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被凍哭是因為太陽沉默了?「小冰期」了解一下

你被凍哭是因為太陽沉默了?「小冰期」了解一下


  來源:科普中央廚房 | 北京科技報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供圖/視覺中國  


  文/記者 李鵬 編輯/陳永傑


  採訪專家:


  張 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太陽磁場和太陽磁活動研究團組首席研究員)

  祝從文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吳正華 (北京市氣象局研究員)


  被凍哭!這幾天我國大部分地區大幅降溫。NASA警告更寒冷的冬天正在到來。這是因為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又一個「小冰期」時代?


  簡直要被凍哭!受頻繁活動的強冷空氣影響,12月28日至31日,我國西北地區東南部、青藏高原中東部、淮河以南大部地區將先後降溫6~8℃,其中, 湖北西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貴州大部、廣西大部、廣東中西部、雲南東部、重慶東部、西藏東部、川西高原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8~10℃,局地超過12℃。


  在北京,氣溫從12月上旬開始一路走低。12月28日,北京的最高氣溫仍僅有-3℃,最低氣溫-11℃,天寒地凍之感絲毫未減,且這樣全天冰點以下的寒冷還將持續至31日,冰凍模式將伴隨公眾跨年。


  中國天氣網在2018年最後幾天,推出權威的全國凍哭預警地圖,提醒大家未來三天(28-30日),全國8成以上區域氣溫將創新低,伴隨北方大風和南方雨雪寒冷加倍,快看看你哪天會被凍哭。


▲中國天氣網還推出權威的全國凍哭預警地圖(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中國天氣網還推出權威的全國凍哭預警地圖(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不久以前也發出警告,更加寒冷的冬天正在來臨並將帶來創紀錄的低溫。有研究認為,這可能意味著地球即將進入歷史上第二個「蒙德極小期」(即知名的明朝小冰河時期)。這一說法靠譜嗎?


  太陽活動正在步入極小期

  說到冰河,很多人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一望無際的冰川,猛獁象、劍齒虎、鑽木取火的遠古人類……這是美國電影《冰河世紀》中的鏡頭,講述的是發生在2萬年前的「冰河世紀」的故事。


▲美國電影《冰河世紀》中動物們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圖片來自網路)

▲美國電影《冰河世紀》中動物們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圖片來自網路)


  但是,NASA不久以前發出警告,更加寒冷的冬天正在來臨並將帶來創紀錄的低溫。NASA研究發現,太陽表面一些原本應該有的太陽黑子2018年的最後幾個月活躍度極底,有時甚至全都消失了,並且在2018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太陽上的黑子都很少,這是太陽活動趨於低潮的一個顯著特徵。


  據NASA計算,太陽預計將在2019年或2020年達到「太陽最小點」。研究人員表示,現在太陽黑子的消失速度快於預期,目前的太陽活動周期可能會比之前預想的更快結束。太陽活動極小期可以增強對空間天氣的影響,干擾通信和導航,甚至造成太空垃圾積聚。


▲NASA科學家預告,太陽活動極小期可以增強對空間天氣的影響,干擾通信和導航,甚至造成太空垃圾積聚(圖片來自網路)

▲NASA科學家預告,太陽活動極小期可以增強對空間天氣的影響,干擾通信和導航,甚至造成太空垃圾積聚(圖片來自網路)


  「2018年的太陽黑子活動消失現象並不奇怪,這種周期性變化與氣候變化的關係也還缺乏充分的證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太陽磁場和太陽磁活動研究團組首席研究員張軍對於NASA的警告提出自己的看法。


▲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SDO)上的照相機捕捉到了一幅詭異而靜止的太陽表面的畫面,圖中顯示的是一個空洞洞的橙色球體,這幅非凡圖像的產生是由於恆星磁場中缺乏太陽黑子活動造成的(圖片來自網路)

▲美國宇航局太陽動力學觀測衛星(SDO)上的照相機捕捉到了一幅詭異而靜止的太陽表面的畫面,圖中顯示的是一個空洞洞的橙色球體,這幅非凡圖像的產生是由於恆星磁場中缺乏太陽黑子活動造成的(圖片來自網路)

  張軍多年來一直持續關注和研究太陽的磁場活動狀況,他表示,太陽黑子一般以黑子的數目表現出周期性的變化,變化周期大約是11年左右。2008年,太陽黑子處於上一個周期的活動最弱期,根據太陽運行規律推算,2018年-2019年的太陽黑子活動也是第24周的低潮期。


  不過,科學界很多人認為太陽活動另外一種更大的變化周期值得警惕。科學研究認為,太陽活動從1920年進入一個太陽活躍期(一般稱之為現代極大期),到2000年已經持續了80年的時間,一些專家從地球溫度近10年來的變化分析認為當前可能太陽活動的極大期正在結束,並開始向「蒙德極小期」轉換。而這種極小期被科學界認為是小冰期產生的直接原因。


  「小冰期」又要來了?


