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機槍躲開螺旋槳,荷蘭人的轉換器天下無雙但還是輸給了翼炮

機槍躲開螺旋槳,荷蘭人的轉換器天下無雙但還是輸給了翼炮

最早的飛機不但機身簡陋武器也不能向前開火,一般需要專門的武器操作者才能作戰。

一戰中出現的飛機已經克服了機槍和螺旋槳的矛盾,早期戰鬥機加裝機槍只能向後、向兩邊開火,這就需要駕駛員和機槍手密切配合才能高效作戰!由於早期的航空發動機功率小搭載兩個人的飛機相當笨拙,如何簡化人力成為阻礙飛機大規模用於戰爭的瓶頸。比較笨的方法就是將機槍安裝在機身上方,彈道高出螺旋槳的半徑,這個方法簡單但不實用,因為它同樣不方便瞄準。

安裝機槍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保證與駕駛員的視線平齊!如下圖所示:駕駛員面前就是機槍可以同時進行飛行和射擊兩種操作,戰鬥中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這種布置不可避免的會讓子彈打中螺旋槳,很明顯是不可行的。為了克服子彈與螺旋槳的相互干擾問題,各參戰國花招百出!

法國在這方面是走在最前面的,它率先給戰鬥機螺旋槳加裝了「偏彈板」,也就是在螺旋槳面向飛行員一側的部分加裝金屬板,使打中螺旋槳的子彈被彈開!這樣就能有效保護螺旋槳不被自己的機槍打斷了!

安裝偏彈板的莫蘭-索尼耶L型單翼戰鬥機,一出現就改變了空戰模式,協約國空軍開始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因此,最早嘗到災難感覺的其實是德國人。傳奇飛行員羅蘭·加洛斯駕駛莫蘭戰鬥機並取得了第一個戰果。

偏彈板看似很神奇,實際上也不好用,畢竟螺旋槳距離敞開式座艙里的飛行員太近,彈開的子彈亂飛很容易傷到飛行員自己,再者說當時的戰鬥機能攜帶的彈藥數量也就幾百發,浪費在偏彈板上實在可惜。根據試驗得出的結論可知,大約有14的子彈浪費在偏彈板上。因此空軍需要更加高效的技術,這時候德國人的創造性開始顯現出來。

荷蘭人安東尼·福克受到凸輪控制機構的啟發,率先發明出了「機槍和螺旋槳同步調節器」,原理有點類似八音盒裡的發音機構。發條作動力的圓形滾筒上有很多點狀突起,規律性的撥動鋼條發出固定的旋律,這在一戰時期的工廠中也是隨處可見的機械原理之一,就像槓桿一樣普遍。

通過簡單實驗福克印證了自己的猜想,上圖就是同步機構的模型,它讓當時的德國軍方大喜過望,很快安裝了機槍同步調節器的德國戰鬥機開始統治藍天。第一款安裝機槍同步調節器的德國戰機也是單翼機名為福克E-3,從此開始了協約國的噩夢。著名的紅男爵最後使用的福克D.VII型戰鬥機也安裝了這種同步調節器。

就像德國人能通過擊落莫蘭-索尼耶L型戰機獲得偏彈板技術一樣,機槍同步調節器也隨著協約國擊落德國戰機而泄密,並廣泛的應用到戰鬥機上,一戰中的另外兩大王牌飛機,法國斯帕德S13和英國索普威斯駱駝F1也都安裝了機槍同步調節器。不過,這種鏈接在發動機上的機構產生了額外的重量,而且隨著機槍的增多調節器也要增多、重量不斷攀升,對於那些追求戰鬥機火力優勢的國家來說很難接受。

因此又出現了將機槍安裝在戰鬥機機翼上的設計,如上圖所示,機翼上的翼炮可以避開螺旋槳的干擾,而且翼炮的彈藥儲存空間更大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同時也方便地勤人員的補給填裝工作。因此,在二戰期間翼炮設計大受歡迎,各國戰鬥機都不約而同的使用翼炮,美國的野馬、海盜、地獄貓等主力機型甚至取消了機身機炮和同步調節器。

理論上只要機翼夠長,機翼上的武器就可以無限增多,這又很符合攻擊機的使用要求。攻擊機追求更密集的火力、更大的載彈量,為翼炮的應用開拓了新的天地。下圖英國的霍克颱風攻擊機就採用了翼炮設計,

通過上圖真實復原的模型可見,不僅僅是四門翼炮就連攻擊地面裝甲目標使用的火箭彈,也安裝在翼炮的位置上了。厚重的機翼里堆滿了彈藥,可以保障颱風攻擊機擁有強悍的打擊能力!此時的颱風並沒有使用機槍同步調節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茫而艱辛 的精彩文章:

TAG:迷茫而艱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