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東晉統治時期(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按照田餘慶先生在《東晉門閥政治》一書里的說法,是「典型的門閥政治」時期。

這種政治體制,用當時人創造的一句俗語來說,就是「王(庾、桓、謝)與馬,共天下。」即東晉皇室(司馬氏,簡稱「馬」),與當時「四大家族」,即琅琊(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王氏、潁川(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庾氏、譙國(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桓氏、陳郡(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謝氏聯合執政的政治體制。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魏晉世族分布圖

一、琅琊王氏

東晉初,琅琊王氏家族的首腦人物是王導(公元276年—公元339年,字茂弘)。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王導畫像

王導是王覽(即維護同父異母哥哥王祥,使王祥多次避免被繼母,也就是王覽親生母親害死者。王祥則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鯉」的那個孝子)的孫子。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二十四孝圖之卧冰求鯉

西晉時,王導擔任參東海王司馬越軍事的職務,地位並不顯赫。當時司馬睿(東晉開國皇帝晉元帝)被封為琅邪王,不過是皇室中很疏遠的一支,無多大實權。司馬睿與王導素相親善,彼此惺惺相惜。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晉文帝司馬睿畫像

後來,司馬睿奉命出鎮下邳,請王導擔任安東司馬,軍謀密策,知無不為。洛京傾覆,雖然晉愍帝、晉懷帝多次徵召司馬睿率軍入京勤王,但司馬睿為保存實力,屢屢尋找借口搪塞。當時,荊、揚地區和平安寧,人口眾多,王導執政,務在清靜。司馬睿、文武百官及百姓都很尊重王導,甚至稱他為「仲父」。晉國建立,王導被任命為丞相軍諮祭酒。王導居中央策劃,王導的族兄王敦則總軍權,王氏家族親屬居內外要職者人數甚多,因此,晉元帝司馬睿登基稱帝時,執意要拉王導共登御座。時人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諺。

司馬睿稱帝後,王導任侍中、司空、錄尚書事,領中書監,居中輔政;王敦任大將軍、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荊二州牧,掌握重兵,坐鎮武昌(今湖北鄂城)。

晉元帝雖倚重王導等,但幾乎被王導、王敦兄弟架空,形同傀儡。晉元帝不甘受控,於是任命心腹劉隗為侍中、丹陽尹,刁協為尚書令,分王導之權。劉、刁二人力主伸張皇權,排抑權貴,遭到王氏的嫉恨。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以誅劉隗、刁協等奸臣為名,起兵進攻京師建康。刁協在逃亡途中被殺,劉隗投奔石勒,戴淵、司馬承等不肯依附王氏的宗室及官員,皆被王敦誅殺。王敦攻佔建康後,自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專擅朝政。

同年,司馬睿懷恨而死,子司馬紹(公元299—公元325年)即位,即東晉明帝,王導受遺詔輔政。王敦移鎮姑孰(今安徽當塗),兼領揚州牧,就近控制朝政。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四月,王敦謀劃再次舉兵,篡奪帝位。次年六月,晉明帝命王導為大都督,領揚州刺史,與丹陽尹溫嶠等共守石頭城,又招流民武裝首領豫州刺史祖約、臨淮太守蘇峻等入援建康。王敦軍進攻建康,遭到慘敗。王敦氣憤交加,病死,其黨羽盡被誅殺、逃亡。王敦第二次起兵失敗,琅邪王氏元氣大傷。王導一支幸而保全。

太寧三年五月,晉明帝任命陶侃為征西大將軍、都督荊湘雍梁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琅琊王氏掌握重兵,威脅皇權的局面,徹底被打破。

太寧三年(公元325年)閏八月,晉明帝病逝,遺詔命太宰司馬伷、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壺、車騎將軍郗鑒、護軍將軍庾亮等輔佐年僅5歲的皇太子司馬衍(晉成帝,公元320年—公元342年)即位。因庾亮是晉成帝的舅舅,所以庾氏家族的勢力迅速崛起。王導後人雖繁衍綿延,但再沒有恢復至東晉初在政壇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王氏世系圖

二、穎川庾氏

東晉初穎川庾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是晉明帝穆皇后的哥哥庾亮(字元規,公元289年—公元340年)。

庾亮本人因儒雅而善談玄,為當時人推重。晉成帝即位後,明帝皇后庾氏以皇太后身份臨朝聽政,庾亮改任中書令,與錄尚書事王導共同執政。庾亮進一步排除司馬宗室。庾氏家族一時地位顯貴。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庾亮不顧王導等人勸阻,召蘇峻入京任大司農,意在解除其軍權。蘇峻聯合祖約舉兵反叛。次年二月,蘇峻、祖約軍攻陷建康,庾亮與諸弟乘船狼狽逃奔江州刺史溫嶠。蘇峻、祖約掌控朝廷。庾亮、溫嶠等推荊州刺史陶侃為盟主,舉兵平叛。蘇峻戰死。咸和三年(公元329年)二月,晉軍徹底消滅叛軍,收復建康。庾亮因引發蘇峻之亂,聲望大損,以平西將軍、領豫州刺史等職務出鎮蕪湖。庾亮雖外鎮蕪湖,仍遙控朝政,與以侍中、司徒之職居中輔政的王導對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陶侃病死。庾亮任征西將軍、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遷鎮武昌,掌控軍權。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九江庾亮樓(2007年重建)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七月,王導病死,庾亮的弟弟庾冰任中書監,居中樞執政,權侔人主。次年正月,庾亮病死,庾冰的弟弟庾翼代領其職,庾氏兄弟內外呼應,掌控了東晉的政權、軍權。咸康八年六月,晉成帝司馬衍病逝。成帝臨終前,庾冰為繼續以帝舅身份輔政,力勸司馬衍不要立還在襁褓中的兒子為太子,應立長君,以鞏固政權,對抗強敵。成帝遂遺令同母弟司馬岳(公元322年—公元344年)繼承帝位,即晉康帝。司馬岳在位僅兩年,於建元二年(公元344年)九月去世,其年僅兩歲的皇太子司馬聃即位,即東晉穆帝。同年十一月,庾冰病死,次年七月,庾翼亦去世,潁川庾氏家族後繼乏人,迅速衰落。