  「小冰期」概念首先由美國科學家弗朗索瓦-埃米爾·馬泰於1939 年提出,大約從15世紀初開始,全球氣候進入一個寒冷時期,通稱為「小冰期」,小冰期結束於20世紀初期。由於這一時期在我國正好是明清時期,因此在中國也稱為「明清小冰期」。


  不過根據NASA的定義 ,「小冰期」指1550年到1850年之間全球氣溫顯著偏低的時期,主要是與之前的中世紀暖期作比較。「小冰期」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確,主流的說法是與地球軌道變化、太陽活動偏弱以及大規模火山爆發等有關。由於地球軌道變化與大規模火山爆發發生的概率很低,太陽活動偏弱就成了一種佔據主導地位的觀點。


▲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的冬天常常特別冷,這個時期被稱為「小冰河時代」。這些即興展會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圖為1683年,倫敦的泰晤士河上的弗羅斯特博覽會(圖片來自網路)

▲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的冬天常常特別冷,這個時期被稱為「小冰河時代」。這些即興展會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圖為1683年,倫敦的泰晤士河上的弗羅斯特博覽會(圖片來自網路)


  根據歷史記錄,從1645年到1715年,太陽活動處在一個漫長的平靜期,幾乎沒有太陽黑子出現的記載。這段時期也被稱為「蒙德極小期」,正好對應1645-1715年的極寒期。


  目前太陽活動正在減弱的情況或許意味著太陽活動正在走向新的「蒙德極小期」。在此期間,地球最上層的空氣就會冷卻收縮,從而導致地球降溫,這也是太陽活動影響地球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有科學家認為,太陽活動的減弱可能對地球的天氣產生一些影響。一些更為悲觀的科學家認為地球會在不久後經歷一次小型的「冰河時代」。

  由於太陽活動最小值與「小冰期」之間的關聯仍然比較含糊,張軍對上述預測依舊保持了十分謹慎的立場。他表示,太陽活動周期與我們地球天氣之間的聯繫仍有待確認,太陽活動極小期是否意味著地球變冷仍然不能完全對應。


  北京市氣象局研究員吳正華表示,這幾年歐亞的極寒天氣與地球北半球異常的大氣環流具有很大的關係,而這種狀況的出現則是北極濤動出現了異常。冬季,由於北極上空的高氣壓、寒帶噴射氣流都被擠壓到比以往更遠的南部地區,從而造成了北美洲、歐洲和中國出現極寒天氣。地球北半球異常的大氣環流與太陽活動又是什麼關係?目前還缺乏十分權威可信的研究。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祝從文說,雖然他們的研究也顯示近10多年全球氣溫出現了下降的趨勢,但僅僅用10年趨勢預估地球未來幾十年甚至是百年的溫度變化是不合適的,其次不同的時間起止點和時間長度,就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統計計算1975年-2008年34年的月平均全球氣溫,則發現氣候變化的結果為每10年增暖0.17℃,地球依舊在持續變暖。


  1500年一次的氣候變化周期


  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期」的研究結論也面臨著科學研究上的一些衝突,丹麥的威利·丹斯加德教授與瑞士的漢斯·奧斯切格教授在198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每隔1500年地球就有可能進入一次冰河期。


▲一群彗星在一萬三千年前襲擊了地球,導致小冰河時代的來臨,猛獁象等大型兇猛生物被滅絕。圖為藝術家繪製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路)

▲一群彗星在一萬三千年前襲擊了地球,導致小冰河時代的來臨,猛獁象等大型兇猛生物被滅絕。圖為藝術家繪製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路)


  1957年,蘇聯在南極建立了東方站。1987年東方站取出的冰芯也顯示了過去40萬年里存在1500年的氣候變化周期。此外,研究人員通過對廣布在北大西洋、南大西洋、馬尾藻海和阿拉伯海等海域中的海底沉積物的研究,也再次證實存在1500年的氣候變化周期。


  由於發現了地球氣候變化的1500年周期,丹斯加德、奧斯切格和法國極地技術研究所負責人克勞德·洛里斯三人共同獲得1996年的泰勒環境成就獎。


  太陽黑子的輻射變化也提供了地球冰期有1500年周期的證據。一位叫做傑勒德·邦德的古海洋學家在2001年11月的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報告指出,在過去的1.2萬年里,北大西洋北部氣候隨著太陽活動的消長已經發生了9次冷暖更替。

  根據1500年周期,在過去150年地球進入了一個溫和的氣候溫暖期,而且這一溫暖期將持續幾百年時間。這與現在地球趨向變冷的新研究結論相衝突。


  現在科學界的眾多科學家依舊在討論地球變暖及給地球和人類帶來的影響。一些科學家認為,就是地球趨向變冷,地球百年以來不斷加劇的全球變暖也將抵消地球變冷的情況。


  不論變暖還是變冷,面對長周期氣候變化,人類完全處於被動狀態,這才是最讓人憂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賀建奎:如果我的小孩有先天缺陷 我也會做基因編輯
為什麼我們支持轉基因食品,卻反對基因編輯嬰兒?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