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毛大慶:懂得慢才能跑得長

毛大慶:懂得慢才能跑得長

重新檢討人生


我本來是一個體育特別不好的人,小時候體弱多病,出生十幾天的時候得了肺炎,小學開始我就經常休病假,所有體育項目我都一塌糊塗。到了初中升高中的時候,我考了北京市第六名,分數可以上清華附中,結果需要體育加試,三個項目我只有一項及格,跑步根本就沒跑完,所以最後也就沒上了。



從此我就覺得,跑步簡直是無聊透頂的運動,不但不跑步,而且還恨透了跑步,就連電視里播跑步的節目都趕快換台。



後來在南京上大學的時候,冬天沒暖氣,澡堂又人太多,我就開始洗冷水澡,雖然我沒什麼體能,但比較能「扛」。大二的時候,學校冬泳隊招人,我就開始去練冬泳了,這運動不需要什麼技能,膽子大就行。每年冬天我回到北京,就到玉淵潭跟一堆老頭老太太一起游,帶一瓶二鍋頭,砸一個冰窟窿跳下去,還挺歡樂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玩的運動,我一直堅持到2008年。



2009年我到了萬科,開始過上了「中國式開發商」的生活——喝大酒、熬夜,這種生活稍微持續一段時間,體能就在不知不覺中迅速下降。2010年春節,我想恢復冬泳,但走到玉淵潭邊,有一種由內而外的恐懼感,我發現自己已經下不去水了,一個我堅持了10多年的運動沒有了。而且,原來我可以很長時間不感冒,現在就開始感冒,免疫力下降。



到了2010年,郁亮組織了一個「菜鳥隊」準備登珠峰,並且有一套非常縝密的訓練計劃,我當時跟他們做了兩次大的高原拉練,一次在黃河一次在長江,第一次在海拔4800米呆五天,第二次在海拔5600到6400米呆五天。第一次,我感覺高原反應非常大,下不來,就在上面忍著,走路腳底下絆蒜,一塌糊塗。第二次去長江源,更高,更長,更加不堪,在西安轉機時,我從航站樓2號走到航站樓1號都打晃。


2012年年初,我的身體開始出現一些怪異的狀況,那時候壓力確實很大,比如每天晚上大概只能睡兩三個小時,然後一下就醒了,腦子裡全是事,想完了就再睡,結果白天很困悶,還特別反感社交,跟誰都不願意來往,所有聚會都不想參加,所有人電話都不接,非常自閉。



最明顯的是看什麼事都覺得一塌糊塗。我到波士頓找王石的時候,跟他講了很多負面的事情,他說你太負面了,是不是應該重新去檢討一下人生?所有這些都給了我很大的壓力。



後來確診我得了早期抑鬱症。醫生給我開了六種葯,說明書上寫的副作用很大,後來我只吃了助眠的,剩下的五種都沒吃。那段時間,萬科內部也出現幾個年輕人猝死的情況,王石當時就提出來,要全民運動,加強身體素質。當時推進了兩項運動:自行車和長跑。


跑完第一個全馬,我坐在浴缸里放聲大哭

企業創始人或者一把手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基因,這個公司大多就是這樣的價值觀。像萬科,董事長爬山,現在划船,總裁現在是騎自行車,爬珠峰,跑馬拉松,公司大概三分之二的人也都有某一項運動技能,不然在這裡面就會很難受。我是喜歡冬泳,不過他們在深圳對冬泳不感冒。



有一天,萬科總部請來一個跑步教練,是田同生教授。但當時我對跑步並不感興趣。他得知我得了抑鬱症之後,就給我發簡訊,說我有辦法讓你不吃藥,信不信?然後,我接受了跟他星期六早上一起到奧森散步的邀請。他帶我走了一圈,問我,你跑步嗎?我說不跑。但是從那以後,我每周末都會去走走,他也開始逐漸說服我跑步。



第一次跑步是五個教練「架」著我跑

5公里,跑到800米我就跑不動了,他們說跑不動你就走,走兩步再跑,一個5公里大概歇了四五次才跑下來,下一個周末又去。就這樣,

大概一個多月之後,我就能夠非常連貫地跑一個5公里了

。一個跑步從來不及格的人,能跑5000米,人生到了40多歲怎麼能幹這樣的事,這讓我無比地不理解。


跑完第一個5公里後,當天晚上我特別興奮,又出去跑了5公里。黑燈瞎火地跑完之後,突然間覺得人生好了,掌握了一種從來沒有想過的技能。一周之後,我開始嘗試10公里。就是這樣,5公里、10公里……2012年的春天到秋天,我就是這樣過來的。



