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實的漢朝版「紅海行動」,一個不該被遺忘的故事

真實的漢朝版「紅海行動」,一個不該被遺忘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堅守和信念的故事,這是真正體現強國精神的故事,這是一個不該被遺忘的故事~~~~~~」

一、西域孤城

公元74年,東漢永平十七年十一月,重新崛起的大漢帝國打敗車師,奪回西漢時期打通的絲綢之路,重設西域都護府,受封戊己校尉的關寵守柳中城,在西征中戰功赫赫的名將之後耿恭也同樣受封戊己校尉,駐守金蒲城。

西域都護府的重建,讓西域諸國再次感受到了大漢帝國的強大,各國紛紛示好,烏孫國更是表示願意把王子送到洛陽求學。被威脅到了西域霸主地位的北匈奴自然不甘心默默退出,開始積極的暗中聯絡準備反擊,在表面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中,暗流涌動,暴風雨即將到了。

眼看西域形勢穩定,漢朝大軍退回長城內,給西域都護府留下的全部兵力只有數千人,而駐守每個城池的兵力,更是只有幾百人。第二年三月,待得確定漢朝大軍已經走遠,北匈奴立刻出兵兩萬攻打已經歸漢的車師,車師告急,向金蒲城的耿恭求援,本就兵力不多的耿恭派出麾下的司馬領兵三百人前去救援。

三百人還沒有到達車師城便在半路遭遇匈奴大隊騎兵,寡不敵眾,很快全軍覆沒,車師城也沒有堅持多久,就被匈奴攻破,匈奴人殺掉了親漢的車師王安得,立刻開始進軍金蒲城。善守,是漢軍的長項,雖然城中只有數百兵力,但主將耿恭並沒有畏懼。

作為名將世家,耿恭傳承著家族裡英勇善戰的傳統,東漢大將耿牟是他爺爺,雲台二十八將排名第四的耿弇是他的叔叔,他的父親耿廣英年早逝,耿恭卻從小就顯示出了過人的軍事才能,被譽為將帥之才,這次和堂兄耿秉一起西征,立刻便脫穎而出,累積軍功受封戊己校尉。

面對匈奴人的第一輪進攻,耿恭帶領漢軍頑強拼殺,但是要打退兩萬人,還需要一些智慧,耿恭分析了敵我態勢,非常明白這次北匈奴不是偶然興起的舉動,絕對是想要將西域都護府連根拔起的,他做好了要打持久戰的準備,所以,他要盡量保存實力。

耿恭將家族中秘制的一種毒藥塗在箭頭上,手持長弓登上城頭,對下面的匈奴人喊道:「這是漢家神箭,被射中的人,都會有異象發生!」說罷,便一箭射中一個匈奴騎士裸露的手膀,果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中箭者的傷口居然立刻沸騰起來,還冒出陣陣白煙。

中箭者嚇的大聲怪叫折頭就跑,周圍的匈奴士兵也被這一異象所震撼,紛紛後撤,而恰在此時,狂風乍起,天降暴雨,匈奴人更以為是天神顯靈,更加驚惶逃跑,耿恭立刻出城追擊,於是就上演了一幕百人漢軍追殺萬人匈奴騎兵的奇景。匈奴人死傷慘重,匈奴主將無奈,哀嘆一聲「漢軍真是神兵天降啊,太可怕了!」只得暫時遠遠退兵。

打退了匈奴人的首輪進攻,耿恭並未鬆懈,他詳細分析了金蒲城和周圍幾座城,因為西域缺水,金蒲城更是水源短缺,而只有不遠處的疏勒城外有河水流過,可以作為持久抗戰的根據地。於是趁匈奴人還沒有緩過勁來,立刻率軍奪取了疏勒城。

此時已經是五月份,耿恭一面加強疏勒城的防禦力,一面在當地招募僱傭兵數千人。六月,啃不下耿恭的匈奴人一面發動焉耆和龜茲進攻西域都護府,一面轉而進攻戊己校尉關寵駐守的柳中城。無險可守的西域都護陳睦全軍覆沒,柳中城在打退匈奴人的幾次進攻後也被匈奴人包圍,關寵也同樣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持久抗戰。