三、譙國桓氏

譙國桓氏家族始興於東漢初的桓榮。桓榮因精通儒學,為漢明帝師,官至太常。東漢一代,子孫爵祿不絕,為當時望族。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譙國桓氏世系譜

三國魏曹芳時,桓榮後裔桓范任大司農,因系曹爽黨羽,被司馬懿所殺,滅族,故西晉時,桓氏地位卑下。

永嘉之亂爆發,桓范曾孫桓彝過江,任丞相中兵屬。蘇峻之亂爆發,桓彝被叛軍殺害。桓彝子桓溫(公元312年—公元373年)依仗桓彝的名望,娶明帝女南康公主,逐漸崛起。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桓溫雕像

庾翼死後,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八月,桓溫被任命為安西將軍、持節、都督荊、司、雍、益、梁、寧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鎮江陵(今湖北江陵),掌控了東晉長江上游的軍政權力。

桓溫以北伐為名,多次獲勝,增強了桓溫在東晉統治集團內的聲望和權勢。不過,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溫第三次北伐,被前燕擊敗。桓溫威望大跌。

太和六年十一月,桓溫率軍進入建康,廢黜皇帝司馬奕為海西公,立晉元帝子、丞相司馬昱(公元320—372 年)為帝,即東晉簡文帝。專擅朝政。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七月,簡文帝病重,桓溫希冀簡文帝能主動「禪讓」皇位於己。位居中樞的王坦之與謝安合謀,立簡文帝10歲的兒子司馬曜為皇太子,同一天又立其為帝,即東晉孝武帝(公元362年—公元396年),由謝安、王坦之輔政。自稱為留名史書,即便不能流芳千古,也不惜遺臭萬年的桓溫雖痛恨王坦之、謝安,卻不敢鋌而走險,默認了這一結果。次年七月,桓溫於病中請求朝廷給自己加「九錫」殊禮,謝安、王坦之故意拖延不決。桓溫最終失望而死。

桓溫死後,弟弟桓沖生性恬淡,加之謝氏家族的崛起,桓氏家族勢力一度遭到遏制。值得稱道的是,這一時期的桓氏家族能以大局為重,與謝氏聯合,擊敗了前秦的侵略,鞏固了東晉政權,維護了江南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前秦與東晉

桓溫的兒子桓玄(字敬道,公元369年—公元404年)於元興元年(公元402年)三月起兵,攻佔建康,總掌朝政,桓氏子弟各據州鎮,曾掌控中樞朝政的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及其黨羽或被貶黜,或遭殺戮。元興二年八月,桓玄自封相國、楚王,加九錫。十二月,逼晉安帝「禪讓」於己,自立為帝,改元永始,改國號為「楚」。桓玄後兵敗,被殺。

四、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家族在東晉初還不是門閥士族中的高門,其家族人物屢遭高門人士歧視。謝鯤(公元280年—公元323年)頻與玄學名士交往,得以躋身於「江左八達」行列,聲譽漸起。謝鯤的弟弟謝裒官至太常卿。謝氏家族地位因謝鯤、謝裒兄弟而逐漸上升。謝鯤子謝尚(公元308年—公元357年)、謝裒子謝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憑藉學識才幹,在王、庾、桓幾個家族的角逐中異軍突起。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謝安畫像

謝安字安石,有盛譽於朝野。早年謝安寄情於青山綠水,交遊名僧名士,不應徵辟,當時人竟說:「安石不肯出,其如蒼生何!」謝萬被黜後,謝安為保持家族地位,始踏上仕途,並迅速崛起,他與王坦之合謀,挫敗了桓溫希冀控制朝政,甚至奪取帝位的陰謀,在當時政壇上享有威望。在淝水之戰中,由謝氏家族領導的晉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敗前秦,鞏固了東晉政權。

中國歷史上皇權最衰弱的時代,四個家族輪流坐莊,皇帝只能靠邊站

淝水之戰插畫

淝水之戰的勝利,使謝氏家族的政治地位達到頂峰。但此時皇權逐漸崛起,君臣矛盾日漸激化。謝安為避免內訌分裂,主動辭去所任職務。不久,謝安去世,謝氏家族迅即跌落政壇。東晉門閥政治格局基本終結。

參考文獻

1. 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2. 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 白壽彝總主編、何茲全主編:《中國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