2012年9月,我參加了萬科在煙台組織的馬拉松比賽,拿了第一個馬拉松證書。從那開始,我進入自我訓練。每個禮拜都去跑,無論天氣如何都不間斷。瘋狂的時候,冬天漆黑的清晨,滿地是雪,我就在沒有人的奧森里「刷圈」,星期六刷個20公里,星期天高興了再刷20公里,完全進入了循環狀態。突然覺得不用吃藥也可以睡覺了,這是我當時特別興奮的一點。



2013年5月份,在不太了解馬拉松是怎麼回事的情況下,我去了布拉格。那是我第一次跑全馬,記憶刻骨銘心。5小時10分鐘,一個馬拉松跑完了,我也不知道怎麼跑到的終點。回到酒店,我坐在浴缸里放聲大哭,覺得人生還能如此美好,人生完全推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從那開始,我就開啟了沒完沒了的「馬拉松模式」。到今天我跑了三十多個馬拉松。創業這麼忙,沒有時間訓練,我就得跑且跑,我箱子裡面永遠有一雙跑鞋,只要那個地方空氣還行,我就去跑一會兒,哪怕只跑一公里。田同生告訴我,要慢,只要不停下來,還在跑,就是勝利。我覺得,懂得「慢」才能跑得長。很多事情太快就容易出問題,所以說,懂得慢是一個挺不容易的事,這也是我的第一個馬拉松心得。



克制很重要,爭也沒意義

每一次馬拉松都不一樣,會遇到各種情況,所以,用不著考慮你的時間,我只考慮聽自己身體的聲音。但是有一個基本的訓練是要做的,

比如練核心力量,平板支撐、背牆深蹲

,不一定去健身房,在哪都可以練。練這些是為了加強對膝關節跟小的關節的保護。我肯定要一直跑下去,跑到80歲90歲我還要跑,所以我跑步最大的信仰是不能受傷,我堅決不為跑步付出任何身體的傷痛。



我跑步的時候不喜歡別人跟我說話。一個人問我,你跑步的時候你在想什麼?我告訴你,我跑步最美的感覺就是什麼都不想,我最享受一次馬拉松就是全部放鬆的馬拉松,你什麼都不想,只聽自己腳步的聲音,呼吸的聲音,覺得有點累的時候可以把呼吸聲放大一點,讓節奏呼出來。我覺得跑步對繁忙的人群而言是一個特別好的陪伴,它可以突然間讓你找到自己的聲音。


有一個人寫文章說,跑馬拉松也不能讓你牛逼,我覺得挺對的,別把它當成事,就跟別把創業當回事似的,其實就是一個正常得像喝水一樣的事情。跑步是自己的事,跟別人無關,別天天呼朋喚友,烏煙瘴氣,把跑步當個什麼出名的事。跑步特別重要的是聽自己的身體和內心。我好多時候覺得馬拉松可以跑完,發動機不在腿上,完全在心裡,在腦子裡,跟腿跟和肌肉沒有那麼大的關係。



每次跑馬,我都告訴自己,運動完了帶上一些附加值,這塊獎牌才特別有意義。其實這個運動對於每個人來說意義都不一樣,對於我來說是特別有意思的人生經歷。我下一個目標就是50歲之前跑完100個馬拉松,倒不是說跑完就代表什麼,但意味著我還有60多個城市要去再看一看,可能有60多個不同的感受,這是馬拉松最好玩的事情。我去了很多次倫敦和紐約,但是哪一次都比不上跑一次馬拉松對這個城市的理解深。



而且,跑馬拉松的時候,沒有什麼可爭的。馬拉松一跑少說一兩千人,多則幾萬人,我最開始不會跑的時候,老想站在最前面,一起跑就特別著急。其實,你往前跑多快,都有好幾千人在你前面,也有好幾萬人在你後面。


馬拉松是奧林匹克運動中唯一一個可能跟世界冠軍同台表演的項目,沒有誰比誰快。其實生活裡面是一樣的,天天跟這個爭,跟那個比,其實參照物只有你自己,自己內心滿足最重要。



這是馬拉松告訴我的,剋制很重要,爭也沒有意義,每一個比賽讓自己最完美,每一個過程讓自己覺得最美好,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來源|長江商業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