七月,匈奴大軍分兵抵達疏勒城,這次手下有兵的耿恭出其不意,率三千騎兵對毫不知情的匈奴人迎頭痛擊,匈奴人不知道怎麼突然會爆出這麼多敵人,心中又以為是神兵天降,立刻四下逃散,耿恭首戰告捷後並未戀戰,立刻率兵回城固守。

搞清楚狀況後的匈奴主將暴跳如雷,將疏勒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然後派人挖斷河道,使河水不再流入城中。這一下,城中立刻陷入了缺水狀態,耿恭覺得既然有河流,那地下應該是有水源的,便派士兵挖井,可挖了十多天,已經挖了十多丈卻還是不見有水。

極度乾渴的士兵甚至開始從馬糞中榨汁解渴,僱傭兵們更是人心浮動,眼看就要嘩變。耿恭也焦急萬分,雖然他知道肯定能挖出水,但目前的緊張情勢必須先解決,否則還沒等到挖出水就被嘩變給打垮了。

這時,他想到西漢的貳師將軍西征之時,同樣面臨缺水,向天禱告後拔刀刺入山中,立刻便有泉水湧出。耿恭也如法而行,告訴大家漢軍是有神明保佑的,只要誠心禱告,就會有水。於是耿恭帶領大家祭拜天地神明,安撫住眾人的情緒後讓士兵繼續挖,果然,又挖一丈多後,水流源源不斷的冒出,城中不再缺水。

此時的耿恭,又想到了一個繼續摧毀匈奴軍心的辦法。一心等著漢軍渴死的匈奴人,卻忽然白日見鬼一般的看著耿恭帶領軍士們抬著桶不停的往城外潑水。匈奴主將起初還不信,但探子回報那確實是水的時候,只得再次仰天長嘆:「漢軍真是有神助啊,也不知道這神跡還有完沒完了!」

無奈之下,匈奴人只得暫時放棄了兵力較多又難啃的疏勒城,轉而全力攻打柳中城。柳中城危在旦夕,而西域都護陳睦已歿,關寵只好派出使者帶著加急文書向洛陽的朝廷求援。

而此時已經是八月里,大漢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一代明君漢明帝卻一病不起,就在關寵的求援文書到達洛陽之時,漢明帝駕崩了。未滿十八歲的漢章帝繼位。一邊是國喪,一邊是西域孤城的數百將士,剛剛登基的小皇帝,主少國疑之時,一般情況下,此時最該做的,就是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先安定朝局,平穩過渡權利的交接,待朝局安穩,人心安定之時再考慮其他。

偉大的大漢帝國,也會如此么?年輕的小皇帝和滿朝的權貴們,又該如何抉擇?

二、玉門歸來十三人

漢章帝雖然年輕,但並不怯懦,看到這份求援文書的時候,他心中便已經有了計較,但是,滿朝都是父親留下的老臣子,他還是要尊重一下大家的意見。他也明白,對於他來說,這個決定很危險,他不是長子,母親也不是皇后,更沒有強力的外戚撐腰,稍有差池,他就要從皇帝寶座上離開了。

待一眾朝臣說完國家大事,小皇帝將求援信放在了朝臣們面前,由於交通不便,信息傳遞困難,朝廷其實並未全部掌握西域漢軍的情況,只是大致知道,西域都護府陷落了,在西域的漢軍,就是一座孤城,數百將士,關鍵是,離他們最近的大軍,也遠隔千里。

正值國喪之時,勞師動眾救援一座孤城,於國本不利。而且,待到朝廷的命令到達邊軍,再出兵西域,這數月間,只有數百人駐守的一座孤城怕是早已全軍覆沒,不復存在,這樣的救援,已經沒有意義,況且,一旦出兵,就意味著要和北匈奴全面開戰,此時新君嗣立,朝局不穩,舉國之戰,確實還不是時候。——這是位列三公的大司空第五倫的意見。

