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機App都在偷聽我說話?竊聽疑雲全球密布,科技公司連連喊冤

手機App都在偷聽我說話?竊聽疑雲全球密布,科技公司連連喊冤

乾明 安妮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你是不是也有過一樣的疑惑?

明明只是隨口提了一句「想要」,第二天手機App們就開始給你花式精準推薦。

而且上網一搜,發現自己並不孤單。

百度、頭條,淘寶、京東,均被「討伐」過。

網友一的說法,線下聊天,百度竟然「心靈相通」了。

現實中電話聊天中談到的東西,沒打字也沒搜索,但百度App不久就給推薦了。

網友二則覺得今日頭條,一直在用麥克風許可權「偷聽」聊天。

線下跟家人聊到速食麵,一則廣告就這樣出現在信息流中。

還有網友舉出淘寶和京東的案例:

家裡神仙魚死了,打開淘寶全是水族活魚推送。

中午跟同事聊單反,就有京東關於單反的簡訊。

總之,核心問題只有一個:這些App是否真的在竊聽隱私,然後實現更精準廣告推送?

這個困惑,不止中國人民,全球同此涼熱。

今天,這個話題也在國外炸鍋。

竊聽疑雲

用「Listen」(竊聽)和「Phone」(手機)同時作為關鍵詞在谷歌搜索,可以搜出6930萬條相關報道。

Facebook、Instagram、知乎、今日頭條等資訊類和社交類平台首當其衝,不斷有網友吐槽疑似手機遭遇竊聽,「可怕」、「詭異」、「震驚」成為這些事件的關鍵詞。

他們都遭遇了什麼?

美國媒體Vox記者Kaitlyn Tiffany,講了一次「發現被監聽」的親身經歷。

Tiffany和朋友在回家小聚的路上,經過一家雜貨店,想買點啤酒晚上助興。店裡精釀啤酒五花八門,少說也有幾十種,還都是他們沒有聽過的牌子。一番詢問後兩人買了1提。

到家開始做晚飯時,朋友打開了Instagram,隨後驚聲尖叫。這個啤酒廣告赫然列在他的Ins里,朋友表示自己從未嘗試過、從未讀到過、從未購買過、從未聽說過,僅僅在打開Ins前的15秒大聲讀出了它的標籤。

手機是在竊聽我吧?這讓Tiffany的朋友感到毛骨悚然。

不只Tiffany一個人這麼覺得。

在Reddit上的話題「Facebook與Instagram是否在監聽我講話」話題中,網友happypants40表示,前腳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地方與家人談論,後腳就在自己的信息流中看到了一個旅行廣告,而此前從未搜索旅行相關信息。

無獨有偶,再一次和兒子聊天討論廚房的管道設備後,信息流中竟然莫名出現一個廚房水龍頭的廣告。happypants40表示一開始還以為是巧合,後來想想真的「So fucking creepy(驚悚)」。

類似的網友吐槽開始在各大論壇上泛濫,網友集體向這些應用的公司討說法:

你們到底是不是在監聽我?

「關不掉的麥克風」

當然,這些公司都已矢口否認,只不過各有說法。

今日頭條今年1月回應稱,用戶使用今日頭條(包括頭條旗下產品)錄製視頻時會用到手機麥克風。除非用戶明確點擊授權,否則無論哪種機型,今日頭條都無法獲得麥克風許可權,無法收到用戶任何語音信號。

同時,今日頭條表示,從技術上看,目前聲音信息的處理,也遠達不到通過麥克風獲取個人隱私的水平。今日頭條也絕不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收集用戶隱私數據。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我們還沒有那個本事,臣妾做不到啊。

也是巧,在百度遭江蘇省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提訴、指控其旗下App涉嫌「監聽電話、定位」後回應:

百度App不會、也沒有能力「監聽電話」,而百度App敏感許可權均需授權,且用戶可自由關閉。

放眼國外,竊聽事件的眾矢之的Facebook表示「監聽」子虛烏有,推廣合作企業產品的廣告都是從滿足用戶需求的角度考慮的,並且也通過了相關統計學理論的論證,符合市場需要。

CEO扎克伯格表示,人們懷疑Facebook從移動設備上挖取音頻信息定向投放廣告,反映了群眾和公司之間的信任缺失。

各家公司面對竊聽疑雲,開始上演大型「否認三連」現場:

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啊~

它們能嗎?

