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毀掉一款茶最好的方式,是給它一條捷徑,悶泡!

毀掉一款茶最好的方式,是給它一條捷徑,悶泡!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喝茶時,存在一有趣的現象:泡好一款茶,難。但要毀掉一款茶,分分鐘的事兒。只需要一招,就能輕鬆實現。

這個讓茶葉承受滅頂之災的舉動,叫做——悶泡。

而這個悶泡法,不論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對茶葉的品質呈現,毫無裨益,反而會拖後腿,將茶變得面目全非。

前不久,偶遇一茶友,拉著村姑陳大倒苦水,說自己買的高山茶被泡得如何難喝、自己實在不懂得泡茶云云。簡而言之,就是自己會買茶,但就是不會泡。泡的茶不好喝,以至於讓茶葉束之高閣。

茶湯泡出來有多難喝呢?

茶友一句話總結:「別人不管怎麼泡,就是比我泡的好喝。」

一樣的茶,卻泡出不可描述的味道,問題還是出在泡茶手法上。

茶友泡茶,用的是悶泡法,他覺得茶就要悶一悶才有味道,不然沒有茶味,沒有茶勁。

悶泡法,茶味是有了,但茶的品質也終將走向毀滅。

悶泡法,無疑是毀掉一款茶的最快捷徑。

《2》

悶泡,是90%茶葉的骨血之痛!

現有的茶類中,適合悶泡的茶,屈指可數。

向來以鮮爽、清新著稱的綠茶,經過悶泡這麼一折騰,將變得苦澀味濃重,十分不好喝。

而小清新的白茶,也無法承受悶泡的痛。

經過悶泡後白茶中的咖啡鹼過多釋放,超出味蕾能承受的最大值,將令人有種痛失所愛的感覺。

即便是承受過炭火烘焙考驗的武夷岩茶,也無法經受沸水的長時間悶泡。稍不留神,咖啡鹼、茶多酚便齊刷刷地滑入湯水,有種為虎作倀的趨勢,將茶的品質徹底摧毀。

六大茶類中,能堪當得起「悶泡」考驗的,默默將獎牌頒發給黑茶,還是緊壓型的黑茶。

緊壓型的黑茶,非悶泡法不可將其泡開。

如同鮑魚、海參製作成的乾貨,在下鍋燉湯前,要將其泡發,若是直接將其扔進煲鍋里煲湯,將會呈現為夾心狀,毫無嚼勁,只會硌牙。

黑茶在沖泡時,也要稍微將餅茶泡發,而要讓緊壓茶泡發開來,長時間的悶泡方式,便是其中一種。

只不過,茶是泡開有了味道,但整個過程也變得十分可怕,畢竟悶泡這個操作,是以破壞茶湯口感為代價。

悶泡,即茶葉在一個相對密封的空間環境下,長時間與沸水、熱水接觸,從而加速內質的釋放。在釋放過程中,有可能導致茶葉中的內在物質過多釋放,從而引起口腔的不適。

比如,悶泡過後茶湯中的茶多酚含量高了,超出了味蕾可承受的範圍,它所表現出來的口感,就是「澀」。且苦澀感還化不開,殘留在舌苔表面,彷彿寒潮天氣下給蔬菜蓋上的一層薄膜,隔絕與外界的聯繫。

被澀味所包裹的味蕾,也變得遲鈍,反應慢半拍,給大腦傳遞的信息,是負能量的,令人不爽快。

又或者,悶泡過後茶湯里的咖啡鹼多了,湯水顯得苦味濃重。譬如,我們沖泡綠茶時,長時間坐杯後,咖啡鹼釋放太多,湯水就顯得苦味濃重,似一種苦味超重的中藥,殺傷力極強。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悶泡是讓一款好茶挫骨揚灰的最快速方式。

其可怖程度,相當於炮烙之刑。

炮烙之刑,可讓人體無完膚,悶泡能讓一款好茶體無完膚。

《3》

茶,為何遭受了「悶泡」酷刑?

既然悶泡令人聞聲色變,能讓原本高品種的茶葉變得一地雞毛,為何又有這麼多茶友前赴後繼地在踐行【悶泡】二字?