朝臣們多半贊同他的意見,確實,一座數百人駐守的孤城,能抗下幾萬匈奴大軍數月的圍攻?大多數人都覺得這不可能,連老將軍們也覺得這確實不可能做到。小皇帝看著朝議洶洶,卻又無法反駁,只能暗自焦心。幸而,此時另一個聲音響起:

諸位,今天如果我們的將士陷入危難,而我們卻坐視不管,為了所謂的穩定而放棄他們,那麼,那些原本就搖擺的西域諸國從此更不會再尊敬和信任我們,匈奴從此以後只會更加狂暴無禮,大漢的將士們也會覺得傷心,也會覺得他們的國家,朝廷懦弱無能,會讓他們軍心消沉,如果我們這次坐視不理,那麼從此以後,外敵只會愈發校長強橫,盟國會離我們而去,將士們會離心離德全無戰意,百姓會罵我們軟弱無能,不願再幫助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民族都會失去精神支柱,那麼,一旦匈奴再次來犯,我們將拿什麼去抵抗?

再說了,這兩座小城,數百兵力卻已經面對強敵堅守了數月,他們這麼弱小,尚且不懼,不管結局如何,他們已經為國儘力,接下來,就是國家該為他們做什麼,哪怕最後救回的只是全軍覆沒的空城,哪怕最後只能迎回烈士的屍骨,也當是在所不惜,也是值得的。

所以,為今之計,不是計較什麼朝局安穩,不是計較什麼權利的得失,而是應該立刻命令敦煌等地的邊軍嚴選精銳騎兵數千,多張旗幟,誇大聲勢,抄近路星夜兼程,匈奴久戰之下,已是疲憊之兵,忽然遭到攻擊,必然抵擋不住,我們救援之後立刻返回,四十天之內返回長城以內,打出大漢的軍威就行,後面的事,再慢慢計較。——這是來自同樣位列三公的大司徒鮑昱的慷慨陳詞。

小皇帝激動的起身致謝,滿朝文武也覺得是該如此,連之前力主維穩的大司空第五倫,也覺得自己確實錯了,沒有爭論,沒有扯皮,只有高效的行動,君臣很快達成一致後,八百里加急軍令便送往邊軍。

朝廷的加急軍令半個月後到達邊軍,讓耿恭的堂兄耿秉駐守酒泉,行太守事,積極備戰以防行動失敗,匈奴大舉來犯。然後令秦彭率王蒙、皇甫援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屬國鄯善四處精銳騎兵,合計七千餘人,星夜兼程趕赴柳中城救援。

而與此同時,北匈奴單于也到了西域,脅迫車師出兵,共同進攻疏勒城。耿恭依然智計百出,一次次的打退了匈奴的進攻,遭受挫敗的匈奴也來了軸勁,下令繼續圍城,一定要迫降這個該死的漢朝將軍,讓西域諸國都知道他匈奴單于才是真正的天神。

接下來的四個月,城中的糧食不斷減少,百姓已經早早避禍遷走,接著不斷有僱傭兵悄悄逃走,但數百漢軍卻沒有一人逃走。而隨軍到來的車師王后,更是一個變數,她是來到西域的漢人後代,身上傳承的是大漢的血脈,她悄悄和耿恭取得聯繫,不斷給耿恭傳送軍情和運送糧食。

四個月後,僱傭兵已經逃跑完了,漢軍也在不斷的戰鬥中減員,只剩下不到百人。而糧食更是極度短缺,匈奴人的巡查更加嚴厲,車師王后沒有辦法再給他們送糧食,耿恭便將皮鎧甲,皮靴子,皮衣,甚至做繩子用的獸筋都用水煮了做糧食吃。

匈奴單于知道耿恭已經身陷絕境,便派使者去勸說耿恭投降,聲稱只要他願意投降,就封他做白屋王,給他大片的土地,成群的牛羊,成堆的金銀珠寶,還有大把的美女。耿恭笑著吧使者請上城頭,當著城下匈奴人的面大聲宣布,只有戰死的漢軍,沒有投降的漢軍,然後親手殺死了使者,並讓士兵點起火堆,把匈奴使者烤著吃了。這也是岳飛的《滿江紅》「壯士飢餐胡虜肉,談笑渴飲匈奴血」的典故由來。