很顯然,這些回應無法打消人們心中的焦慮。討論中,大多數人仍舊覺得它們有能力做到「竊聽」。

畢竟,這些回應中,只是寥寥幾句的否認,最後乾脆說道,你可以關麥克風許可權。

相對於各大公司的回應,一些專業人士的說法,就顯得有理有據多了。

Facebook廣告部門有一位工程師Antonio García Martínez,在《連線》雜誌上撰文解釋了為什麼Facebook不能監聽用戶。

有三個理由:

第一,監聽用戶產生的數據非常多,Facebook難負其重。

整個過程就相當於用戶在持續不斷地給Facebook打電話。以用戶使用半天手機來計算,這一過程產生的數據僅在美國就有20PB,是Facebook每天處理數據的33倍還要多。而且,在「打電話」狀態,也會影響手機的其他功能。

第二,像智能助手那樣監控,Facebook很難做到。

智能語音助手都需要特定的觸發詞來喚醒,但Facebook沒有特定的喚醒詞,想從談話中獲取每一個對它有價值的關鍵詞,需要在本地(手機上)將語音轉換成文本進行識別。整個過程,就是算iPhone X,分分鐘也得變成磚。

第三,用戶語音數據,對廣告商來說沒多大價值。人們還是太自戀了。

上述的觀點,與知乎上的一些答案形成了呼應。

比如,一位名叫「菜鳥小魚魚」知乎網友的回答:

這樣做(麥克風監聽)對手機的資源、網路的流量的佔用很大,現有的壓縮技術,無法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對這些數據進行壓縮處理。

而且,監聽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需要極高的技術支撐,而獲得的數據質量極低,中還要經過複雜的工作才能剝離出並不豐富的情報資源,商業企業是不會做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的。

這些回應,雖然解釋了「為什麼它們沒有能力監聽」。但仍舊有一個問題需要回答:

如果不是通過語音竊聽,它們是怎麼做到的?

「竊聽」無處不在

通過麥克風竊聽談話來獲取用戶信息,只是萬千選擇中的一種。

各大公司想要「竊聽」一個人的信息與狀態,有太多太多的方法。

比如你所處的地理位置、電子郵件上隱含的工作地址、你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發布的內容,甚至你沒有連接上的wifi,社交媒體上一個微不足道的一個贊等等等等。

這些中的每一個信息,都能夠將你暴露在廣告商的目光之下,更何況這些大公司能夠把這些內容整合關聯起來呢?

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它們的「監視」之下。你的下一步,可能也在它們的預料之中。

回到上文提到的Kaitlyn Tiffany和朋友的例子。

他們已經在其他地方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比如六個月前,她在那個雜貨店註冊了一張卡,她在一個以生產精釀啤酒而聞名的地方長大等等。

然後,再結合一些社交媒體上的數據,以及她這個年齡段的群體特徵,推斷出來他們買的什麼啤酒,並不算太難。

也許,這就是獲得效率的代價吧。

但誰又希望拿隱私方便呢?

年度評選報名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開始招募啦,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關鍵字「交流群」,獲取入群方式;

此外,量子位專業細分群(自動駕駛、CV、NLP、機器學習等)正在招募,面向正在從事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研究人員。

進專業群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關鍵字「專業群」,獲取入群方式。(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誠摯招聘

量子位正在招募編輯/記者,工作地點在北京中關村。期待有才氣、有熱情的同學加入我們!相關細節,請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招聘」兩個字。

喜歡就點「好看」吧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在OPPO的開發者大會上,看到了另一個OPPO
創新工場CTO王詠剛:人類最後一個獨立寫作的紀元

TAG:量子位 |