尋找其中的理由,可分為兩類情況。

1.無意為之

都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茶湯變得又苦又澀,有時候也是無心之失。

如與朋友交談甚歡,忘記還有茶在杯子里,等到想起蓋碗里泡了茶,短期蓋碗出湯,早已是水涼茶也苦。

此時蓋碗里的茶,經受過悶泡的酷刑,湯水苦澀到再也無法愉快地喝茶。

再比如,用玻璃杯泡綠茶,常常也會出現忘記倒出茶湯的尷尬。

綠茶是不發酵茶,本身茶多酚含量高,經過這麼一悶泡,茶湯自然容易澀口,尤其是使用玻璃杯沸水泡茶,只有在等到茶湯後才能喝茶,苦澀的概率更是大大增加,平添喝茶的煩惱。

2.悶泡為「找茬」

另一種么,則是天生的找茬一族,為的就是找出茶的缺點。

悶泡,更是審評時常慣用的伎倆。

綠茶審評,通常用150毫升的白瓷杯,搭配3克干茶,用沸水悶泡3分鐘左右,倒出茶湯,審評香氣與湯感。

岩茶審評,用11毫升左右的白瓷蓋碗,搭配5克干茶,悶泡1分鐘、2分鐘、3分鐘,而後倒出茶湯,審評香氣和口感。

這種長時間坐杯的方式,能讓一款茶被「虐待」,從而暴露出缺陷最多的一面,而後我們在所有茶湯里,找出最不難喝的,香氣最好的,也就是所謂的矮子里挑高個的。

簡而言之,悶泡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茶葉的品質,是一種相對比較專業的做法。

倘若我們是為了身心愉快地喝茶、品茶,十萬分不建議使用悶泡法,苦澀味濃重的茶湯,實在沒有喝茶的必要,喝得滿口苦澀味,也很難開心地起來。

《4》

如何恰當使用悶泡法?

悶泡法,也並非一無是處,主要取決於你是如何使用它。

第一衝就採用悶泡法,不是明智之選,它會讓一款的優勢消失殆盡,留下的只有滿目瘡痍。

悶泡法的正確使用方式,與快出水打組合拳。

【快出水】

常言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作為黃金沖泡法則,快出水十分好用,像是沖泡里的常勝將軍,時常奏響勝利的凱歌,也能讓一款茶符合大多數人的喝茶習慣。

適合快出水的茶有:綠茶、黃茶、白茶、紅茶、武夷岩茶、普洱茶。

有的人的問了:「快出水,速度那麼快,茶不會沒味道嗎?」

若是您手中的茶葉,品質過硬,這類「沒味道」的擔心,完全是太杞人憂天。如內質充足的高山白茶,經過沸水一衝泡,前後不過三秒時間,就能釋放充足的內質,讓茶湯擁有清香醇爽的特點。而那些要長時間悶泡才有一丁點味道的白茶,實在不是最好選擇。

相反,內質充足的高山白茶用悶泡法,反倒失去高山茶的品性,空氣之氣消失,再無風味。

快出水,對於品質好的茶而言,是伯樂般的存在。

循循善誘,能讓茶一步步地釋放自己的美,如蓮花的綻放,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通常沖泡茶葉,我們在前四沖都可以用快出水的方式沖泡,若是等到茶湯的滋味開始下降,覺得湯水變淡後,可適當結合悶泡的方式,讓深層次的物質得以釋放。

【悶泡】

悶泡,可激發茶的深層次物質,讓原本變得清淡的茶湯,重新擁有風味。

經過前幾沖快出水的沖刷,茶葉表面的物質被大量消耗,若是再採用快出水的方式沖泡,茶湯將變得清淡,風味變得清寡,不再好喝。

這時候需要靠短時間的悶泡(我們也稱作坐杯)來拯救,稍微悶泡片刻,茶湯重新擁有好味道。

《5》

悶泡,是一把雙刃劍。

若是用法不對,茶湯將變得苦澀難喝,品質如廬山瀑布,一落千丈。

用法得當,能徹底讓茶葉內質釋放,華麗地走完最後一程,完美謝幕。

快出水,可讓茶葉淺表層的物質釋放,悶泡,則是給深層次的物質一個表現機會,由外及內地利用好茶的內質,才是正確之選。

根據經驗分享,一般在前四沖使用快出水的方式,茶湯風味可得以保留,又不會顯得太過平庸、平淡。從第五沖開始,適當坐杯,湯水將重新擁有令人稱讚的品質。

與快出水珠聯璧合,才是悶泡法最好的出路。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一次性說完,關於白茶知識的三十件事,請收藏!
武夷岩茶的岩韻,是那種高火岩茶焙焦的味道嗎?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