這一幕,嚇壞了匈奴的官員,也徹底激怒了匈奴單于,他不再奢求迫使耿恭投降,只想早點殺死這個該死的傢伙,然而,一次次的進攻,都被耿恭頑強的打退,而守城的漢軍,也在一個個的減少,但是,哪怕他們已經餓的皮包骨頭,哪怕他們已經連拿刀的力氣都快沒有了,但大漢的旗幟,依然高高飄揚在疏勒城頭。

第二年的正月,朝廷的大軍終於抵達柳中城,戊己校尉關寵已經戰死,而柳中城,卻依然還在漢軍手中,援軍救出柳中城的漢軍之後,向車師的交河城進攻,大敗匈奴車師聯軍,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匈奴軍驚惶逃竄,車師復降大漢。

此時,耿恭派出求援的軍士范羌也找到了援軍,向將軍們說了疏勒城的情況,請求將軍們去救援耿恭,但王蒙等人接到的軍令是速擊而返,不可戀戰,一旦再深入到疏勒城,不但是違反軍令,而且還有可能被匈奴大軍包圍,全軍覆沒。

范羌在軍營內嚎哭請求,直至泣血,將軍們深受觸動,想了一個兩全之策,主將們率軍護送戰利品返回塞內,分兩千人由范羌帶領去疏勒城救援耿恭,一旦遇險,立刻突圍。這樣的話,既不違反軍令,也不怕被匈奴包圍。

范羌立刻帶領兩千人趕赴疏勒城,此時正值大雪,范羌要帶領漢軍翻越雪山,可謂困難重重,但史書上對這一過程只是一句帶過,我們只能想像他們行軍的艱難。

此時的耿恭和漢軍,剛剛打退匈奴的又一輪進攻,夜裡卻遠遠聽得又有馬蹄行軍聲,耿恭看著屬下二十六人,再看看手中所剩不多的箭矢和武器,以為最後的時刻到了,和大家開玩笑說看來今天是要和弟兄們攜手上路了。

走上城頭的耿恭和漢軍們聽得范羌在城外大喊:「我是范羌,帶朝廷的援軍來接你們了。」聽得是范羌的聲音,看著熟悉的大漢旗幟,耿恭和漢軍們喜極而泣,高呼萬歲,開城迎接援軍,同樣翻越生死線趕來的援軍和守軍相擁而泣,休息半夜之後,天一亮便出城撤退。匈奴在後面一路追殺,兩千人且戰且退,帶徹底拜託匈奴追兵回到玉門關時,已不足千人,而從疏勒城中救回的二十六人,也戰死大半,加上耿恭和范羌在內,一共只剩下十三人!

這十三人衣衫襤褸,鞋履洞穿,面容憔悴,形銷骨立。玉門關守將鄭眾為耿恭及其部下安排洗浴,更換衣帽。並上書朝廷說:上疏曰:

「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尾聲

耿恭到達洛陽後,鮑昱上奏稱耿恭的節操功勞超過蘇武,應當封爵受賞。於是漢章帝任命耿恭為騎都尉 ,任命耿恭的司馬石修為洛陽市丞,張封為雍營司馬,范羌為共縣丞,剩下九個士兵都授予羽林之職。

耿恭回到洛陽在知道,自己的寡母在數月錢去世了,耿恭補行喪禮,漢章帝又下詔派五官中郎將饋贈牛和酒給耿恭,並且特詔解除喪服。

故事到這裡,就暫告結束了,這完全是可以拍成大片的題材,卻很少被人提及,也是奇怪。而大漢帝國之所謂被稱為強漢,也就是源自這故事裡的各種精神,還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民族魂魄,這些,才是我們真正該記住和宣揚的啊!

——撰文——老文(文俊壹)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文說 的精彩文章:

發現被淹沒的詩詞佳作——愁雲淡淡雨瀟瀟
發現被淹沒的詩詞佳作——一肩擔盡古今愁

TAG:老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